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化論政】蔡錦源:開放公共電視頻道時段 容許獨立製作生存空間

【文化論政】蔡錦源:開放公共電視頻道時段  容許獨立製作生存空間

2013年10月,HKTV不獲發牌,觸動香港最後一次超過10萬人上街。事件令人覺得電視業被一棍打死,一台獨大無法改變。原先政府解說三個申請只發兩個電視牌照的原因之一是怕造成惡性競爭,令現存一間電視台倒閉,大量從業員失業。結果,電視業沒有因為港視廣播不成而保著現有電視台,政府更收回亞視牌照,直接打爛電視人飯碗。

港視不獲發牌事件後,浸大傳理學院及傳理校友會合辦了一個「從發牌事件看香港的電視業往何處去」論壇,毛孟靜議員是座上嘉賓。到台下發言時,我以台下觀眾身份提出,電視業應該走入民間。大專院校培養出不少多媒體製作人材,互聯網發展迅速,拍攝器材愈來愈輕巧便宜,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低成本製作影片在互聯網自創個人頻道播放。事實上,這幾年在網絡頻道看見不少有水準的業餘影片,長短不一,有政治宣傳、社會時事、娛樂玩意、音樂動畫等。

然而要開拓網絡電視的生存空間殊非易事,香港投資者缺乏創意工業的視野。雖有網上自我發佈的免費渠道,但希望影片發佈廣泛還需投入相當的網絡宣傳,而且並不代表一定帶來收益,甚至往往虧蝕了自掏的製作成本,最後贏得利潤就是 YouTube/Facebook 這些平台。我們從國內及國外網絡電視的蓬勃看到充滿姿彩的未來,憧憬香港會有同樣的發展空間。但那些都有龐大投資與長遠策略推動,本地獨立製作卻苦於籌措資金,而且因為沒有穩健的播放渠道或收視(點擊)保證,難以招徠廣告收益回報。網台一個接一個成立,雖有視像播送,然而節目都是脫口騷(Talk Show)類型,也就是電台節目加上畫面看見主持人而已,真正視像播映為主的寥寥無幾。毛記電視異軍突起,以另類電視台模式搶灘,到年入9千多萬申請上市,撩起老生常談:只要有創意,自然有出路。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毛記可以賺大錢,或說,毛記老闆可以賺大錢,行內其他製作人呢?不是每個製作人都有能力/機緣/慾望賺大錢,許多自由製作人只不過希望自己的製作有機會廣播。是廣播,即是播映給廣大群眾收看,從而賺取『應有』的回報。大錢,可以讓老闆去賺。

反觀佔據大氣電波的電視台,正在浪費公共資源。不是要說電視節目的質素。以從事電視製作多年的我看今日的電視節目,不會說都是垃圾,雖然某些觀眾確實需要垃圾節目,很多電視製作人已經盡心盡力去製作好的電視節目,問題在於電視台的決策人。香港是由電視台某一批決策人決定了我們看些甚麼節目。我們只能選擇不看哪些電視節目,或是轉台,或是索性關機,但我們從來沒有權決定這屬於公共資源的大氣電波該播甚麼節目給我們看。即使當日港視能開台,我仍在那裡製作電視節目,我敢說,號稱香港人的電視台,也不是香港人作主,仍是由電視台老闆、部門的決策人決定觀眾看些甚麼節目,只不過觀眾可能會為他們的認真製作拍掌而已。在這個追求自主的年代,電視這不是太脫節了嗎?於是決定自主的人向網絡尋求,搜羅喜歡看的影片,自己建立一個播放清單,自己設置一個頻道給自己看。

但我們這就該放棄電視了嗎?那些無法自主的觀眾就應被放棄?我們應該重掌公共資源的決策權,起碼應該有機會決定部份公共資源的使用。當日罵盡亞視天天重播,無線的非黃金時段何嘗不是?今日港台有獨立頻道播放,何嘗不是天天重播?原因之一,是電視台沒有足夠資源或不想虛耗資源去製作節目給非黃金時段,不是胡亂做些簡單製作就是掏出舊片播放,卻忽略在非黃金時段看電視的觀眾或會要求看一些另類節目。那就是浪費公共資源!

年初,我獲得私人贊助,以個人之力及兩位舊同事協助下,低成本製作了一套90分鐘的紀錄片*,絕對有廣播質素,如果有渠道申請在電視台播放的話,可以是四集半小時的節目。若有電視渠道播放而又容許我尋找廣告冠名贊助的話,便能憑此片獲取應得的回報。於是我想,假如現有電視頻道能開放部份時段,可以是非黃金時段,讓像我這類獨立製作人自資或尋找資助製作一些有質素的電視片,經一個由公眾及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評定值得推薦給廣大觀眾,便可以在電視台播放,並且容許自找廣告贊助爭取收入,就能為本地獨立製作爭取生存空間,亦鼓勵更多年輕人發揮他們的創意。公眾亦可以申請加入評審團的方式自主決定大氣電波播放甚麼節目,香港人的電視台再不是空話。起碼是香港人的電視時段!再者,有了這些公開的時段,演藝文化工作者如舞台藝術,也可以游說贊助商提供資源將作品製成影片,於電視頻道播放,推廣本地藝術家及作品,加強大眾文化與香港的藝文界交流。

正值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未來會就《電訊條例》及《廣播條例》檢討,不知有沒有立法會議員對我以上的說法有興趣提出討論?

*《311 復興與再生

作者為前資深電視編導

原文刊於2017年8月7日信報專欄。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