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元旦行,有傳媒「缺席」, 我們卻在現場

也是一篇 '批判傳媒' 呢!! '批判傳媒' 是否需要批判呢?

傳媒批判究竟是誰批判誰呢?

------------------------------------------

18年前,人們會說:「電視、(電台、報紙)都咁樣講喇,你仲抵賴?!」

 今日,人們會說:「電視、(電台、報紙)講㗎,你都信?!」

 1月1日,七八度低溫,中區遮打花園和整條行人專用區都站滿人。我們這群在現場的市民,10時半開始集合,11時半出發。首批人群約12時完成行程,最後一批約12時40分解散。憑路面情況、人流量等估量,現場的我們心中有數─人數頗肯定逾一萬。

 12時10分,有遊行者家人致電遊行中的家人,說報道稱遊行人數為─一千(有線電視謂接近千人,網上明報即時新聞說有一千)!當場引來遊行者嘩然,大家遂開始數落近年部分電台電視節目、名嘴的偏頗霸道。

報道遊行人數離譜

 「一千?鋪滿這段路的路面也要幾千人吧?!你不如說幾十人啦。」假如用七一遊行的「知名人士」孔令瑜式的計算法──鋪滿路面多少人、一程路需時多久,再將一程時間除全過程時間再乘鋪滿人人數……噓,那可不得了。實事求是,人數看來應在一萬五千人上下。當然,即使算它一萬多,也只是區區之數,唬不了誰。

 數字的確不重要,大會聲明意義在參加者大部分是自發。但數字的「存在」及「被報道」是近年本地怪現象。時至今日,被幾家大學精算師及學者確定只得十六至少於二十萬人的○四年七一遊行,在《信報》、香港電台、無㵟電視的大事回顧中,仍以「幾十萬人」及「五十萬人」大遊行稱之,並隻字不提曾發生涉及誠信的數字爭拗。數字、尤其是在政黨「晒馬文化」及部分別有懷抱的傳媒口中,成為政治工具。遊行中不少人說回家後要打到電台投訴。下午後,新聞報道(如有線)已不敢再說是:近千人,但走動新聞窄橫條仍「堅持」是「近千人」字樣好一段時間。

 隱隱然覺得,不再中立的部分傳媒人,已開始與社會沉默大多數的民心脫節。各傳媒老闆可要注意了,如吳志森、李慧玲一類的傳媒人已開始討人厭。鄭經翰主持的節目,有知情者說,大搞封咪事件之前其實一直在跌。此次遊行人數的一千說,無非是本地某些記者舊病復發。他們在場,卻只看見他們想看見的,形同缺席,損耗自己的公信力。

長毛一早到達踩場

 單以此次遊行而論,即日報道以無線電視的處理比較清晰準確。一般連清楚交代也成問題。

 先說長毛。大會10時半集合,10時20分之前,長毛已在立法會正對遮打花園一方高站,向各參加遊行、他面前路過者「挑釁」。即是說,事情並不如有線及部分傳媒的「簡述」,「長毛被前往參加遊行的幾十名人士『驅趕』」(有線電視用語!)。

 長毛沒那麼可憐。事情正確版本如下─長毛早便到場,安安全全地被攔開,他向經過的參加者叫囂挑釁,可惜沒太多人理他,都明解他靠此道曝光搵食,別無技能也了無新意。打11時後,現場愈來愈擁擠,在他面前的人不易快快走過,於是彼此有叫罵,長毛幾次想跨欄走入人群;當然敢囉,他已被警方重重包圍「保護」。長毛三次跨欄,警方三次勸喻未果,於是以長毛「激化人群情緒」為由合法地把他拘捕。即是說,長毛不是單人匹馬,毫無保護之下想衝入人群派傳單,被人「驅趕」。

電視報道貶抑遊行

 電視對遊行有如下報道(如有線):「參加者是經紀及證券公會,以及投資者,他們反對有人阻撓領匯上市,並要求賠償」,「『亦有市民』參加遊行」,報道令人覺得,大家是因為投資失利而遊行。可以非常肯定,以「要求賠償」為遊行的主調,是叫人哭笑不得的報道失誤!

 大會是臨時組合,組織鬆散,站台表達訴求的一小時內,除主事三個單位代表有非常精采的發言,也容許市民上台申訴,但名額有限。有一段小插曲。末尾一位發言市民潘柏軒批評政府事前沒有披露訴訟風險,宣稱要向房委會索取利息損失、要求優先配股,算盤打響錙銖必計……。話猶未完,即遭大群市民喝倒采,潘在喝倒采聲中把話說完,主持甚至要為他補鑊一兩句。

 身邊有人向台上喊:「不要抹黑我們的行動,我沒有投領匯,但參加遊行」,更有人質疑大會為何讓他上台。人群對潘柏軒「要求賠償」之過激反感也許是不必的,卻恰恰好印證「要求賠償」起碼不是參與元旦遊行人士的主要訴求。接潘柏軒發言的劉夢熊將話題帶回反政客亂港、保護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是我家等等,台下才又不斷歡呼及喝采和應。

業界公信力已受損

 此外,即日新聞大部分也沒有稍稍報道如下事項:大會一開始便為南亞災難默哀一分鐘;聲言為南亞悲哀,也更感幸福不是必然,要珍惜安定繁榮;遊行反政客亂港與賑災並不抵觸,大會主持呼籲上午遊行,下午到大球場支持募款活動。以上種種,都與領匯及「要求賠償」無關,每次言及卻得到特別熱烈的和應。發言者中最精采的該是發起人之一余先生的故事比喻,他的定調與訴求也是大處着眼。他說一屋三人,叫議員的事事與叫政府的對着幹,弄致打翻老火湯,小火燒廚房,令叫市民的大感無奈。而一次小火燒灶,下次可能大火毀你一間屋、整個家。

 撰文補充元旦情況,旨在說明大會從未只着眼於「有人阻撓領匯上市」「要求賠償」。不知道部分記者憑甚麼得出這樣的結論。

 傳媒,尤其是即日、即時報道的若干電視、電台、報紙網上新聞,你們竟然仍未嗅到群眾對你們充滿偏頗的「報道」與「煽風點火式的暴戾」已日感厭惡?幾粒老鼠屎,搞壞一鍋粥,有傳媒人在損耗自己業界的公信力。

成報 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