立即捐款

推翻五大出走迷思 重新發現台灣優勢 100位精英的歸鄉告白

推翻五大出走迷思 重新發現台灣優勢 100位精英的歸鄉告白

民進黨人二度選任中華民國總統,應思何以夢想成真,勿亂搞統獨議題,做個正當執政者!否則,堂堂「國軍」淪為「台軍」,如何安心立命?未來全體華人的民主自由,出路何在?

補充一點,港澳考不上大學的青年,在台灣升學後,脱胎換骨,絕不遜免港大、中大的不少,原因是:台灣教育的「理想性」特別高!本文的退休或年輕教授正如這樣的理想者。

此文材料來自遠見雜誌十月。

中華民國教育部、科技部推出的「玉山(青年)學者」計劃、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LIFT)等,已吸引超過100人返鄉。

> 《遠見》採訪旅美逾50年的杜武青教授、林盈仲、蔡明翰及陳縕儂、玉山青年學者龔仲偉等。

> 33歲成功大學土木系助理教授的洪,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得過太空總署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獎學金,還得過創業起始競賽第一,大紐約學聯祕書長。畢業後,更在全球最大半導體裝置製造商之一的荷商艾司摩爾(ASML Holding N.V.)任設計工程師。
> 《遠見》4月號封面故事報導,至少1000位台灣教授西進大陸,往香港或新加坡的也不少。台灣高教薪水和經費都輸人,年改通過,退休金大砍,回台灣當教授是個吃虧的選擇。
> 「這群人有能力去歐美國際大企業拿十倍薪水、或中港星一線大學拿四倍薪水,台灣真的很難找人回來!」某國立大學校長私下感嘆。

> 面對疑問,洪的回答很平靜,「台灣很好啊!」他認為,台灣的研究環境不差,優秀學生的能力不輸歐美名校,台灣有好的生活環境、家人,及屬於這塊土地的歸屬感,「這些都不是薪資可以交換的」。

> 近年不少台灣精英失望出走,也愈來愈多旅外精英,世界跑了一圈,重新發現台灣的好而舉家遷回。
> 今年教育部推出鎖定國際優秀人才來台的「玉山(青年)學者」計畫,已通過46件申請,其中24位是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海外學人。
> 科技部去年7月推出「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LIFT),向旅居海外的博士級廣發英雄帖,收到102件申請,回台已46人。

> 台灣人才外流五大問題。

> 迷思1〉教授薪水不敵中港星?
> 實情:台灣有頂尖學生,比錢還誘人
> 「薪資低」是最弱的一項,尤其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比台灣高三四倍,怎可能不心動?
> 「身為一位科學家,『研究環境』是最重要的選擇依據,」兩年前回台大擔任生科系助理教授的北卡羅萊納大學植物學博士林盈仲說,對矢志研究的科學家來說,有穩定而足夠的經費、能力優秀的研究生團隊、以及便利且資訊流通的生活環境,就值得留下來,「台灣,這些都有。」
> 「我想不只是我,每個選擇回台灣的人,薪水都絕對不是第一考量,」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因玉山青年計畫而回成功大學化工系任助理教授的龔仲偉表示。
> 「錢很重要,但有『好學生』更重要,」陽明大學醫學院院長陳震寰說,「尤其對30到50幾歲的年輕與中壯世代來說,能在自己能力最強的時候,有舞台做出大事,比賺到錢更重要!」
> 要做大事,就需要傑出的研究團隊,能不能找到優秀的學生,成為關鍵。

> 迷思2〉台灣研究經費不足?
> 實情:政府與學校皆補助,讓老師安心
> 台灣大學最多經費,但預算只相當於二線的蘭州大學,北大、清華等一年的預算,超過全台大學的總合。
> 玉山計畫讓老師有更充裕的薪資空間,加上成大加碼,例如玉山學者加薪到500萬,成大校方就加碼300萬。
> 「當確定拿到計畫補助後,讓我覺得一切有可能!」研究奈米的張景皓盤算,經費有著落,可以招聘到更多博士研究生,加上台灣半導體與材料科技又是全球頂尖,只要研究做得好,就算五年後玉山青年計畫到期,也還有其他科技部或教育部的補助可以申請。

> 迷思3〉國際大學排名下滑,人才不來?
> 實情:台灣隱形冠軍多,增添攬才誘因
> 台灣各大學近年來在國際大學排名的表現,並不理想,香港、新加坡與大陸一線大學都高過台灣,人才自然不來。
> 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說,一所學校或許在總排名只到中上,但某些領域可能是世界前沿,「台灣有很多隱藏的世界第一,只要針對這些領域進行招攬與合作,海外人才也會因此特地來台。」
> 薛舉例,中興請到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格魯伊森姆擔任玉山學者,即便年薪數百萬,對格魯伊森姆還是「減薪」。
> 由於對方的研究是水稻,而台灣水稻研究具有世界前幾名的實力,中興更是最重要的根據地,就成為吸引國際一流人才來台的最大誘因。
> 醫學方面。從德國最大癌症機構到陽明大學微免所任教的蔡明翰,研究鼻咽癌病毒,「全世界鼻咽癌研究做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台灣、香港和廣東,」蔡說,指導教授支持他回台灣。
> 薛強調,農業、醫學、半導體、精密工業都是台灣強項,只要精準鎖定,旅外精英自然會回流。

> 迷思4〉台灣博士寧留歐美領高薪?
> 實情:國外生活費高,賺多卻難存錢
> 薪資不能看絕對值,歐美薪水高,但物價和稅率更高,在那裡拿高薪,能存下來的錢不一定比回台灣多。
> 龔仲偉以就讀的美國西北大學為例,芝加哥郊外房租要台幣三萬以上,市區沒有四萬五租不到。
> 30歲的台灣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放棄微軟的千萬年薪回台的陳縕儂說,台北房價貴,大學老師買不起房,「但你在美國大學當老師,一樣買不起市中心的房子!」
> 「換算物價與生活費,乍看薪資好像差3、4倍,但實質可能只差1.5倍,如果台灣在學生和研究環境方面都勝過,人才評估後,一定回來,」李芳仁總結。

> 迷思5〉補助結束人才就走了?
> 實情〉優秀學者流動,反而是活廣告
> 成功大學研發長謝孫源問,學術研究不斷演進,為什麼一定要把人綁死在台灣一輩子?重要的是藉機會讓有潛力的碩博士,被海外資深專家看見,或透過年輕回台老師知道世界科研趨勢。
> 「五年後留不留在台灣,不是重點;能不能利用這五年,讓他們幫忙台灣把人才養起來,才是重點,」謝說,頂尖人才本來就會在國際流動,在許多國家不同學校都參與研究計畫,「讓台灣成為他們研究計畫中的一站,等於把台灣介紹給世界,」海外專家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是建立海外人才招募的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