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施政報告】政府強迫同學交流 教育自主何去何從?

【施政報告】政府強迫同學交流 教育自主何去何從?

編按:施政報告在教育方面,宣佈資助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最少各一次到內地交流,並會推行試辦計劃,在2015/16學年起的3年內將香港與內地中小學締結姊妹學校的數目倍增至約600所,「讓姊妹校之間進一步分享經驗及提升教與學成效,並減輕負責老師的行政工作」。又會與內地各省市研究擴大和加深交流合作。學民思潮發表聲明回應,全文如下:

政府強迫同學交流 教育自主何去何從?
—— 學民思潮就2015年施政報告對於學生往內地交流政策聲明

在2015年施政報告發表前,有消息指出,政府將每年津貼12萬元予與內地學校結盟為「姊妹學校」的中小學。施政報告之中亦提到,政府希望在3年內,將香港與內地中小學締結姊妹學校的數目倍增至約600所,並要求每位同學在中學和小學階段分別擁有至少一次往返內地交流的機會,但卻未言教育局會提供多少金額資助和甚麼樣的專業支援。

正如施政報告第157項的「姊妹學校計劃」便以「國家發展一日千里」作開首,學民思潮認為有關安排難免被質疑為赤裸的政治操作,目的是以資源為誘因,令每一位香港的學生,透過這些「交流」活動,片面地認識中國。

事實上,中小學的課程安排已經極為緊密,同學難以投放心力參與交流活動,雙方的校舍與支援也難以支持大規模的互訪交流。政府盲目要求同學前往內地交流,事實上是無視了現有教育制度,同學現今所面對的困難。有關的政策,只是政府與有關人士為求滿足自己的政治欲望,將同學的學習置之不理,更會大量增加負責老師的行政工作,實在是本末倒置。

早有教師指出,這種交流計劃由於只牽涉與其他學校的短暫交流,根本不可能令學生對於中國有一個整全的認知。由於這些交流經驗的淺薄,同學根本難以對於自己的所見所聞做出深刻的反思,從而對中國有一個更為深入的理解。反之,同學只能透過這些交流之中對於內地的「印象」,歸納淺薄的,對於國家歌功頌德的片面印象,其實與洗腦教育無異。

香港現有教育問題根本未曾解決,現在,香港政府以每年上數千萬的預算推行此政策,卻不將這些資源用作處理現存的教育問題,可見其以政治介入教育之心。

香港的少數族裔的中文教育支援問題,融合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全部都需要政府長期的資源撥款。而普遍來說,香港大部分的津貼中小學也出現資源不足的問題。政府現在拋出一份高達每年$120000的資助,其實足以令學校多聘請一名助教,改善教育質素與人手。如果學校需要這份資源,則必需學校與內地學校結盟,這無疑是一個政治上的「投名狀」。

如果在往後的日子,學校需要因資源問題而配合政府的政治工作,則無疑是剝奪學校的教育自主,將香港的教育制度政治化,後果甚至會比硬推洗腦教育更甚,學民思潮要求政府有關當局:

一、停止任何強迫學生前往內地交流的政策
二、停止津貼和資助「姊妹學校」並善用公堂優先處理本地教育問題
三、清晰交待學生不參與內地交流團會會有甚麼後果
四、清晰交待政府原定向參與「姊妹學校」的學校提供多少公帑資助

學民思潮
2015年1月14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