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何君堯的中學時光與精英主義集團心態

何君堯的中學時光與精英主義集團心態

像何君堯如此出色的男人,無論在何時何地,均非常出眾。何剛獲選為屯門樂翠區區議員,當時得令,當然要趁機多了解其背景。話說何曾接受其母校師弟訪問,談及其心路歷程,內容載於校刊之中,現謹節錄數段公諸同好。閱讀此訪問,我等不但能更深入認識何之為人,更能略略看到所謂傳統名校所培養的殖民地精英主義集團心態。

何君堯一出世已贏在起跑線上,成功靠父幹。(起碼早期是如此。)何直認自己得以入讀名校乃是靠「好爸爸」「透過他的人事安排」,而不是靠自己本事。其父是誰?何父乃屯門名鄉紳何新榮,乃屯門仁愛堂創辦人,與「發叔」劉皇發以及「新界教父」陳日新均有交情。原來在那個年代,新界名紳可以透過人事安排把自己不達標的兒子送進傳統官校。一般以為官校收生相對公平,有才能、成績好,便能入讀,權貴也不能有特權。事實卻總是殘酷的,權貴始終是權貴。

在訪問中,何的精英主義集團心態也表露無遺。他的「朋友觀」非常utilitarian,效益主導。所謂的「大家庭」不是講求互相關愛,或擁抱「大家是兄弟無計較」那種相對無私的心態,而是要建立「人際網絡」,好能「朝中有人好辦事」。「兄弟情」之所以「溫暖」,是因為大家都是「精英」。這也不能怪何,畢竟此乃傳統中國家族觀念的延伸,結合港英殖民地精英主義心態,華洋合流。何說他當日的主診醫生是其同班同學,其實毫不出奇。該校主流意識一直專注培育幾類人:高官、醫生,和律師。另,該校未必特別培養商業人才,但絕對以商賈校友為榮。所謂商賈即不是做小生意,而是做何鴻燊。只有這四類人方符合「精英」身份,方可以叫做「優秀」。正如何所言,此種教育所養成的是「執行能力」,而不是當家作主、特立獨行之能力。這其實就是殖民地教育。其他偏離主流的思維和成就,統統不值一哂。舉個例:我絕對相信該校當今校長不知道有個舊生叫關子尹。(沈旭暉是個殊例。)

政、商、醫、法四界別建立精英主義集團,構成香港的上流社會。校方與校友聯手鞏固「要成功便要走此路」之意識,循環不息。何參選區議員,獲師兄盧寵茂醫生(大何一歲)及同學盧寵猷醫生兩兄弟站台支持,正是這種集團意識及人際網絡的彰顯。

順帶一提:那種名校經常倡導師兄崇拜之心態,打擊批判思維。只要你是該校畢業,而且夠出名,擔任公職或機構高層,就會獲塑造為聖人完人。例如何此惡棍,在訪問中成為了性格敢言、態度樂觀,且值得好好學習的榜樣。訪問多次強調何敢言且常常針砭時弊,然所謂「敢言」應該是解不畏強權,敢向權貴說真話,而不是發言要求打壓公民權利。如果這也叫敢言,那麼鍾樹根之流也非常敢言。然不能深責撰稿的同學,畢竟在校刊裡你只可以盛讚師兄,不能有任何批判之言。何說中學四年所學到的價值觀,影響其至今,相信所言非虛。

最後,祝屯門樂翠區那二千零一十三位選民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