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恭喜曬!又係時候同現在觀塘講,拜拜

觀塘終於宣布重建,電視機中的午間新聞閃着市區重局的鐵蹄正式踏進觀塘。他們向籠屋的老人查問、再進入小巷中僭建的理髮店。市建局的高官表示︰「這個計劃係我最嚴峻的考驗,但我地好有決心去做,因為得到政府,得到區議會支持,和地方居民支持,不會孤身上路。」言猶在耳,想起約三個月前跟市建局觀塘項目的高層開會時,他們指出︰「霸回來的東西當然冇得賠」。支持與否不太重要,上路最好當然不是孤身,還有王歐陽建築師行跟地產商。

走上裕民坊的八、九層大廈的天台上,放眼四看,發現這裏有的不只是天台屋,而是天台城,不同大廈天台上大多住着新來港人士、印尼人、老人。跟一位天台上的老婆婆交談,她己經很久沒有離開這個天台,好像是十多年了。坐在輪椅上的她,腿真的走不動了,除了她年邁的丈夫,就是她那住在大陸的孝順姪女,每隔幾個月總會來探望她一次,照顧她的起居飲食。伴着她,就是她住着的五百多呎木屋,一間主人房,一個「闊落」的大廳,再加上露台和飯廳,除了一旁的另一所木屋和一個公用廚房外,其他空間就是她的花園和公園,天台中間種着幾盆盆栽,可惜時候不合,或許盛夏重臨時會傳來陣陣花香。

這個「公園」雖然有點陳舊,又欠缺光鮮的設施,但慶幸沒有保安員,總會吸引住在樓下的人來這裏乘涼、抽煙和喝啤酒。公用的廚房看上去簡陋,但很清潔,墨綠色的火水爐和鐵鑊一起放在沉甸甸的鐵箱中井井有條。這老婆婆的丈夫通常會在樓下的籠屋,他是這裏的包租公,他見證着觀塘工業區的衰落。從昔日二百多人的籠屋來到今天,只乘下七人;從30多年15元月租到今天700元,樓下的籠屋還貼着一個叫住客起牀的記事板。從六時、六時半一直到八時,要起牀的工人/住客可以先把名字寫上版上,包租公就會在適當時間叫他們起牀。今天沒有工業了,工業區的傳統工業跟這裏的住客一起垂垂老矣。

籠屋用不着大門,訪客或住客可以自由進出。那時正值黃昏,住客有的在煮飯,有的在聽收音機,有的還在昏睡。坐在電視前的中年女士,她已經不是住客,跟兒女同住在秀茂坪,每天總會乘巴士過來,走上七、八層樓梯探望她的朋友,幫部分人煮飯,晚上她就會回到家中煮飯給家人。另一位是伯伯,每次我上來時,他總是手不釋卷,每次都是武俠小說;跟他談天,總是聊聊數語,只知道他的書本來自公共圖書館,閱讀是他每天的興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智者當然不止一位,這位伯伯一開始就談觀塘哪裏可以用$20剪髮,$10吃一頓飯,原來十蚊都有得揀,燒味或一餸飯;再說老人問題,講探訪社工的好與壞,從社區到香港,分析貧富懸殊,再沉思上帝的存在。問他為何住在這裏,他說︰「我三次都唔想公屋,就係唔想上。」

電視鏡頭只聽到訪問員問籠屋的老伯伯︰「你呢度是否口頭承諾月租,無租約嫁?」

晚間新聞前、五梭鏡中,那位社區醫生評論政府製造的隱閉老人問題。

這300位市建局訪問員,真是辛苦啦!這三天,他們要跟1860戶談,聆聽4500位居民的心聲。

後記︰

我一直珍愛的是這裏簡單的社區生活,她常帶給我驚喜,小商店、小行人巷。我跟她相識己四年,這四年總努力了解她,總會發現物外之趣,小巷改建成理髮店、街道上的補鞋匠、樓梯旁的小店、洛奇式的健身屋、伊斯蘭祈禱室……..還有我的心頭好︰上海酸辣湯面、雞蛋仔、泰式炒飯、印尼蛋糕、傳統蛇羹、豬頭肉,當然少不了還有牛雜……

圖為現在的觀塘工業區,成為藝術家的studio

我和朋友建立一個blog,記下觀塘的點滴和重建的資料

活在觀塘

http://kwuntong.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