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台獨評連戰 :吳三桂都當不成

按:連戰訪問大陸,是兩岸三地的媒體大事,而香港和大陸主流傳媒的主導敘事方式,無不以國共合作,諦造兩岸和平為主調。為方便香港讀者從多角度評價連戰此行,特別貼上今日兩篇代表台灣台獨派別觀點的文章,以供參考。

-------------------------

吳三桂都當不成

2004大選連戰和宋楚瑜敗選,因選票接近、「兩顆子彈」事件,連宋不認輸,反扁至今,不承認阿扁是總統。但是政治很現實,去年底立委選舉連宋結怨,分道揚鑣,宋楚瑜開始叫阿扁總統,並有「扁宋會」和「十點共識」。連戰還是拒絕叫阿扁總統,也拒絕「扁連會」,但立即反擊,與中共展開「國共和談」,4月26日帶了龐大訪問團赴北京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舉行黨主席對黨主席的「連胡會」,獲北京「總統級」的招待。

連戰先飛往南京,至中山陵謁陵後轉往北京;28日會見大陸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9日則是此行重頭戲,早上9時半將在北大演說,下午3時與胡錦濤會晤。5月2日則排定會見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之間還會去他的出生地西安尋根訪問。

中共統戰連宋受寵若驚

有趣的是連戰一有此「和平之旅」,宋楚瑜忍耐不住,也氣急敗壞,如熱鍋上的螞蟻,火速擁抱北京的邀請,跟在連戰之後往中國跑。將在5月5日至12日訪問中國西安、南京、上海、湖南湘潭、北京幾個城市;宋楚瑜預定10日前往清華大學演講,而眾所矚目的壓軸大戲「宋胡會」,可望在11日或12日上午舉行。

中共的統戰伎倆真的高明。「連胡會」和「宋胡會」定位為黨對黨的「政黨高峰會議」。在中國,兩位台灣在野黨領袖都獲得同樣高規格接待。見到的人和參訪的地方雷同,一位在北大、一位在清大演講。他們在北京受寵若驚,一定high到最高點。

至於實質上他們會有什麼收獲,台灣人用膝蓋想也知道一定不會有、不可能有任何斬獲。胡錦濤不可能接受連宋的「一個中國」,不會承認「中華民國」還存在,更不會接受「中華民國」還統治中國(包括蒙古、西藏)的說法。連戰要提出「不統不獨」五十(或三十)年不變的所謂「中程協定」,如連接受五十(三十)年後「一國兩制」香港化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也許胡錦濤會考量一下。如是,當然連戰就是出賣台灣,就是賣國,就甭想回台灣,回去,定被台灣人民唾棄。如連戰根據李侃如教授的「中程協定」,不統不獨五十年後再決定台灣要獨要統,則胡錦濤一定斷然拒絕。

過氣政客耗盡政治資本

連宋如想要與胡錦濤簽訂所謂「和平協定」,那是根本違法、無效,必吃定官司。兩位黨主席再抓狂,諒也不敢。阿輝伯對連宋中國行大怒,駡他們是「吳三桂」,老人家太抬舉他們了。他們哪裡有此能耐?哪裡配?。人家吳三桂可是坐擁重兵、把關重鎮的大將,有本錢引清兵入關。連宋兩位過時、過氣的在野黨領袖,政治資本已耗損殆盡,兩手空空,哪有本錢、能耐引紅軍入台。何況,台灣有很多相信台灣主權獨立的人民、兩百萬守護台灣的主人、多數人民支持的民進黨和阿扁政府、意志堅強的台聯和台獨聯盟,還有阿輝伯和黑水溝的天險(不是那石頭砌起來的山海關)。

其實,連宋都是滿可憐的悲劇人物,被中共耍得團團轉,視如政治寵物,還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他們要成打風車的唐吉訶德,就讓他們吧!重要的是,阿扁、阿輝伯和台灣人民要相信自己,堅守自由民主,誓死捍衛台灣的主權獨立,繼續推動台灣的制憲正名運動。歸根結蒂,台灣的命運掌握在2300萬台灣人民手中,絕對不在坐在北京釣魚台高談闊談的連宋胡三公手裡。

台灣日報   台灣論壇
  
2005-04-29
------------------------------

平心靜氣九評國民黨

人有人格,黨有黨格,國有國格。表現人文素養和明辨是非善惡的人格,必受人尊敬;認同民主,言行一致腳踏實地的黨格,也必得到人民支持;崇尚文明普世價值和愛好和平的國格,更會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人格、黨格、國格互為因果,有什麼樣的人格來領導政黨,自自然然就會形塑其黨格;同理,有什麼樣的黨格來領導國家,也必決定這個國家的國格。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為時甚久,此時此際,在野的國民黨一反過去反共立場,領導階層熱中赴北京「朝共」,在此平心靜氣來公評其令國人疑惑的癥結所在。

反共變親共該當何罪?

一評「反共基本國策」:國民黨統治台灣長達半個世紀,在兩蔣時代可謂「反共」號角響徹雲霄,反「共」標語到處可見,「反共」是不摺不扣的「基本國策」。蔣介石甚至抱定決心,把台灣建設成為「反共基地」,世界上的「反共堡壘」。可是,如今連戰領導下的國民黨,卻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反而扮演「朝共」「連共」的角色,置台灣安全於不顧,一味討好共產黨進行「連共反台」勾當,該當何罪?

二評「誰是中共同路人」?在國共鬥爭時期,國民黨統治機器一向把批評時政的政、學界人士如民主同盟,視同「中共同路人」。等到國民黨被中共驅逐落跑到台灣之後,故態複萌,仍是把憂國憂民的異議人士打成「中共同路人」,嚴重者判以極刑,輕者「軟禁」斷絕飯碗,無法就業。可是,再看看丟掉政權之後的國民黨,究竟誰是「中共同路人」?其答案不言可喻。

三評「黨章黨綱徒託空言」:國民黨黨章第二條寫得很清楚「反對共產主義」,其政策綱領和行動綱領更是明確宣示,「在台灣優先的前提下,……加強國防建設,確保國家安全」,「推動對外關係,彰顯主權地位」,「落實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戰略指導」。這些形同國民黨的行為準則,一旦江丙坤、連戰破例與過去水火不相容的敵手眉來眼去,豈不徒託空言,自毀百年老店的「黨格」!

連戰朝共自毀百年老店

四評「蔣介石遺囑」猶言在耳:細讀一九七五年蔣介石留下的遺言,「不斷對大陸共產邪惡,展開政治作戰;反共複國大業,方期日新月盛,全國軍民、全黨同志,絕不可因餘之不起,而懷憂喪志」,「務望一致精誠團結,服膺政府領導」,「堅守民主陣容」,「矢勤矢勇,毋怠毋忽」。反觀,把蔣介石奉為「民族救星」的當今國民黨領導階層,則是將這紙重要歷史文件束諸高閣,無動於衷,如果蔣氏父子地下有知,怎會善罷甘休?

反共招牌變反台急先鋒

五評「反共救國」、「反共愛國」成為絕響:眾所周知,國民黨靠著揭櫫「反共複國」作為其統治台灣的合法性基礎,任何「媚匪」、「親共」、「知匪不報」等等言論或行為,均不見容於當局,將難逃法網。唯有態度堅定「反共」,始能「救國」;也唯有心甘情願的「反共」,才算是「愛國」。因此,「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公公然然的進駐各級學校,久而久之,「反共教條」失去應有的活力,反而成為禁錮思想的幫兇;七○年代末期,國外留學返台的反共學人也曾組織「反共愛國聯盟」,有不少青年才俊受到重用。但如今看來,不但「反共」招牌一去不複返,而且變得面目全非,角色易位,儼然扮演「不反共」,而反「本土化」、「反台」的急先鋒。由蔣經國一手栽培提拔的子弟兵,如他地下有靈怎會讓他們的仕途風平浪靜,相安無事。

六評「不明不白的黨產是再奪回政權的絆腳石」:東歐共產黨「黨國一體」,黨庫通國庫;當一九八九年這些共黨政權和平演變之後,共產黨乖乖將黨產交歸國庫,一無所有。不過,即使它們不再有昔日雄厚的資源,只要誠心誠意,洗心革面,認同民主法治,尊重民心歸向,一樣可以贏得民心,東山再起,上台執政。東歐經驗,殷鑒不遠,國民黨何以還那麼不乾不脆,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

七評「民主化改革停滯不前」:中國國民黨是列寧式政黨,金字塔型的權力結構,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出現的共產黨,絕大多數於九O年代受到東歐民主浪潮的衝擊,都已脫胎換骨,蛻變成為中間偏左的社民黨或社會黨,無論是軟體或是硬體都予人耳目一新。反觀國民黨,其民主化改革宛如牛車漫步,連最起碼的「在地化」、「民主化」仍遙不可期。最令國人大惑不解者,其領導階層尚存在著濃厚威權思想,充分反應在:一方面雖受過西方民主教育,卻一點也沒有民主素養,二方面分辨不清黨國孰憂孰後?不知國家利益為何物?

八評「親共投共的下場,歷史教訓記憶猶新」:國共有兩次合作的歷史經驗,國民黨都嚐到苦果,痛失江山。當年國共交手期間,有不少民主同盟的社會賢達,曾因中共的統戰而向左傾斜,其後,要不是遭整肅下放,就是噤若寒蟬,鬱鬱而終。其中不乏國民黨投共人士,沒有一個好下場。殘酷事實,豈可心存幻想。

一意孤行偏離台灣主體

九評「寧予外邦,不予家奴」:國民黨在台灣掌握政權達半個世紀之後,萬萬沒料到二OOO年和二OO四年失掉政權,對政黨輪替一直耿耿於懷,無法接受。照理說,一個健康的政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應該細心檢討失敗原因,力求振作,落實改革,重整旗鼓,反應民意。可是,看看連戰領導下的國民黨,卻是一步步偏離台灣主體性,與國民黨往昔一再堅持的反共精神背道而馳。更有甚者,當今國民黨領導人的心態多少暴露慈禧太後「寧予外邦,不予家奴」的情結,既然得不到權力,不惜玉石俱焚,拿台灣的存亡當賭注,一意孤行完全無視於中共的邪惡本質。奉勸國民黨領導高層,懸崖勒馬,否則台灣歷史會對你們「跳到黃河洗不清」,留下千古罪名。

以上九評主要目的,一來喚醒國人,守望環境;二來提高警覺,關注國民黨違背常理帶來的危機。

洪茂雄

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兼第一所所長、北社社員

台灣日報    200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