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教人既愛且恨的中國女排

兩年一度的亞洲女排錦標賽於2011年9月完結,中國女排在艱難中絕地反擊,打出前所未有的士氣,重奪失落兩屆的冠軍!這是主流媒體與球評的描述角度。從前觀看亞洲區比賽,欣賞的是中國女排與其他隊伍的水平差距;如今,繼2007年敗於日本、2009年敗於泰國,及今年墮進谷底,眾人關注中國女排能否擠身前四,進而獲取本年11月舉行的世界杯及明年倫敦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小組賽對印度隊開局之時,連番直接失掉一傳,實在教人驚心動魄,擔心自此與世界賽無緣。這也是主流媒體與球評的描述角度。

這種角度,充滿了愛與恨。這是盲目的擁帶與支持,不論誰出任主教練或改朝換代之後球員的能力;同時,恨她煉鐵不成鋼,屢屢未能登頂而耿耿於懷,甚至有點死不眼閉的遺憾。無疑,這種要求不理性,甚或過份。排球運動,於1896年於美國發明,多年來不斷改變編制與規則,至五十年代才慢慢發展出現時六人體系。若以五、六十年代計算,高水平女子排球運動,基本上只出現過蘇聯、日本、中國及古巴四段壟斷時期,而以古巴十年不敗的戰績最為驚人。每項隊制比賽,由資格賽、初賽、複賽、淘汰賽,最後能登頂奪冠的只有一隊,是個相當殘酷的事實。球員狀態有起跌,傷病與心理又是不能控制的事情,而對手之進步又造成此消彼長互相制衡的關係。故此,國人老是眷戀八十年代中國女排五連冠之佳績,誠然是對中國女排及中國排球運動的緊箍咒。

成為國球之路,與其沉重的包袱

排球於上世紀初開始傳入中國,最先開始的是廣州南武中學與香港皇仁書院。至五十年代,六人體制排球漸見雛型。中國吸取蘇聯推廣體育運動的方法及運動員編制,慢慢有規模地發展排球運動。1953年,中國排球協會正式成立,翌年,加入國際排球聯合會(FIVB);至1956年,中國男、女子排球隊正式獲邀參與世界賽事。六十年代,日本女排打敗當時強隊蘇聯,贏得「東洋魔女」稱號;1964年,中國邀請日本女排教練大松博文來華一個月,協助中國女排建立有系統的訓練。然而,六十年代中國發生多次政治運動,未能全身站進國體體壇。七十年代,中國女排重組,由袁偉民出任主教練,奠定八十年代中國女排躍飛的基礎。

每次回顧中國女排掘起之歷史,版本與說法都大同小異。然而,站在當時社會與政治環境觀看排球運動,有兩點似乎一直未有人仔細梳理,有待考證。首先,由共產黨執政的「新中國」對待運動的態度為何,或運動對於建立國家形象的功能何在?共產政權何以選擇排球作為其中一項大力發展之運動,或曰除了排球之外,尚有甚麼運動被選中成為彰顯國力的平台?其次,日本女排於二次大戰戰敗的社會與政治狀態下,如何蛻變自強,成為挑戰國際隊伍的「魔女」?中國政府為何會邀請日本這民族敵人到來傳授秘技?

這些資料與考證功夫都不容易做到,或不一定能做到。然而,就現時觀察到現象可知,(排球)運動與國家形象、榮耀與恥辱,於國民心理上有說不盡的關係。北京奧運是一場給全世界看的SHOW,必須辦得體體面面,不容丁點閃失,身為中國人自感光榮。國人都在關心及興奮於金牌數目能否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後又因獎牌計算方法不同(以金牌數目還是總獎牌數目來判別第一?),導致最終排名有異,而曾產生一場(無意義的?)討論。或是,中國金牌數目只集中於幾個項目,游泳與田徑兩大戶的比賽中,中國仍見貧弱,國人仍需努力之聲不絕。當中,劉翔因傷退出其教練痛哭之場面,完全體現體育運動與國家面子的關係。總之,統統都是關乎「誰是第一」,「誰(在運動競賽上)主導世界」的男性思想。

基於這種心態,運動場上出現過不少古怪心態。2008年北京奧運,中國跳水隊包攬七金,只於男子十米高台中,周呂鑫敗於表現更為出色的澳洲(已出櫃的同志)運動員米查姆(Matthem Mitcham)。國人感到的是遺憾,卻從沒想到中國跳水夢之隊多年來的壟斷問題。情況更為嚴重的是乒乓球運動,中國男、女子隊長年壟斷各項世界賽事,觀看世界賽如同看國內聯賽,來來去去都是那幾位球員之爭。為改變這種壟斷局面,乒乓球賽制改為11分直接得分制,球又變大以減低球速,更以團體賽取代雙打賽事。可惜,效果不大,國人仍樂於看見中國球員雄霸乒壇之勢,導致出現世界運動競賽場上廢棄乒乓球運動之聲。

回到排球場上,國人一直盼望中國女排於各項比賽中均有好成績。於2003年世界杯總決賽最後一場,中國打敗日本,事隔近廿年以全勝姿態重登世界冠軍位置。但日本獨家轉播的富士電視台鏡頭,一直放於日本女排敗北後的傷感,因而牽起中國球迷責難日本電視台,甚至延伸至反日與仇日的情緒。由運動競賽牽連至國族問題,聽起來有點失去理智,但事實正是如此,沒有理智的人不絕。中國人太需要勝利了,畢竟,國人的近代歷史過於蒼涼,以致中國女排出戰任何賽事,都以頂尖一隊上陣。國際球隊迎戰友誼賽、邀請練習賽,或次一等的地區賽事,都不時派出二線或年青隊員上陣;可是,中國隊向來嚴陣以待,如今屆亞錦賽,面對戰世界排名103位印度女排,竟然都全副武裝。

中國女排實在輸不起,然而,底力又不足。中國女排之成員,是由地方省隊抽調上來。國內聯賽水平不斷下滑,各隊球員基本功薄弱問題漸見嚴重;打球待遇不優,於經濟發展高速增長的現況下難以吸引年青球員委身。而觀眾入座率不高,缺乏贊助商等問題,一直困擾國內聯賽之續辦。倘若,國人之焦點仍在於功利與成就之上,國家隊的壓力只會不斷上揚,決不能營造如泰國女排般享受排球比賽的態度,或是日本全民接觸排球運動的氣氛。球迷觀看賽事,著眼點在於球員發揮高水平的技術,每一球獻盡激情與特點,勝與負,有時只是錦上添花或運動史上的小污點而已。誠如,俄羅斯女排兩屆奧運都跟冠軍擦身而過,2000年及2004年均是先勝兩局後被翻盤而敗北,世界一級球員安達摩露娃因而從未獲得世界冠軍頭銜,其遺憾之大,深令全世界球迷失落多時。不過,她仍是史上最傑出的球員之一。國人,我們能否放開一點?

香港球迷之盲目與淺薄

香港,是個從不著重體育運動的地方,但每年一度的世界女排大獎賽(即九十年代的超霸杯),卻是全城重點體育項目,贊助商與配套活動多不勝數,觀眾入座人數亦是亞洲之冠。忽然熱衷,忽然文化,是香港人多年來不變的特質。無疑,在紅館看比賽的氣氛熱鬧非常,不少人因喜歡這種歡騰而成為座上客,欣賞排球運動成為一種娛樂與享受。不過,誰都知道,這種對排球運動的支持與熱鬧是片面的,紅館的氣氛越好,襯托出來的忽然熱愛排球情緒更為尖銳。

除了世界女排大獎賽,香港人還知道甚麼男、女子排球賽事?頂尖的全職運動員,基本全年無休,各國聯賽、冠軍隊伍挑戰賽、國家級隊伍訓練與練習賽、地區賽事,及至世界性大型比賽,一項接著一項。不過,絕大多數人似乎都並不知道,包括所謂的專業排球評述員。各國女排來時,看的多是其外表樣貌,或是球賽上精彩的攻擊與防守,以及誰都能看得出的勝與負。可是,排球場上各種針對性策略,由防守轉反擊,或是球員的心理變化,又誰懂得看?因而,在各討論版、網誌或FACEBOOK,均不時看到片面而盲目的評語。基調只有一種,就是中國隊一定要贏!中國女排對陣之同時,網絡上(討論區或FACEBOOK)忽然多了很多帶有侮辱性或粗口字句,罵的或詛咒的當然是中國隊的對手。

香港排球論述之傾斜與評術員水準之參差

任何一項運動都是需要推廣及教育的。中國女排受國人愛戴,要推排球運動本應不難,隨香港區賽站而籌辦的排球推廣活動不少,可是,活動如潮流般來得快,走得更快。而香港傳媒報道的排球資訊,廖廖可數,與賭波合法化驅使下的足球運動不能相比。準確一點說,凡是有中國女排參與及打入決賽圈的,才會一直追訪下去。說是追訪,是在狹窄視野下的報道,即只直播或轉播世界女排大獎賽香港區比賽的賽事。前無因,後無果,斬件觀看數場比賽,何以讀得全面,看得專業?相信,專業足球(賭博)球迷深明此道。

香港好像從來沒有體育評述員這個身份,頂多是邀請體育教練或退役運動員來點評一番。環觀香港兩間免費電視台、有線體育台及NOW體育台,自九十年代開始主要評述排球比賽的,包括雷禮義(雷SIR)、徐嘉樂(原名徐嘉諾,嘉樂仔)、陳耀武(武官,曾任中大體育部導師)、石盟偉(石SIR)、吳錦池(錦池)、李海光及鄭景亮(KING SIR)等。多位都是參與排球運動的球員或國際級裁判,其專業知識不容置疑。然而,評述員的責任,是清楚了解各隊情況、打法,以及即時表現,深入淺出講解比賽的情況;而即時性一點十分關鍵,讓觀眾發現他們看漏了的細節與關係。可是,能做到資料無誤、反應敏銳及口齒伶俐有條不紊交代情況的,大概只有鄭景亮一人。雷禮義是香港排壇典堂級人馬,他熟知中國女排發展與狀況,是國際裁判,亦鬼馬地創造不少抵死又本土的排球術語,如「食叉燒」、「中國長城」及「彈弓人」等;可是,世界各隊球員陣式的變化卻來不及了解,而隨年紀增長,開始跟不上球速之快。徐嘉樂是另一體育評述員之要人,甚有萬能俠本色,本身曾同為香港男子籃球及排球代表隊隊員,即場評述時,他努力嘗試結合球員之近況與眼前表現以作解釋。然而,他一人獨力難支,不時錯看而武斷地下結論。一眾把球賽收錄成為珍藏,翻看又翻看之球迷,處處清楚其盲點與錯誤。而其他球評,均不能稱得上專業,更不能讓觀眾明白排球賽事。而時至今日,中國大陸的互聯網蓬勃發展,中國排壇以至世界各地球員、教練近況,均能快速地轉載傳播,基本上都走不過少數專業球迷的法眼。

此外,球評講述與討論賽事之角度,長年都是以中國女排為核心,站在中國一邊觀看。其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一句出自雷SIR。2000年悉尼奧運,胡進重掌中國女排主教練一職。他放棄朗平重用的二傳手何琦及進攻全面得分能力強的接應邱愛華,而用長期後備二傳諸韻穎及已退役的接應巫丹。分組賽中,中國隊在六隊中排第四,僅僅出線,至八強賽要對另一組的首名,艱難非常。此一場非勝不可的淘汰賽,胡進重派邱愛華上場,前後排屢屢得分,雷SIR看得咬牙切齒感慨萬分地說:「如果分組賽一早用邱愛華,中國隊就唔駛輸得咁慘啦!」。那就是香港的球評立場。跟次一、兩級的球隊作賽,會視為中國女排的練習賽,給觀眾看看近來女排之表現;與實力相約或「死對頭」競賽,對手往往被視為阻礙中國女排獲勝之大敵。筆者認為任職香港培正中學的鄭景亮較為中肯全面,乃在於他雖然仍著緊於中國女排的發展與成敗,但同時看得到其他球隊的優劣,更懂運用語言,帶動觀眾欣賞其他隊伍的風格與技術,屬近年較稱職而難得的排球評述員。

愛與恨的交纏

排球能成為世界其中一項主要隊制球類活動,乃在於其球不著地的獨特規條,經年累月的練習成果,均爆發於數秒爭奪之間。互聯網打通了全世界的資訊,香港球迷不再需要依賴(乞求!)電視台的轉播或報章的一小格報道,才能知曉排壇動向。任何一場世界賽、友誼賽、表演賽,甚至俄羅斯或土耳其聯賽,都能透過網絡收看。來自不同國家的隊員成為一隊,不同膚色、不同高度及不同技術共冶一爐,對於看慣了以國家劃分的世界賽的球迷來說,實在是天方夜潭!多認識多了解了,自然會明白眼前對壘的兩隊人馬,其實很多本是同一隊國家隊成員。各人的球路、習慣與弱點,原來大家心知肚明。以這樣的角度觀看球賽,似乎又會是另一番景象。

大門開了,自然豁然開朗。中國女排現在的成與敗,自有其前世今生之因果;觀看排球賽事,不妨多欣賞多了解。中國女排自2004年重奪世界冠軍之位後,越來越看不見球員之寬容;近年連番失利後,看過女排姑娘們比賽的表情,觀眾都吃不消了。越愛,就越恨;越恨,其實就是越愛。愛得深,傷得更深,那又何苦呢?

後記

1.本文書於2011年9月底。11月中世界杯女子組落幕之後,不禁加進該賽事觀後感與評論。

2.世界杯舉行之前,12隊參賽隊伍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最具冠軍相的為巴西與美國,次一等的為意大利、塞爾維亞、德國、中國及日本,二或三線球隊包括韓國、多明尼加、阿根廷,必為陪打隊伍為阿爾及利亞及肯尼亞。然而,球賽迷人之處就是不打不知鹿死誰手。巴西欠缺能與攻手配合的二傳,越打越失神;美國意外敗於德國手下,增添名次的變數。意大利雖為衛冕冠軍,主力卻均為老將而不被看好,但總在世錦賽及世界杯兩大賽事又往往打得出神,而奧運則輸到連影都唔見!再加上,世界標的傳統為單循環賽制,而本屆賽事採取「3:0 / 3:1」賽果勝方得3分負方0分,「3:2」賽果勝方得2分負方1分的制度,每場每局比賽都影響最終排名。所以,不到最後都不知誰勝誰負。

3.中國女排賽前一直不被看好,主教練俞覺敏的目標只為爭取前六名,而不是前三名直接獲取2012倫敦奧運入場券。不過,隨惠若琪傷後復出,王一梅回歸不用接一傳的主攻位置,張磊重投國家隊主力接應,及新進副攻楊珺菁表現出色,整支中國隊判若兩隊。快變、速度及小球串連是排球之根本,中國隊傳統方針;或曰,中國重回之前的陣式,接應被針對接一傳的問題又成為話題。楊珺菁的速度與高點重力快攻,牽制了對手的防守,更成為進攻成攻率之冠(但不知為何,到了第四輸比賽後,她的排名就不被計算,因而最終無法獲得「最佳攻擊手」(Best Spiker)獎項),加上張磊快速的走動與出手狠而快,大大加強了中國隊的進攻能力。重新找到了節奏,重新找到了得分方法,機器則能啟動,並一步一步加快。士氣,也就打回來。中國敗北的三場,分別為實力最強的意大利、巴西和美國,而後兩場均為2:3僅僅輸掉關鍵球。

4.更令人讚歎不已及敬佩的是日本女排!日本女排是近年唯一一隊不走高大化強力攻擊的隊伍,堅守傳統方向,把固有的陣式發揮至終極,在賽場實實在在告訴全世界,「這才叫做排球!矮個子亦可以打得精彩贏得清脆!」。在最後一輪最後一場比賽中,美國女排打敗日本女排,才可為成為世界杯冠軍球隊,輸兩局亦失之交臂。出人意表的是,日本女排以直落3:0打敗被視為實力最強的美國女排,拉她們落馬,教她們飲恨日本!之前,日本女排又以3:0打破十八年來長敗於巴西女排的宿命!

日本隊每個球員的技術均十分全面,發球、接球、防守、傳球及小球都有很高的水平,攔網因身高問題稍為一般,但時間判斷仍為準確。近年,日本女排大大改善攻擊的手法,均是增取最高點拉手落重手腕打邊線,力量不大,但騰跳能力強而效率甚高。因而,身高1.74米的主攻灴田幸子(跟對手的自由人身高相約),竟可不時打出超手底線得分球;而兩名主攻及接應,均具備打後排攻擊的能力。同時,全隊合作十分純熟,每個球員每個時刻要做些甚麼,自己都十分清楚絕不含糊。防守出色不容置疑,防守轉進攻的速度快得驚人。數個球員互相掩護,打法機動,每每令對手攔防出現漏洞;加上她們優良的體能,打足五局都保持相同速度,完完全全體現排球運動的精髓!東洋魔女近年回勇及遇強越強打出令人久久不能忘懷的賽事,在在告訴當今排壇:盲目追求身高與力量,並不是致勝的必然方向;身高180CM以下就不能成為排球頂尖球員的觀念,必須改變!「排球應是這樣打的!」

5.世事無絕對,球員表現有所起伏實在難免;而對手是誰又產生此消彼長相生相剋的微妙關係。日本女排打敗最強的巴西與美國,卻輸在意大利與塞爾維亞手上,面對多年剋星中國,亦以2:3飲恨!中國排壇普遍覺得,日本隊在心理上怯於中國隊,因而常不能取勝。早前的文章曾寫,心理素質這點很玄,在在影響球員水平。巴西與美國女排,在本屆世界杯實在壓力過大,心理包袱太多,影響表現。筆者在想,如果她們能打出自己的水平,日本女排會不會如此輕鬆取勝?

(本文原載於2011年12月第三期《聲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