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把大學像企業一樣賣出去?

節錄:

大衛‧克普(David L. Kirp)這本書詳細討論近年市場力量進入美國各大學的內情,他在報道之外,更做相當深入的分析。身為加州大學柏克萊 (UC Berkeley)研究公共政策的教授,他的論述在通俗文學的表層底下鋪陳着專業的基礎,這使得書中所述不會流於泛泛的觀察或批評。

南加州大學 (USC) 於一九九○年初期大力推行RCM (Resource Center Management)的管理制度,要求各學院自負財務盈虧,導致課程變質,院際公共設施如總圖書管等的經營品質無人聞問,甚至造成大學之內處處「只談價格,不論價值」。對於這類荒謬的現象,作者的筆調是毀多於譽。但談到芝加哥大學力主西方經典教育的老教授,如著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婁(Saul Bellow)及社會學家芮斯曼(David Riesman)等人聯合抗拒流行,反對縮小核心課程及減聘教校以開拓財源,作者的口氣則又尖酸刻薄。

對我來說,問題不在於市場派與學院派兩方人馬是否溝通協調,而在於本質上市場運作這個領域與大學教育的精神有多大交集。這也是市場力量進駐大學之後,大學內部左、右兩翼人士皆驚駭不已的緣故。市場法則不能脫離量化與效率。對於右翼中那些着重人文經典、主張精英教育的重要思想工作者來說,人內在精神的陶冶,如何能「量化」?至於對左翼之中那些批判資本主義旗下政、商、科技三位一體不遺餘力的社會學理論家而言,跨越階級之間、種族之間、性別之間、甚至國家之間的界限,以發展多元文化的研究,其論述的立足點,不就與市場力量所代表的擴張主義(expansionism)背道而馳?市場法則中的「效率」如何能用來評量他們的研究成果?

在南加大,市場力量進入校園之後,不只是作者所討論的RCM使大學教育變質,更根本的問題是:許多人文與社會學院的研究計劃,如性別、家庭、社區等研究,都因經費大幅刪減而中止,教學研究與行政跟着重新整頓,並經動員而指向一個嶄新的目標:發揚在地化(例如結合在地好萊塢電影工業)以迎戰全球化。一波波的衝擊,使南加大一些好教授心灰意懶而掛冠求去。

人文社會的領域之外,各大學基礎科學的研究重點也因冷熱門而重新洗牌。一九九六年紐約州著名的羅徹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Rochester)數學系一度遭到裁撤。地球與環境科學系,連同此校文學系、哲學系、歷史系及語言學系,也都遭遇類似命運:或裁撤或大幅縮小規模、解聘教授與職員。這是市場力量主導之下,大學許多部門都難逃的結局。

市場力量的衝擊,不會使大學消失,但大學經市場機能一波波的篩選,會改頭換面,換成另外一副庸俗的面目,出現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浪潮中,而更加蓬勃發展。會消失的不是大學,而是大學原有的功能。大學守護文明、價值反思與社會批判的功能,在市場力量的巨人面前將日益矮小,甚至消失。

作者克普教授詳細報道近年芝加哥大學核心課程的風波。爭議的起因是財務危機,而非核心課程的實施出現錯失。芝大自二十世紀三○年代重要教育哲學家赫欽斯 (Kobert Hutchins)於任職校長期間提倡西方經典教育以來,着重古典名著研讀,採取精英制小班制的必修核心課程,變成芝大的特色。但到九○年代市場力量進入大學之後,芝大的特色卻成為芝大的包袱。

現實的困難是美國與歐陸不同,美國各大學的財務,從來便自負盈虧。高等教育的經費,主要來自政府補助及私人捐款(包括基金會補助研究計劃)。一九八○年代,美英新保守主義搭配晚近資本主義的飛快膨脹,政府對大學的補助大幅削減,私人捐款對大學各項研究計劃加強效率檢定與量化控制。主張政府干預市場以維護多元與弱勢的自由主義左派,聲勢轉趨式微,市場機制便成為唯一支配大學發展的力量。

自由經濟的市場力量,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一直是造就多元世界的動因。可惜這是錯誤的聯想。市場力量發展到極致,世界反而趨向單元。這是當前全球化浪潮最大的危機。人類文明中富麗多姿的多元性,將在這股排山倒海的浪潮中消匿無迹。大學原本可以有各種不同類型:產學合作的、大眾服務的、多元文化的、精英教育的、融合社區的、人文陶冶的,或回歸經典的。但在市場力量的主導下,最終將只剩一、兩種類型。

市場力量不是資本主義才有的產物。從有人類社會以來,市場力量便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幾千年來,市場力量結合宗教道德、知識美感,以及人種種內在欲求,共同塑造人類文明的面貌。兩個世紀以來,市場力量更是自由主義思想萌芽的土壤,因為它賦予個人選擇自己生活型態的正當性,使個人得以從傳統宗教道德的束縳中掙脫出來。像邊沁(Jeremy Bentham,一七四八~一八三二)及米爾(John Stuart Mill,一八○六~一八七三)這樣的代表人物,把自由經濟溶於人道精神之中,繼而奠定了自由主義的物質基礎。正是這樣的論述,使市場力量塗上人道主義的色彩。

但兩個世紀之後,市場力量隨着資本全義結合科技的高度發達,隨着全球化的浪潮,正快速在吞沒人類文明的其他面向。宗教、道德、知識、理性、美感、精神自由與生態環境,所有這些曾經與市場力量共同塑造人類文明的種種力量,紛紛繳械。它們不是被市場力量吞噬,便是被市場力量變造。

我們要憂慮的不是市場力量本身,而是市場力量的唯一性。這唯一性將使世界日趨單元化。

由於大學是文明反思與批判的重鎮,在市場力量巨大的腳趾前,在全球化浩大的浪濤中,大學是理性思辨的最後防線,這道防線一旦棄守,剩下的便是像西雅圖的街頭混戰,與另一個世紀無休無止的暴力衝突。

克普教授這本書除了上述結構性問題未及處理之外,對於大學在市場衝擊下如何因應,做了許多有趣的模型分析。像紐約大學哲學系重金禮聘大牌教授發展分析哲學,賓州迪金遜學院進軍國際打出「心靈佔有率」的招生策略,加大柏克萊本校矽材中心透過產學合作營造出研究風潮的顛峰……許多故事娓娓道來,情節與義理多線交叉,留給人許多值得再三思考的問題。

黃武雄 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