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和諧:不患寡而患不均

和諧:不患寡而患不均

文:何松江(荃灣民生動力義務總幹事)

節錄《論語.季氏第十六篇》: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社會矛盾近年越趨激烈,你一句搞事搗亂目無法紀,我一句公義民主匹夫有責,報紙、網絡、主流傳媒、街頭罵戰不斷,似乎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香港人,其實很簡單.......只要香港人有地方住,比啲甜頭佢地,香港人鬼得閒理咁多政治咩....」某網誌說。

我不能同意更多,因為我們活在「有酒有肉有兄弟、無錢無女無熱水」的社會裡面。

可是,經政府多年來的努力下,言猶在耳的「窮人恩物」,如當年買下來的話,肯肯定現已「脫貧」 (由410萬升至600多萬);而「甜頭」只能短期舒緩壓力,而且也未能惠及普羅大眾。老實說,與其給我們魚,不單止教曉我們釣魚,也請給我們釣魚的空間和機會。

社會上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立場的對立點,其實終極核心主題,就是「飯碗之爭」。

事件一:佔領運動的對立面

「現社會生態已沒有給予青年人,有向上遊的機會,他們見不到「安居樂業」的一日,唯有堵路表達一直被忽視的需求,爭取一個真正的民選政府,為我們改變現況,改變未來;」

「你們霸著道路,阻住我開工搵食,影響生計;而且改變政治生態,會影響現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另外,諗住毅進畢業輕輕鬆鬆夠鐘收工,依家日日加班之餘,還要搞到假都無;你令我們都不能「安居樂業」,所以我要清你場。」

事件二:水貨客問題的對立面

「傳統居住的社區都比較寧靜舒適,現在滿街都是人,滿街都是行李箱,而且因為你們,令日常用品、租金價格都提升;受影響的我們,又怎能「安居樂業」呢?」

口裡說不:「要不是有我們,你們早就完蛋了」,身體卻很誠實:「要不是賣你們的奶粉,我們早就完蛋了怎能發財,返鄉下「安居樂業」呢?」

「安居樂業」,就是飯碗。而且對立的陣型很明顯的現象是,大家都是在爭奪同一個飯碗,即是「三個和尚」故事的香港版,斷人衣食猶如殺人父母,所以社會矛盾如此嚴重。

大家的出發點,並非為了想令對方無啖好食。希望大家都可以將複雜的社會矛盾,理解成簡單的飯碗問題。兩贏局面是需要雙方都要讓步,大家都堅定不移的話,只會「鷸蚌相爭,漁人得利」。中庸之道是華人社會賴以屹立不倒幾千年的核心思想,任何一方專制霸道行為的終局,歷史已一次又一次告訴我們。至於誰是漁人,在此留白。

註:2014年佔領行動後,緊接的大型社會活動有2015年區議會選舉、2016年立法會選舉、2017年特首選舉,相信社會的討論會越來激烈。希望大家心存平安,將本題目的最後一句送給大家「......既來之,則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