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後政改年代 新一輪抗爭的開始

後政改年代 新一輪抗爭的開始

後政改年代,由否決政改偽普選方案正式展開。二零一五年六月十七日當方案拿到立法會辯論那一天,我們便知道,特區的命運,已經不可以再任由中共操控,不能再讓特區政府主導我們的政制發展,不可以再依賴立法會有突破性的爭取空間。

六月十八日方案被否決,我們可以稍為放心,特區政制改革未至於因「袋住先」而剝奪了港人的被選舉權和被提名的機會。我們可以慶祝爭取拒絕假普選運動獲得初步成功,可以恥笑建制的「蝦碌」行為,甚至痛飲狂笑。看到葉劉流淚,我們笑得人仰馬翻;看到林健鋒哽咽,知道他演技尚待磨鍊;再聽到田北辰和田北俊兄弟鬩牆,更慨歎「兄親弟親不及阿姐親」。這群建制醜角表演完畢,一定會繼續向中共表忠,置市民的真普選訴求於不顧,依舊做他們吮癰舐痔的角色,跟中共一起打壓特區爭取真普選的運動。

我們笑完喝完啤酒取笑完建制醜角、情緒宣洩後,最重要的是,大家要撫躬自問:這條民主崎嶇路,怎樣走下去?

工黨李卓人撰文《後否決政治形勢,如何與中共博奕?》說得不錯的是:「中共全方位打壓,我們亦要全方位反擊。過去,公民社會不斷內耗,互相攻訐。日後,大家是否能放下成見,槍口一致向外?」但他的重點卻「在於今年區議會選舉及明年立法會選舉,大家能否團結合作,爭取最多議席。」就此而矣?亟待工黨進一步闡述如何「全方位反擊」?

民主黨於6月18日最新發的聲明稱「否決政改方案之後,民主黨會繼續爭取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真普選,並促請中央政府盡快重啟政改五步曲,北京應與泛民主派和香港的公民社會展開對話,尋求最大共識,負起憲制責任按《基本法》第45條和第68條,令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最終達致由普選產生。」很明顯,民主黨沒有痛定思痛,依然採用沿用的爭取手法,在議會內又會否再重現過往的無奈、被動、捱打的局面?然後呼籲市民再無限次上街、抗議、吶喊?最終的命運又是被議會建制派主宰一切?大不了又否決「偽普選」方案,五年後又一次「重啟政改五部曲」?民主黨說的是「會繼續肩負市民給我們的使命,爭取民主,也會盡力爭取改善經濟和民生,和市民一起共建一個更好的香港。」卻沒有說明如何爭取?劉慧卿最新提到的「腳踏實地」便露了底,足以證明民主黨是不會有突破性思維的;而談到政改當初的三軌方案,劉慧卿再強調民主黨一直說三軌不是缺一不可,便知道他們是妥協派,不會極力爭取「公民提名」,出賣選民的機會極高。

民主黨跟工黨思維接近,難道就滿足於取得在議會內三分之一的否決權?不再突破框框?不主動出擊?只守不攻嗎?城邦論的陳雲於2010年已看穿時局,說「以民主派的實力和政治路線,根本不成其(中共)敵人,本質而言,民主派只是民意的和平代理人,代理市民的民主和民生議題的鬥爭,轉化市民的鬥爭,宣洩怨氣,使之趨向和平,屈服於政府設想的程序理性和治安秩序。」2015年後政改年代,民主派依然故我,是否一個惡性循環?議員保住議席後,繼續「和理非非」,「真普選」口號喊得響,「真抗爭」就弱弱無能?

民陣這一回就提出了要「嘗試探討否決後的民主路,有人提議檢視基本法,修改不合時宜的條文;有人提出加入參與民間團體的行列,壯大、團結公民社會對抗建制」等思維。路向是對了!回歸民間、還政於民,團結和壯大公民社會才是出路。後政改年代,擊退了「偽普選」方案後,不能沿用舊路走,添美村被清場後,又是新一輪抗爭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