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雷動掃盲系列之二:功敗垂成

文:賀穎傑@前線科技人員

上文,在評估雷動計劃的成效時,比較的基準不應該是假設選民完全不配票,即是假設選民會完全跟據港大民調的結果去投票,這顯然是不符現實的。跟據過住幾屆的經驗,即使沒有中央統籌的策略投票指示,不少傳媒、學者、政黨甚至選民自己都會根據民調去進行配票。因此,要評估雷動計劃的成效,比較合理的基準是假設倘若沒有雷動的話,選民會作出什麼配票決擇?這其實不難推斷。

筆者所屬的「前線科技人員」於選舉前一日推出《理性投票 忍痛放棄》名單[1],該名單是完全單純地以港大民調的數字為依歸,排除所有政治決定及個人喜好,目的是給選民多一個選擇作參考。受限於選舉條例,該名單雖然只提應該放棄的候選人,但心水清的選民當可發現,剩下的候選人減去穩勝的就是策略選民應該救的邊沿人(下文稱之為純數據推斷名單)。

讓我們逐區分析,如果沒有雷動計劃的話選民會甚樣配票?效果跟雷動的推薦名單相比,那個能保送更多非建制候選人入局?

九西(雷動推薦名單的影響:沒有)

九西的戰況為五區中最簡單。民調早已清楚顯示黃毓民,劉小麗及游蕙禎三人將爭取最後兩席[2],因此並沒有配票需要。最終雷動的效果是助游蕙禎取代黃毓民,但由於兩位皆為非建制,所以在這區雷動的效果為 0 席。

新東(雷動推薦名單的影響:沒有)

雷動推薦名單:范國威、梁國雄、陳志全,張超雄,林卓廷
純數據推斷名單[3]:范國威、梁國雄、陳志全,張超雄

雷動在新東以大包圍形式推薦五人,配票效果不明顯,而且名單跟純依賴數據的結果大致上一樣,只差民調領先的林卓廷。最終林卓廷以安全距離當選,而范國威受累於鄭家富鎅票,以較大比數落敗,即使更精準的配票亦未能救他,所以在這區雷動的效果為 0 席。

港島(雷動推薦名單的影響:沒有)

雷動推薦名單:許智峰,羅冠聰
純數據推斷名單[4]:許智峰,羅冠聰

由於何秀蘭,鄭錦滿及劉嘉鴻的支持度明顯落後,無論有沒有雷動,策略選民的目標都是救許智峰及羅冠聰,所以在這區雷動的效果為 0 席。

新西(雷動推薦名單的影響:沒有)

雷動推薦名單:郭家麒,黃浩銘
純數據推斷名單[5]:郭家麒,黃潤達,李卓人,黃浩銘

有趣的部份由這裏開始。根據港大民調,非建制在這區只能取4席。要爭取更好結果,理性選擇是希望爭取多一席。非建制的首三人皆於安全線內,而郭家麒剛好在入閘線最尾,為策略選民當然之選。剩下的一位,基本上是黃潤達/李卓人/黃浩銘三選人。此時雷動計劃就開始給出奇怪的決定。三人之中,雖然民調相距不遠,但總體而言,以黃浩銘的民調最落後,但雷動計劃卻給出推薦黃浩銘的建議。

根據筆者向部份雷動義工理解,當時策略選民經討論後,雖然知道黃浩銘的民調稍稍落後,但考慮到他比李卓人年輕,同時比黃潤達知名度高,因此建議推薦黃浩銘。

推薦黃浩銘雖然並非數字上最理想人選,但考慮到落後幅度不遠,本來大有機會歪打正着爭入尾席,成為雷動計劃的最大成果。可是,雷動計劃卻於選舉當日 8 時後突然發出改投李卓人的建議。據筆者所知,雷動計劃給出這建議是考慮到當天的投票率比預期高,希望爭取多一人入局。但筆者認為,根據港大民調,非建制在這區只能取4席,突然間把目標提高到爭取 6 席,該決定明顯欠缺數字支持,而結果亦導致黃浩銘及李卓人雙雙出局。

如果沒有雷動計劃,純粹跟據數據,又會得出什麼結果?不幸地,由於黃潤達,李卓人及黃浩銘的支持度相當接近,假如沒有雷動計劃,有極機會出現三人互不相讓的結果,三人平均分票,仍然會全部落敗。因此,在這區雷動的效果為 0 席。

但即便如此,尤其可惜的是,雷動最初曾給出正確指示,大有希望爭取黃浩銘入局,但最後突然改變決定導致功敗垂成,當晚雷動所掌握的數據為何,實在有需要向市民解釋。

九東(雷動推薦名單的影響:33% 機會送建制一席)
雷動推薦名單:譚得志
純數據推斷名單[6]:黃洋達

九東為雷動計劃明顯犯錯的一區。按選前最後一次民調,黃洋達的支持度為 10.10±3.25,譚得志則為 4.85±2.31,黃洋達的支持度是明顯佔優。而建制派尾席柯創盛的支持度是 10.88±3.36,顯而易見,把策略選民的票投向譚得志而使之超越柯創盛的機會是微乎其微。譚得志不應該是討論的選項。據雷動所解釋,有份投票的策略選民當中有八成不願意投黃洋達。但正如我在本系列第一篇的解釋,有份參與討論的策略選民只佔所有策略選民的極少數。即使說策略選民不願意投黃洋達,雷動負責任的做法是不作推薦,讓策略選民自行決定,而非推薦一個數字上不具合理機會的選擇。

那下一個問題是,如果雷動推薦的是數字上唯一有勝算的黃洋達,那黃洋達勝出的機會為何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作出數個估算:

1)最終投譚得志的選民當中,有幾多是策略選民?
2)在這班策略選民當中,有幾多不願意改投黃洋達?

各人最終得票為:
黃洋達:33271
譚得志:31815
陳澤滔:12854

建制派最低為:
黃國健:47318

他們中間還有:
譚文豪:45408

讓我們該個問題嘗試解答:

1)最終投譚得志的選民當中,有幾多是策略選民?

假設投黃洋達的都是支持黃的基本盤(因為雷動沒有推薦他),根據最後一輪港大民調,譚得志的支持度是黃洋達的 48%。而譚得志的最終得票是黃洋達的 95.6%,按比例估算,投譚得志的票中有 31815 - (33271 x 0.48) = 15845 人。即是投譚得志的人當中有約莫一半是策略選民。

2)在這班策略選民當中,有幾多不願意改投黃洋達?

坊間有一個說法,指黃洋達及譚得志勢成水火,因此投譚得志的人絕對不會改投黃洋達。這對譚得志的基本盤或者可以說得通,但對策略選民來說則難以如此武斷。但無論如何,總會有選民絕對不投黃洋達的,這部份的人數多少什麼估算?我們可以借助港大的政團認知度[7]民調。

民調包括兩個問題:
1)「請你講出你最認識果十個政治團體既名稱。(可選多項)」

2)「而家想請你用0-100分評價你對XXX既支持程度,0分代表絕對唔支持,100分代表絕對支持,50分代表一半半,你會俾幾多分XXX呢?」

可以假設,如果熱血公民不在受訪者最認識的十個政治團體當中,大概已說明該受訪者對熱血公民認識不深,至少並沒有深仇大恨。在611名受訪者中,熱血公民出現在47人之中,比率為 7.7%。

在認識熱血公民的受訪者當中,有幾多是因為討厭它而認識?由於熱血公民不入支持度十大,我們沒有準確數字,參考十大榜未本民前的支持度為 29.4 分,我們只知道熱血公民的支持度必定低於 29.4 分。為方便,先姑且假設熱血公民的支持度為 20 分。

如果我們進一步假設,評分為 20 分以下的人為非常討厭熱血公民,即使作為策略選民也絕對不會投熱血公民,那粗略估計,認識熱血公民的人當中有一半不會投它,這代表在所有選民當中3.35% 是絕對不投黃洋達。

為求估算比較保守,我們再假設策略選民對政黨的認知度比一般選民強,我們再把 3.35% 乘大三倍,得出在所有策略選民當中,有 10% 是絕對不投黃洋達。

如此一來,黃洋達得票為 33271 + (15845 x 0.9) = 47531。
假設不投黃洋達的人會改投譚文豪,譚文豪得票將會為 45408 + (15845 x 0.1) = 46992

對比黃國健得票 47318,換言之,根據以上估算,如果雷動推薦的是黃洋達,後果將會是譚文豪,黃洋達及黃國健的得票非常接近。亦即是說,根據機會率,最終由非建制取得最後兩席的機會約為 33%。

總結

五區總計,雷動在其中四區沒有作用,在九龍東則反而把本來有 33% 機會多爭一席的機會抹殺。非常可惜的是,要是雷動在新西最後一刻沒有改變指示,則總計會有正面效果。坊間所指雷動「好心做壞事」,單從結果看,可能不無道理。

但即使雷動今次贏不了議席,雷動還是有相當成果的。首先是它在推廣策略投票的教育上功不可沒,而且伴隨而來的討論亦很可能推高了投票率。從今次所吸取的經驗出發,只要我們好好改善,在下屆選舉靠改良版的雷動 2.0 去多爭取 2-3 席絕對不是天方夜譚。

本系列的第三部將提出建議給將來的雷動 2.0 去參考。

[1][2][3][4][5][6][7] 政團認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