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美國石油工人罷工,所為何事?

美國石油工人罷工,所為何事?
文/紙老虎

今天來給大家講一講前一陣子美國石油工人罷工的情況。這場罷工從2月1日開始,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結束,最多的時候有約7000名石油工人參與,影響到七個州的15座煉油和石化工廠以及全美約10%的煉油産能。

說到美國的工會和罷工,我們腦海裏首先出現的大概是中國公共知識分子們豎起的大拇指。他們可是勞資協商的典範啊,又有工資保證,又有社會福利,工人們從此不再受欺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過其實吧,美國的工會在近幾十年來可以說是相當的弱,比如發起這次罷工的美國鋼鐵工業聯合會(USW)已經35年沒組織過全國性罷工了。35年是什麼概念?這可是很多工人將近一輩子的工作生涯哇,這期間無論美國還是國際社會都發生了巨變,而USW居然我自巋然不動。有人可能會覺得,那不正說明美國鋼鐵工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不需要罷工了麽?其實根本不是這麽一回事,這次「破天荒」的罷工就是因爲美國石油工人們實在忍無可忍了。

美國石油工人罷工所為何事? 2月6日,USW成員在休斯頓殼牌總部前抗議。 USW副主席湯姆•康維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除了罷工「別無選擇」。「美國石油業是全球最富有的行業,有能力做出該工會在雙方談判過程中提議的改變。但問題在於石油公司太過貪婪,不願在勞資方面做出積極的改變,而是繼續把生産和利潤放在高於健康、安全、工人和社區的位置上。」 其實看一看這些公司的名字我們也就有數了:埃克森美孚、殼牌、BP……這可都是大佬中的大佬啊,市值一個4200多億,一個2300多億,一個1400多億。沒概念是麽?中石化知道吧,就是那個人人都罵他壟斷市場製造霧霾的邪惡國企,市值才900多億。據說壟斷國企給職工的福利過高,那壟斷私企是不是也應該向壟斷國企學習學習呢?不過現實中似乎正好相反,我們國企正可勁兒虛心學習國外企業的成功經驗,打算向工人們開刀呢。

話說回來,這次罷工到底爲了什麼?

其實這次罷工的起因是此前工會與石油公司協商失敗。工會希望跟石油公司達成一個爲期三年的勞動合同協議,其內容不僅僅是錢,還有工人的安全保障問題,而這也是主要的分歧之一。2005年3月,BP在德克薩斯的煉油廠發生爆炸,造成15人死亡180人受傷。而自從2012年以來,已經有27名石油工人在工廠中喪命了。就在這次罷工的第三周,位於加州托倫斯的埃克森美孚煉油工廠還發生了爆炸,這也更加堅定了工人行動到底的信念,他們都認爲這是關系到今後幾十年的大問題。

那安全隱患來自哪裏呢?工人認爲疲勞加班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一位俄亥俄州托萊多市BP工廠的員工表示BP的加班限制只規定連續加班不能超過19天,也就是說哪怕每天連續工作19小時,只要天數不超標就不算違規。事實上很多油企多年來都在增加技術工人的工作強度,強迫他們連續幾周每天工作12小時。很顯然,在一個充滿碳氫化合物的工廠裏長時間疲勞工作是極爲危險的。因此工人希望工廠能夠配置更完善的安全設施和更充足的人員。

看到這裏感覺有那麽一點兒熟悉的味道,似乎只要把文章標題改爲「黑心油企置生産安全於不顧,強迫工人長時間加班」,就是我們在門戶網站上時常看到的中國新聞。其實這種事情眞是古今中外見怪不怪。前幾天漳州古雷PX爆炸,讓很多人算是看明白了一件事兒,那就是化工企業的安全問題主要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一個資本問題。而且資本在這方面確實是不分國界,無論古雷的台資,還是這兒的美資,都以大無畏的精神在不斷測試著工廠安全的下限呢。歐美等發達國家現在正流行著一個詞——「中國化」,就是指爲了要跟中國的企業相競爭,工人們得降低收入,加強工作強度才行。

其實看看美國石油企業,就知道它們早已在這條道路上努力了。而近期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則進一步促使這些企業加強對工人的剝削。根據《經濟學家》的報道,如果原油市場由於宏觀經濟不佳進一步衰退,油企利潤會由於低油價而降低,甚至可能面對每年70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這也是他們在協商中態度堅決,不願做出妥協的重要原因。

那罷工雙方是如何博弈的呢?

其實勞資博弈並不是看誰能講道理。不然的話,劇本應該這麽寫:油企代表發言,你看我們也不容易啊,現在油價暴跌的這麽厲害,你們工人還是體諒體諒我們吧。然後工人代表發言,這不對啊,前幾年油價暴漲的時候你們幹嘛去了。正反雙方大辯論,最後由裁判或是觀衆決定誰輸誰贏。 事實上罷工和勞資談判裏沒有中立的裁判,觀衆們也基本插不上話。所以說,罷工這事兒關鍵還在於勞資雙方的力量對比,在於誰能堅持更長的時間。

USW這邊,雖然作爲一個大工會35年沒組織過全國性罷工怪窩囊的,但好處是這35年讓他們積累了不少的罷工基金,可以在罷工期間支付工人工資,爲持續兩個多月的罷工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援。 另一方面看,最近幾個月美國原油價格(WTI)一直低於布倫特原油(即國際石油油價標杆),最多的時候二者差值超過10美元,主要原因在於生産石油的速度趕不上煉油廠消耗的速度,原油供大於求。許多數據都顯示美國原油庫存容量即將用盡,也就是說如果煉油行業跟不上節奏,挖出來的油就沒法兒攢起來等到罷工結束了。再加上美國經濟複蘇對於石化産品的需求上升,如果罷工長期持續,油企的損失會越來越大。

而且不要忘了,參加罷工的只是USW控制的一部分工廠,而整個USW代表65家美國煉油廠以及超過230家在美的原油碼頭、石油輸送管道和石化設備企業。如果下屬工人全部罷工,USW有能力中斷美國64%的燃料生産。而35年前的那次USW罷工持續了3個月,當時美國西海岸29個原油碼頭停工,每天造成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最終逼迫資方做出妥協,通過了一紙五年的勞動合同,才結束了罷工。 不過資方也絕對不是好惹的。前面已經說了,這些個石油巨無霸們的流動資金稍微應付個幾天罷工是沒問題的。而且,由於企業在罷工時使用有技術經驗的管理層和退休員工,再加上一小部分不參與罷工的工人,許多罷工的工廠生産都在繼續,這樣罷工對于資方的影響也就降低了,而這也是USW在此次罷工中最爲人所詬病的一點。另外,在這35年來,隨著工人運動的衰退,USW的領導層也被傾向資方的妥協份子所占據,這也很大地減弱了勞方的力量。

那罷工的結果如何呢?

3月12日,USW與資方代表企業殼牌就一份新的爲期四年的試驗性合同達成了一致。這份協議「提及了」健康和安全保障措施,提出工資將在未來四年中增長12%,並將維持現在的醫療保險費用中企業的分攤比例。

不過,這份協議只是全國性的合同樣本,具體的合同還需要USW的地方支部與相應企業單獨協商,根據工廠的情況確定新的員工安全與健康保障的標准以及對加班時間的限制。目前全國性協議提出已經超過一個月,許多工廠都已經達成協議並複工了,只有印第安納、俄亥俄和德克薩斯的幾座工廠還在繼續罷工。

USW聲稱他們爲員工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事實並沒有這麽美好:四年12%的增長率也許還趕不上通貨膨脹;工會也沒能在加班時間的硬性限制上取得勝利,只是取得了在每座工廠評估具體情況的權力,至於到時候工會有沒有能力對資方說不,還要打一個問號;生産安全等問題就更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在全國石油工人願意共同罷工、形成1980年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石油工人罷工的情況下,在掌握64%美國燃料生産的條件下,在美國原油庫存即將用盡的形勢下,USW不但沒有將工人鬥爭向前推進一步,呼籲那些罷工工廠中仍在工作的工人加入罷工,團結全國其他尚未加入罷工的企業一同鬥爭;反而急急忙忙地與石油企業形成一份收獲甚小的「試驗性」合同,以所謂的「勝利」來壓制工人行動,瓦解全國性的聯合,讓各地的工人單獨去和企業談判。從這個意義上講,USW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成功地維護了社會「和諧」,眞是無愧於公知們的大拇指呢。

但不管怎樣,這次全國性的罷工已經逐漸進入了尾聲,我們還是要給美國的石油工人們點個贊!他們勇敢的罷工行動,以及此前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運動都在告訴全世界:誰說我們美國工人階級很右很無知,我們雖然沈寂了幾十年,但是已經醒來,正在伸懶腰呢,等我們奔跑起來一定會嚇尿美國的老闆們。雖然工會領袖這些「豬一樣的隊友」時常在關鍵時刻跳反,但是工人們最終會在一次次地抗爭中鍛煉出自己的領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