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明報「失守」VS 新媒體時代的冒起

明報「失守」VS 新媒體時代的冒起

《明報》高層大地震,原總編輯劉進圖被調走,由一名馬來西亞人充當總編輯,令香港人擔心傳統媒體陸續「失守」,加入建制大營,香港的言論及輿論空間會愈來愈窄,老徐看到的情況卻是截然相反。

不錯,近年香港的傳統媒體陸續失陷,死的死,歸邊的歸邊,大家慨嘆傳統媒體似乎就只剩下壹傳媒集團仍然願意跟政府「對著幹」了,但壹傳媒集團旗下報刊充滿「創意」和「主觀」的報導手法,又令到不少媒體消費者對其內容失去信任。另一邊廂新媒體、社交媒體、個人媒體陸續興起,卻大部分都是跟政府大「唱對台」的。這是一種新舊媒體交替的現象,當舊媒體連作為「第四權力」的天職也放棄,一句俗話說:「佢要死,唔通你唔畀佢死咩!」

過去,市民對於傳統媒體有兩大基本要求或說期望,亦是其核心的存在價值,網絡媒體難以取代,那就是:一、提供準確的資訊,二、飾演監察政府和公職人士的「第四權力」,但在過去的一段日子,香港的傳統媒體放棄客觀、準確、持平的報導手法,令讀者對傳統媒體失去信任,可信度日益下降,加上在監察政府這天職上不斷退卻,這儼然是一種「慢性自殺」行為,在陸續有傳統媒體結業的情況之下,倖存者的銷售量仍然不斷下滑。當然,這跟網絡媒體的冒起有很大關係,傳統媒體要生存下去,既要懂得如何轉型接上網絡媒體這條康莊大道,同時要回歸它們的核心價值,讓消費者對它們重拾信心和消費的需要。

近年香港新媒體的冒起包括民間電台、香港人網(後轉為謎米網)、MyRadio、D100、主場新聞、獨立媒體、852郵報、巴士的報⋯⋯,不能盡錄,這些新媒體除了D100之外,都屬於小本經營,較容易維持,無需太多廣告支持,大部分經營者都另有財源,並非靠此維生,他們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依照個人的政治信念而發聲的平台,故此反而較能站穩監察政府這個「第四權力」的位置。

過去,新媒體較少收入來源,吸引不到傳統媒體經營者的青睞,但時而世易,愈來愈多廣告公司開始將廣告預算投至新媒體,甚至成為新媒體的廣告代理商,「主場新聞」就是近期較為成功的例子。「謎米網」則主力把內容寄存在YouTube播放,與YouTube分成插播在短片內的視像廣告,至於「個人媒體」則旨在某個領域作個人推廣,經典例子是Gary Vaynerchuk的Wine Library,建立葡萄酒酒評人的顯赫地位,令他在評酒方面的影響力不下於Robert Parker。一些個人媒體則可以著力做好內容,然後授權Google在其網站經營廣告並分成利潤,當然還有所謂的「一千死忠粉絲」定律,若是你提供的內容夠獨特質量夠佳,吸引到全球有一千名死忠粉絲願意花錢購買,則可以靠此維生,鄭大班的「D100」就是大力開發這方面的財源,黎則奮Q仔的「政治經濟學」網站亦是採取這樣的「商業模式」。上述的情勢令傳統媒體經營者也開始垂涎新媒體,前星島報業集團行政總裁盧永雄就放棄高薪厚職自資創辦「巴士的報」,據說盧是次創業得星島報業集團老闆何柱國的祝福,從其以法國第一次大革命開創共和政體的「巴士的監獄」事件作為網絡媒體的命名,確實反映出創辦者的鴻圖大志。

正如前述,明報的「失守」是「慢性自殺」,傳統媒體靠攏政權只會流失更多「讀者」,將他們轉手與新媒體。二十一世紀絕對是「典範轉移」的新時代,各個領域都因著資訊科技而有大規模的轉變,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網絡媒體與極權專政在本質上是不可能靠近的,因為網絡的本質就是民主。

本文的視像版:http://youtu.be/y3aPovFTJUs

老徐的部落格:http://www.TsuisCritiq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