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傘運前後網絡公民

■ 新聞攝影獎:2013年12月8日,相片由Raymond Wong 所攝,「香港人優先」成員田奇柔於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期間衝出馬路企圖欄截特首梁振英座駕,摔倒後躺在馬路上。

從傘後的今天回望上屆網絡公民獎的得獎作品,彷彿看到過去與當下的因因果果。

兩年前,「獨立媒體( 香港)」舉辦的網絡公民獎接受提名期是在雨傘運動前,得獎的作品,均反映着受困者的躁動不安。

傘後,運動的支持者帶着憤怒與挫敗,沉着地回到日常,建立網上網下小小社區,以每人一小步的決心去做大改變。第二屆網絡公民獎又進入了提名期(至十一月十五日),相信作品也能反映過去一段時間的政治能量。在此,筆者先從上屆的得獎作為起點,逐一回索作品裏所呈現的公民主體,以及過去兩年的轉變。

滾雪球般的勇武對峙「香港人優先」可說是第一個高舉港獨旗幟參與遊行示威的組織,不過它成立不夠一年便分裂,在Raymond Wong 的鏡頭下,這個勇武組織由一個手無寸鐵的少女代表,摔倒後她被數以十計的軍裝男警及記者的鎂光燈圍着,只能躺着展示印在T-shirt 胸前的港英旗。

相片中,一方是壓倒性的武裝,一方是最柔弱的肉身,還有圍觀在旁的鏡頭。不過,這權力對峙,在軍裝男警卧身探問的肢體語言中得到了緩衝。同樣的張力,在雨傘運動前,不斷的重演,而且像滾雪球般,規模愈來愈大。

雪球滾動的能量,來自當權者鷹派的路線,也來自部分本土派針對自由行旅客的「勇武」示威,以及在網絡上對「和理非」社運路線的攻擊。

2014年7月1日佔中預演,泛民與社運組織者企圖示範如何和平地透過儀式化的拘捕去緩和權力對峙的張力。然而,到了9月28日,警察再沒有卧身探問或以圍堵拘捕的方式去化解矛盾,而是用催淚彈鎮壓,造就了雨傘運動。

接着在近三個月的佔領運動裏,參與者不單佔領了街頭,也佔領了互聯網,有關雨傘的公民報道、日記、照片、漫畫、錄像紀錄、畫作與圖像設計等作品,不計其數,但這些多元的表達卻沒有扭轉運動中二元權力對峙的關係。特別是當旺角佔領區被暴力清場後,矛盾與壓力轉到金鐘,衝擊派在網上網下對大台攻擊,使學聯及學民思潮於11 月30 日宣告把行動升級,包圍政總,結果運動以流血衝突劃上句號。

傘後,運動的挫敗又再一次轉化為勇武本土派攻擊雙學的動能,造就大專院校裏的退聯行動。2015 年初,這股力量再借梁振英攻擊港獨的言論,在網絡上冲浪,傘兵空降參選區議會,立法會選舉後,本土派蛻變成非建制派一大分支。

擠壓權力的小社群

不過,雨傘運動期間,其他以多元方式參與運動的人,並沒有退場,而是以透過面書、WhatsApp 等社交工具組織起來,從微細處介入社會不同的議題。譬如說,過去兩年教育議題成為社會爭論的重點,當然多得無能的局長,但更重要是自反國教以來的家長,把怪獸家長的動能,轉化為校本的教育監察網絡。

這些社交圈在關鍵時刻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還記得今年立法會選舉前,在面書就廣傳着一幅描繪一家人飲茶的漫畫,圖中配有「自己父母自己帶,親自投票舒服晒」的標語,這作品是由一個600多人的面書組群「自己一小步,香港一大步」傳出的。一個小組群,是很微細的力量,但它卻把原來二元化、愈滾愈大的權力對峙,瓦解為無數小小的群眾壓力。

從講理到幻想框架轉移

■新聞評論獎:2014年6月4日,作品《六四的回憶與遺忘》由中學老師關懷遠所寫,以好幾千字的理論概念,回應六四廿五周年時本土派對由支聯會代表的「大中華派」的攻擊。

為了回應本土派對支聯會的攻擊,作者以數千字的理論概念去講解記憶與遺忘是一個當權者與人民的權力對翼場域,萬語千言背後,是有理可以說清的期望,而這種「講理」的執著,也是互聯網公共空間上實踐審議式民主的基石。

可是,人大常委會831決議,瞬間使「講理」變得無用。互聯網上的「理」讓路於被壓迫者的身分政治,以及圍繞着這身分的故事框架。在這個框架下,受壓迫的是「香港人」,壓迫者是「強國人」或「支那人」,而明知不能達成的建國夢,是維持這對立的幻象(fantasy),無法分享這幻象的則變成了港豬或賣港者。

然而,這個民族故事的框架,在真實的議題上無法被套用。最佳的例子是新界土地爭議,出賣丁權的原居民難道又是「支那人」?結果,主力於網絡世界建構香港民族論的陳雲,於立法會選舉期間提出永續基本法(包括丁權),一手把受地產資本壓迫的香港人,趕出了他所建造的幻想國。

選舉過後,互聯網上的公共空間,究竟是回到萬語千言的講理?是要重建一個新的故事框架?還是會出現一種新的對詰?希望可以在新一屆的新聞評論獎中露出端倪。

BwYZy5tCMAA43mq
■漫畫獎:2014年8月31日,作品以坦克穿過「一國兩制」來回應人大常委會針對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及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的決定。作者是身處日本的大陸漫畫家「變態辣椒」。

受困者的絕望與希望

「變態辣椒」曾為香港政治雜誌畫漫畫,雖身處海外所以仍然非常關心香港的政治發展。當人大常委會就香港2016年的立法會及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作出831決議,他以畫作宣告「一國兩制」的死亡。正如漫畫組的評審說,他的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中央對香港的粗暴干預,而捕捉了香港人所感受到的震憾。

面對着坦克般的暴力,雨傘運動的參與者選擇了89年「王維林擋坦克」的抗爭方法,是絕望者拒絕入侵的唯一方法。王維林留下的照片,震憾了整個世界,而雨傘運動所留下的影像與記憶,也影響着一代香港人,而且仍然在發酵。當你在面書上搜尋「傘」字,你可以看到近百個雨傘運動相關的組群,分享運動中的創作、思緒與反思。因此兩年後,受挫敗的人能慢慢走出二元對立的權力對峙,從新佔領社會議題,立法會泛民內部的交替,也反映了傘後政治想像的重整。

說罷與行動

■公民報道獎:2014年7月1日,作品〈511分之1〉是佔中預演的第一身紀錄,作者是今年剛參選完立法會選舉的陳澤滔。

當「講理」被廢武功後,不少網民轉向了行動。陳澤滔是最佳的例子,近萬字的報道,分享了身邊戰友的故事及漫長被捕過程中的思緒,說着說着,他由一個高登發口痕的網民,走進了觀塘社區,花盡了買樓首期存款,2015 年成為傘兵參選區議會,2016 年再參選立法會,雖敗猶榮。

也許書寫在大政治中改變不了現實,但深刻及具反思性的書寫,最少得改變自己;陳澤滔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迹,他在立法會選舉中的一萬五千多票也改變了選舉結果。不過,互聯網的公共性在過去兩年以來不斷被黨同伐異式的罵戰及潑糞所掩蓋,很多反思性的書寫在小圈中流傳,尚未進入公共領域,希望大家能幫忙提名,發掘優秀的公民作品,分享改變的動能。

網絡公民獎2016提名期開始喇!
無論係文字報導、照片、影片、漫畫,有好作品就快啲報名,或者提名其他人參賽,公開組或中學組都得!
詳情在此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