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海豚的辛酸:唯利是圖的海洋公園

豚聚一刻

(獨媒特約報導)生活於海洋公園的海豚,不論「工作」、科學研究及生活環境方面圴遭受不同程度的壓力,身心疲累。歸根究底,正是海洋公園偏離保育方針,唯利是圖,而且歪曲其教育和保育理念,不僅無法「增進」大眾對海洋生物的「了解」,甚至會產生誤解、誤導。是否只有活生生的動物才能讓人認識海洋呢?難度我們見過一頭活生生恐龍困在博物館嗎?

「自願性」人工繁殖謬論
公園為持續發展旅遊事業吸引遊客,就得要確保從事表演的海豚數目。公園成立之今,從「活捉野生海豚」到「自然繁殖」,園方無所不用其極,目的只在節省成本、以穩定海豚貨源。但當「活捉野生海豚」備受保育聲音強烈遣責之際,而「自然繁殖」成功率亦不如理想,於是「人工繁殖」便成為唯一的出路,新生一代的海豚餘生不得安樂,後代更要世世為奴。更令人咋舌的是,園方建基於「人工繁殖」之意,創立一些令人費解、匪夷所思的荒謬名詞──名為「自願性」人工繁殖,人工繁殖也要區分自願和非自願性,意念上根本在玩弄「語言藝術」,誤導公眾!

所謂「自願性」人工繁殖,雌性海豚在訓練下「學習」轉身動作,並被「引導」游向池邊遭訓練員用軟管導入精子, 取代以往將海豚搬上水面強行令其受孕的方法。於2012年9月, 中心運用該技術令第一條幼豚出世,但打從2012年出現夭折或出世不久後死亡的海豚數目究竟有多少, 園方從沒設立公眾監察機制,亦沒對外公佈資料,因此海豚死亡數字一直成疑。再者園方從無公佈一些「敏感」資料,如雌雄海豚比例、海豚年齡、親疏關係、每年的死亡數字、海豚來源、繁殖記錄等等,巿民一概沒有知情權,一所聲稱開放的研究中心卻欠缺透明的監察機制,罔論擔當真正教育公眾的角色,試問一間漠視生命基本權利的機構,談何保育?又談何教育?

海豚一般到達七歲後便有能力繁殖交配, 雖然園方沒有明確透露當中雌雄海豚的比例,但在園內18條海豚中,自然繁殖成功率一直為低,因此約半數的海豚更是由南非和印尼水簇館接收或購買。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就困養海豚的自然繁殖率低的現象,表示不排除當中原因涉及這種困養方式與海豚本身性格不合,造成近親不能交配和生理壓力等影響,大大削弱牠們繁殖能力。

2001年全球首次以人工受孕繁殖的寛吻海豚,出世數年後屈死於海洋公園內,又有誰察覺呢?

photo

第一條「成功自願性人工繁殖」 BB危死池邊
「自願性人工繁殖」看似成功,但也敵不過淺窄的生活環境及人類的自以為是,本以為後天訓練可控制不足,但始料不及的是海豚媽媽早已喪失照顧幼豚的本能。

2012年9月,第一條「自願性人工受孕 」BB成功在海洋研究中心出世,牠就是 Cleo,母親 Pinky 也是在海洋公園出世的,但 Cleo出世那一刻,差點因失去方向感而撞牆而死,在一班醫護人員協助下才逃過大難。職員的回應是,由於這是 Pinky 第一胎,因經驗不足未懂照顧剛出世小孩。若在無邊無際的大海出世,根本不存在「撞池邊」的潛在危機。海豚研究中心設有四個面積約176平方米寬、4米深水池,而中央有一個面積約19平方米寬、2米深的醫療池。這般淺窄的環境,根本不適合海豚生產,難免BB會撞牆險死。

另外,海豚是羣體生活的動物,生育也離不開天然習性,當野生海豚出世時,同伴會特意前來圍觀及幫忙,還會協助用咀部將幼豚抬扛上水,讓其嘗試呼吸空氣以免窒息。反觀中心所謂的保育政策,Pinky 一直被困養在池中,每天只有訓練及實驗,根本沒有機會向母親及其他雌性海豚學習照顧幼豚方法,以至逐步喪失照顧及教育幼豚的習性。

P5050738

利益為先教育誤導
海洋公園當初成立的宗旨為教育公眾愛護海洋,但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在2004年接手後,銳意將海洋公園重新打造成淘金樂園,引入更多不同世界稀有動物包括中華鱘、企鵝、樹熊等等作為招徠。教育,從來不只單單是表面觀看動物、甚至觸摸動物,更重要了解其生態習性,還有其背後的精神意義──動物權利,才是真正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價值。要知我們累積恐龍知識,從來也只是透過牠們骸骨和標本而獲得,要認識海豚,真得要從困養的空間內,親睹活生生的動物身體才能增進嗎?

近年來,陸陸續續有不少國家已立法禁止海豚表演,如印度、印尼、日本、美國、布拉格等等。而日本於太地町殺害海豚的事件遭國際關注後,國民對海豚的保育意識也漸漸醒覺,態度亦趨軟化,就東京國立科學博物館,並沒有困養活生生的野生動物,全以標本或模型展示作教育用途,結果也一樣成為日本最賣座的動物王國之一。香港動物王國──海洋公園,到底何時才能醒悟?

作者:柏、野味

相關報導:
海豚的辛酸:我可以罷工嗎?——海豚「撞牆」抗議直擊〉— 柏、野味
魔鬼島巴比龍──海洋公園海豚研究中心〉— 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