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生涯規劃:「框定」與「溢出」的角力

生涯規劃:「框定」與「溢出」的角力

攝:Manson Wong

當代經濟社會學家Michel Callon,曾經提出「框定與溢出」(framing and overflowing)循環的理論,對理解市場交易規律提供獨特的洞見。1Callon借用了Erving Goffman「框定」的經典概念,指出任何市場交易除包含的涵蓋的內容,其實亦間接預設了不被涵蓋的「溢出」,即經濟學稱為「界外效應」的東西。當某一種「框定」成為主導的時候,則人們便會將「溢出」視作例外狀況,並且致力排除在交易的過程以外,如此才能夠令交易成本大幅下降,並令市場交易得以順利進行。然而任何「框定」皆只是約定俗成的結果,什麼應該包含、什麼不應該包含在內,本來就總是充滿含混和爭議性,因此一旦當「溢出」成為主導的時候,則「框定」便會被視作難題,而市場交易的規律便無從建立。由此市場的參與者便只能重新磋商,尋求將「溢出」納入新的「框定」範圍,令新的交易規律能夠重新建立。「框定」與「溢出」往往會輪流主導,形成交易規律周而復始的動態角力。

早於在2014年1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梁振英已花了極為冗長的篇幅,提出協助青年人進行「生涯規劃」的措施,正是力圖維護既有「框定」的重要政策。2換句話說,對於充滿憤慨的青年人來說,現存體制早已是千蒼百孔,完全無法承載他們的訴求;而對於體制內的既得利益者,則力圖說服他們既定規則行之有效,用不著推倒重來,並繼續將「溢出」排除在現存「框定」之外。在相當程度上,生涯規劃正是如此一種教育手段,致力薰陶青年人接受既有「框定」的合理性。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首先提到職業教育:「上星期,我到中華廚藝學院參加了一場祝捷會,祝賀香港廚師隊在瑞士及韓國參加的兩項國際西餐廚藝大賽勇奪全場總冠軍,為香港爭光。廚師隊的25名成員,差不多全部均受訓於職業訓練局(職訓局)。他們在國際賽取得佳績,說明行行出狀元。過去一年,我與從事不同行業或正接受職業培訓的年青人見面,他們從事美容、資訊科技、設計、建造業等行業,雖然各人背景不同,但這些年青人和廚師隊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在培訓期間努力學習,終能實踐夢想。」(101段)

如此來說,職業教育不但能「發揮興趣和潛能」,而且更有助青年人「實踐夢想」。施政報告進而提出四項措施,協助青年人作出生涯規劃和加強職業教育:

一、 教育局會加強升學輔導小組的人手,以更全面支援學校提供升學及就業輔導服務,以及拓展生涯規劃。由2014/15學年起,開辦高中級別的公營學校亦會獲得相等於一名學位教師職級薪金的額外經常津貼,加強生涯規劃教育元素...(105段)

二、針對人力需求殷切的行業,政府會以先導形式推行職業教育和就業支援計劃,結合有系統的學徒培訓及清晰的進階路徑,為相關行業吸引和挽留人才...(106段)

以上的描述極為詳盡,以至我在此只能節錄一部分,但也足以讓我們異清楚地看到,所謂的「生涯規劃」其實就等於「職業教育」,誘導大家尋找適合的行業,參加適合的培訓,然後找一份適合的工作,然後再累積經驗晋升更好的職位。這種邏輯和十數年前,官員經常掛在口邊的「自我增值,終身學習」,呼籲中年失業人士要接受「再培訓」,以應付來自本地和外來的市場競爭,完全沒有兩樣。特區政府無非想告訴我們,想要「發揮興趣和潛能」,甚至想要「實踐夢想」,便首先要認清形勢,「識時務者為俊傑」,將自己打造成市場所需的勞動力,然後繼續按照市場的既定規律辦事。

特區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可見諸2013年10月推出的,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統籌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第3.10節指出,現存大專教育以通識及通才教育為主,「不過對於如何訓練本港青年,使他們具備所需的技能及知識,俾能應付瞬息萬變的經濟需要,仍是本港專上教育界別須應對的挑戰。」第3.13節則進而論到,「雖然一些技術性行業(例如航空業及建造業)的薪酬與晉升機會俱佳,僱主還是抱怨人手嚴重短缺。另一方面,亦有青年在完成學業後,因無法找到可以發揮所長的工作而感到氣餒...督導委員會認為,香港要從根本上改變年青一代選擇職業的觀念。」

《人口政策》文件早已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政府後悔過往大搞通識及通才教育,發覺職業教育才最能配合經濟的需要。正如我在《以銀為本:7評香港的產業及人口政策》(2014)一書中指出:「對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的成員來說,年青一代大概就只是電影《摩登時代》中的差利,只能充當流水線上被於奔命的基層工人,成為配合產業巨輪的運轉而存在的螺絲釘。他們彷彿早已忘記,香港乃是一個崇尚市場創意、自由競爭的社會,航空業又或建造業是否真有前途,年青一代的眼睛是雪亮的,用不著早已上岸的上一代來說三道四。」

我最近有機會跟隨社聯到南韓首爾交流,恰巧同行有不少主要社福機構的青年工作者,包括從事求職輔導的專業社工。在參觀過首爾市政府大力推動的社會創新和青年創業項目後,不少成員均紛紛驚覺到,過往十多年在香港推行的種種「展翔」、「青見」計劃,無非狹隘地強調年青一代的市場競爭力、求職必勝術、職場規劃學……卻完全觸碰不到青年人的真正夢想和創意,和他們所最需要的實驗和發展空間。情況便彷如把老虎困在鐵籠裡,卻硬要牠學習獵殺的技能,能夠得出怎樣的效果,自然早在預料之中。

本文將載於《這一代的鬱悶:後佔中的世代之戰》,2015年3月出版。

延伸閱讀:
區家麟:大學之道在追星

1 Callon, M. (1998). "An Essay on Framing and Overflowing: Ecnomic Externalities revisited by Sociology" in The Laws of Markets. Wiley-Blackwell.
2 本書截稿之際,恰巧馬會宣布為慶祝成立130周年,撥款五億元進行為期五年的生涯規劃項目,目標是令二十萬名青少年受惠(201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