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們要甚麼樣的教育?

我們要甚麼樣的教育?

芬蘭教育在很多國際研究上都名列前茅,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都近乎世界頂級,而來自社經地位不同家庭的學生表現更大為收窄,芬蘭教育既有效又能製造社會上流的公平性。去年年底有機會到芬蘭旅遊,期間感受到芬蘭小孩子的幸福。

芬蘭的食肆、百貨公司、博物館和很多地方都設有落地玻璃的兒童遊樂室,到食肆用餐時最愛坐在遊樂室外的桌子,一邊欣賞小孩子玩耍一邊用餐。不要以為遊樂室滿佈電子玩具,通常都只有書本、積木、咕口臣、黑板和粉筆,小孩子進去不是看書或者在黑板亂畫一通,就是打咕口臣戰。成年人坐得老遠間中瞄一瞄,從不會害怕小孩子受傷,有一次發現最緊張的一位爸爸都只不過站在遊樂室門靜靜觀看咕口臣戰。每到父母到遊樂室說是時候回飯桌或者離開,小孩子自動自覺清理黑板和收拾一房子的咕口臣和書本。

究竟芬蘭教育做了些鬼東西令小孩子這樣有自主意識和負責任的概念?第一、在芬蘭這麼多天,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小孩子拿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提電話和電子玩具,所有玩意都是傳統需要動手動腳的,沒有一個成年人以新科技玩意當奶咀隨意塞給小孩子,也沒有一個成年人會只顧自己的事情任小孩子自生自滅。第二、讓小孩子探索世界。吃自助餐時小孩子都可隨心意自取食物,但成年人都堅持他們不可浪費。有一次看見一位小男孩拿了四分一個菠蘿回飯桌,他一心想吃菠蘿但不知怎樣處理。小孩子的爸爸跟他說了些甚麼便帶他回水果供應區,小男孩捧著那碟四分一個菠蘿尾隨。到了水果區,爸爸略略講解,把菠蘿放到料理檯用水果刀切開幾片,放回小男孩依然捧著的碟子上,爸爸便和面露微笑的小男孩回飯桌。對讓小孩子探索世界的堅持,在赫爾辛基機場都可以看到。芬蘭航空的安全檢查通道有一條小孩通道,當爸爸媽媽在成年人通道放上隨身行李、外衣、皮帶等給安檢人員檢查時,小孩子可以從特別為他而設色彩繽紛的通道嘗試整個安檢程序。

不過,最重要是成年人對小孩子的那份態度:尊重。這份尊重,不是絕對安全,也不是小孩子未來的保証,而是當下一刻小孩子希望嘗試甚麼。這份尊重,不是香港某些隨口說青年人欠缺甚麼才能理解社會既得利益者所做一切的政客可以理解,也不是某些自詡家長代表或家長教育工作者口說以小孩為中心實質以家長為中心的虛偽。芬蘭人以小孩為中心,不是所有成年人當小孩子為宇宙中心不停繞著他公轉,而是處處以小孩的的嘗試出發,即使犯錯也是學習,只是不斷在遠處看着小孩子沒有意外便可以。原來,芬蘭不是設計出一套完美無瑕的教育系統,才培育出優秀和上流力平均的下一代,而是芬蘭的文化和社會風氣,造就一套能培育出下一代更優秀和上流力差異較小的教育。

香港的教育制度其實在很多國際研究上都曾經很突出,跟芬蘭一樣,香港的教育系統曾經既有效又能製造社會上流的公平性,更一度和芬蘭教育系統入選McKinsey顧問報告的世界十大。最近有些人指指點點說青年人欠缺這些需要那些、老師不懂教或者教不好、課程需要參考甚麼,根本就沒有實質客觀探究,只是主觀負面批評。真正希望香港教育好的人,請先想清楚甚麼是教育的基礎,不是對小孩子的尊重、欣賞和鼓勵嗎?

作者陳為建,中學教師,進步教師同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