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台灣社會的民主價值

  不論特首請辭的表面原因為何,大家都普遍相信這是中央的意思。忽然間大家驚覺,特區首長的去留、下屆特首人選、特區未來的政治架構、以至何時實行普選,似乎都玩弄在北大人的股掌之間,「一國兩制」顯得脆弱不堪,大陸的不民主制度似乎逐漸入侵。

  「一國兩制」在香港的陣痛未止,台灣方面則十分擔心中共即將要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會強迫他們接受名存實亡的「一國兩制」,會等同台灣社會內尚未成熟的民主的提早夭折。台灣社會擁抱的民主價值,究竟是什模樣?

  根據調查(王家英、孫同文,一九九九),台灣人對民主至少有五種不同的理解,分別是社區主義、自由主義、民粹主義、菁英主義和現實主義。

  大部分台灣人都支持平等政治參與的理念,但各自的眼點不同。社區主義者較強調公民對社會的義務。自由主義者認為,民主作為一種制度,應該以不阻礙社會日常的需要和運作為目標,同時該建立在多元、自由,以及和平共存的原則上。他們認為社會階級不重要,任何人都有權參與民主發展和民主政治。民粹主義者認為,政治是「眾人之事」,民主發展依賴蓬勃的公民社會,社會上所有人都該參與推動民主發展。

  另一方面,小部分台灣人並不十分認同民主。菁英主義認為,政治權力集中在少數人身上,一般人對政治沒有影響力,真正平等的政治參與比較難實現。現實主義者對民主抱保守的態度,擔心民主普選會帶來危險,認為現實裏並非人人生而平等。他們強調在民主化過程中,要確保公民社會和人權不受損害。

對民主價值理解深刻

  雖然台灣社會內存在對民主的不同理解,但他們都一致否定社會要追求所謂的「絕對平等」,這可能跟他們恐懼共產主義有關。他們的恐共情結,和國民黨執政以來長期的反共宣傳不無關係。

  如果港人在民主方面是過份理智,台灣人可能是過分熱情。除了小部分對民主有很大保留外,普遍台灣人對民主的熱情支持,大大超越港人。相對而言,他們較多把民主視為一種理念,一種值得擁抱的理想,多於僅僅是一種工具。感情豐富的台灣人,常把愛字掛在嘴邊。「愛民主」也是經常被提及的論述。

  台灣人每逢選舉搖旗吶喊的激情,已成為一個吸引中外遊客的旅遊節目(雖然這免不了含有媒體的誇大渲染)。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民主化開始,台灣差不多年年也有大大小小的選舉。經過連年的選舉工程,台灣人早習慣把選舉和民主聯繫起來,也習慣了通過投票來行使其政治參與權,這一點比香港進步。

  同時,他們都對台灣的民主前景,抱持相對樂觀積極的態度。這跟台灣民主步伐,近年走得較快和較暢順有關。不像香港那樣,日日望天打卦,等待中央發落。台灣人也較樂於身體力行,積極推動民主。

  整體而言,台灣人對民主價值的理解較香港社會深刻,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過去國民黨威權統治下的白色恐怖,在他們心目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他們深深受過專制政權之苦,一有機會便希望能夠當家作主,控制自己的命運。

  去年三月的總統選舉便是一例。陳水扁總統的政績劣斑斑,依然能夠以比四年前更高的票數勝出,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部分台灣人擺脫不掉國民黨威權統治的陰霾,寧願選擇一個執政能力較差的民進黨,也不希望國民黨回朝。

  第二、台灣民主化的經驗,讓人民對民主政治和普選有切身的感受。台灣八十年代末結束威權統治,為了鞏固人民的支持,李登輝並開始了民主化。一九九一年國會全面改選,一九九六年首次普選`統。相反,香港的民主進程,像輛不夠汽油的車,和台灣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抗拒一國兩制

  台灣人的政治參與熱情,因以往的壓抑和突如其來的開放,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加上連年的選舉挑動,愈見得過份激烈。因為一發子彈而選陳水扁,也反映部分台灣選民,稍嫌空有熱情,欠缺理性,太容易受選舉操弄。台灣現階段需要的,可能是讓選民變得更理性,讓選舉和政權交接變得更制度化、法治化和公平廉潔。

  若要比較港台兩地的民主價值觀和民主進程,她們就像兩個在賽道上一前一後,但仍都遠遠未到終點的選手。但兩地在民主進程上的每一小步,對仍在起跑線外的大陸,都有積極的參考意義。「一國兩制」既服不了港人,企圖用「一國兩制」降服對民主充滿熱情的台灣,更是痴心妄想。

  對台灣社會而言,「一國兩制」除等同民主和自由倒退外,更等同大陸吞併台灣,等同台灣已享有有的國際空間和政治地位遭扼殺。

信報財經新聞   黎可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