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看香港視藝2007年

我看香港視藝2007年


我看香港視藝2007年


文章刊於《文匯報》2007年12月30日副刊(http://paper.wenweipo.com/2007/12/30/OT0712300001.htm),下為無剪輯版。



我看香港視藝2007年


文章刊於《文匯報》2007年12月30日副刊(http://paper.wenweipo.com/2007/12/30/OT0712300001.htm),下為無剪輯版。

也許香港藝術家只會「向前望」,就算今年是回歸十週年,亦不見得很多以「回顧」為主的視藝展覽。比方1A空間於七月舉行展覽「10年回歸前後話」(註1),請來12位1997年前後(最)活躍藝術家,再由他們邀請現時活躍的藝術家(註2),以作品互相對話。作品間風格/話題多樣,當中各自表述,對於昔日(97前後) 討論的文化身份未有舊事重提,對「回顧」和「十年往事」更沒有多少的體現/反映,但主辦者藉活動已收集了些香港藝術的文庫,亦和各參展藝術家作錄影訪問,也許已為下一個十年的香港藝術「回顧」作準備。在九月「歷史─城:香港藝術史書寫圓桌座談會」(註3),邀請十多名中、港藝術學人,同場討論香港藝術史書寫的方法和現況,一天的研討會只能算是為「熱身圈」。當中課題明顯不能吸引大眾和學界,但絕對是藝圈內部的切身問題,當日引吸了很多藝術人士出席,仿如小型業界(交流)高峰會。由8大本地民間藝術團體合辦的「十月當代」(註4),策展主題雖未有鮮明地實現,但各機構能打破隔膜,實為未來合辦大型活動提供了嘗試和熱身的機會。筆者認為香港當代藝術除了九七或七一之時,顯然失去國際藝壇的關注。除了持續把「香港」推出「國際」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香港館外,今年在中國的上海(註5)和英國曼徹斯特(註6)都有介紹「香港」的展覽。作為旁觀者的我們當然希望它們能為「香港藝術」給外界提供一整體圖像,但誰能夠和應該付諸行動,更值得思考。雖然「香港藝術」對外缺乏整體圖像,但個別香港藝術家都不乏海外展出的機會,如今年就有又一山人(註7)、白雙全(註8)、曾建華(註9)、林嵐(註10)等。相對之下,把外國當代藝術「進口」的大型製作只是每年一度的微波錄象節,但今年各藝術空間、畫廊和商場都找來廿世紀星級國際藝術家如:Laurence Weiner(註11)、Dennis Oppreheim(註12)、Julian Schnabel(註13)和草間彌生(註14)的作品展出。

新時代的無牆藝術館/鬧市中的藝術館

這些名家展覽更不乏展出於商場空間,商場重金禮聘藝術家來港剪彩或巨額製作,既能提高人流和商場和藝術家名聲,也為途人提供景點觀賞或拍照留念。筆者認為香港的傳統白盒子(White Cube)式展覽廳向來配套不足或租金昂貴,過去的民辦當代藝術展覽自設展場,或漸漸移到餐廳、咖啡室、書店以及工廈,已是不新之事。近年加上部分商界對藝術的歡迎,令藝術展覽亦發生在商場間和地鐡內。雖然能讓展覽走入群眾,但其實不一定引來新觀眾。也許作為win-win的雙向宣傳,勝在把忠心的藝術觀眾抓到這些新空間的同時,也吸納這些空間的「顧客」為新觀眾。不過此類空間始終只能以大眾化題材為主,未必適合太藝術或實驗性題材,如果畫廊與各藝團不積極推動本地視藝發展,他日香港藝術依然能填滿西九場地,但能否孕育出代表香港的文化藝術呢?

本土新趨勢:社會關懷 與 畫廊藝術

個人認為近年本地展覽形式和創作題材只有微弱變化,但今年有兩個現象最為突出。近年香港藝術家回應社會事件的創作多了受媒體關注,亦獲社會團體邀請參與社會活動,有別於九七回歸前香港藝術同樣在鎂光燈下的熱鬧,香港視藝只常被論述為香港回歸和文化身份的體現,現在彷彿從國際視線中移到本土社會的眼睛下。另外多了香港藝術家被畫廊代理,亦打破以往香港畫廊少有推銷香港當代藝術的情況。

社會關懷

今年民間發起的保育活動不少,當中不乏藝術工作者參與,藉藝術形式表達訴求亦收宣傳之效。藝術行為彷彿為遊行示威之外表達訴求的另一方式,而且比傳統示威來得溫和。惜日有潘星磊抹紅油和長毛例必抬假官材的示威,到去年天星事件中的「820藝術行動」(註15)和一系列響應文化保育的藝術展覽,說明了今天「藝術介入社會」的行為藝術不再激烈(註16)。當中的藝術成份濃厚,觸目但抽象,反而少有引起爭議或延伸討論,當然仍能吸引媒體鏡頭以收表達訢求之效。另一方面,(星期日)明報生活版引入圖文字創作,令一些關於社會議題的藝術創作得以廣泛曝光,打開了以往報紙上只有漫畫的單一藝術空間。其中白雙全的以個人體驗出發感受/回應社會議題,曾引各方注目,更成為藝術學生之間的創作潮流;程展緯(近來)以創作「騎劫」公眾空間,如在羅湖過境橋上貼上香港廉署海報的《反貪汚? 越境犯罪》(註17)和在金紫荊廣場與朋人以床單作「升旗禮」(註18),展示個人在公眾空間的活力和想像,讓筆者思考哪裡是真正屬於公眾的「公共空間」,亦對應時下城市發展和文化保育提供另一思考:「空間屬誰?」。新聞/社會議題的藝術創作/行動吸引不少媒體的鏡頭,而且成為一個藝術趨勢。當然要像已故德國藝術家Joseph Bueys般參選還是遙遠的想像,但近年除了藝術家,還有各類創作人都積極參與民間保育活動和社區發展,促成了不少反映民間意見和現況的展覽如:「活在西九」(註19)、「灣仔民間生活館」(註20)和「生活不是回憶:「市集多角度」攝影及裝置展」(註21)等。他們以藝術思維和行動注入社會,已為當前社會運動提供了活力和創意。

畫廊藝術

藝術為社會發聲,當然能夠得到社會認同,提高藝術家的社會位置,但藝術品買賣可是個古老的創意產業,對社會同樣有其經濟效益。近來除了資深或大型畫廊如奧沙、漢雅軒和雲峰畫苑則回國拓展門市和展覽空間,本地中小型畫廊數字亦急增。它們多以推銷中國當代藝術為重心,亦有代理香港藝術家的作品,間接造就了部分年青或新晉香港畫家能較早進入藝術市場。繼十年多後的今年十一月的藝術博覽會,已確定明年會有兩個藝術博覽會行(註22),但能否刺激本地藝術市場,把重心從中國當代藝術中轉到更廣的藝術產品,未必是一兩年就見效。筆者對藝術市場沒有甚麼專業研究,只會把當下熱鬧以「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作理解。

藝術品慈善拍賣

雖然部分畫廊開始支持香港藝術,仍有不少藝術家未能於畫廊展出,與藝術收藏家絕緣。不過近年的當代藝術拍賣刺熱,帶動藝術品拍賣為成部份藝術團體募如亞洲藝術文獻庫和Para/Site藝術空間集捐款的重要來源(註23),很多未能在藝術拍賣會和畫廊出現的香港藝術家作品反而在一些慈善拍賣被介紹,間接把本地藝術推介至藝術市場。

事先張揚的熱鬧藝壇

因為奧運和東亞運動會,未來兩年的香港體壇勢必熱鬧非常。來年一月會有兩個大型活動,除了一年一次的伙炭藝術家工作室開放,香港首屆建築雙年展亦將於域多利監獄舉行,為向來商業味濃的建築產業注入更多創意、學術與文化元素。香港藝壇來年的熱鬧亦同樣地可以想像。除了「M+」捲土重來,部分新空間和機構亦會相繼落成和運作,活動數量自然增加。比方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預計08年首季/3月啟用,除了展覽及表演場地,已有近百租戶落實(註24)。亞洲協會香港的永久會址於下年落成啟用(註25),應該保証了日後更多海外藝術家來港交流。兆基創意書院校社已啟用,加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的第一屆藝術學士生明年畢業,以及各院校首批的藝術/文化管理課程學生亦陸續畢業,為來年香港視藝發展提供了不同層面的新血,未來藝術家和藝術行政人口分佈和需求的轉變值得被思考。

今年沒有香港藝術雙年展比賽,但公佈了客席策展人展覽計劃「開放‧對話」(註26),將邀請四位本地及數名海外及中國策展人陸續在未來兩年於香港藝術館內策劃主題展,各自演釋「香港藝術」。希望這些客席策展計劃和建築雙年展能為本土帶動新一浪關於文化與空間的視藝新潮。



香港的藝術不只是「家事」,也要面向「外人」。不少香港藝術家向來都有單人匹馬的應邀參與海外展出,這些展覽能否刺激海外對香港藝術的注視?為香港視藝提供當前面貌的參考?這是「香港藝術」能否走出「國際」的重要關鍵之一。近年本地有關社會議題的藝術展覽可以為本地觀眾提供「香港藝術」新的面貌,但如何向海外觀眾說明「香港藝術」,未來還是要積極推動海外展出的機會。這或許有賴本地藝術行政和策劃人材的努力,否則他日西九變成藝術入口港,缺乏具國際吸引力的香港藝術,會是一個國際笑話。

註1:URL:http://talkoverhandover.blogspot.com
註2:URL:http://talkoverhandover.blogspot.com/search/label/%E7%99%BC%E5%B8%83release
註3:URL:http://mmkprojecthkah.blogspot.com/2007/09/syn10.html; http://minimuseumvonkaspar.blogspot.com/2007/10/historicity.html
註4:URL:http://www.october-contemporary.org.hk%20/
註5:張頌仁、高士明 策劃:「地軸轉移」,上海當代美術館,2007年7月8日至8月8日。
註6:展覽一:「遠想與微觀之間:藝術家對香港的十個看法」,Urbis,2007年1月18日至7月8日。URL: http://www.heb.chinanews.com.cn/news/zwjl/2007-01-23/14077.shtml;
展覽二:「The Pivotal Decade: Hong Kong Art 1997 – 2007」,Chinese Art Centre,2007年6月29日至9月30日。URL: http://www.chineseartscentre.org/exhibitions/hong_kong/index.html; www.grottofineart.com/Pivotal%20Decade/PivotalDecade.htm
註7: URL: http://hosting.zkm.de/thermoclines/stories/storyReader$26
註8: URL: http://oneeyeman.blogspot.com/2007/09/01.html
註9: URL: http://www.tsangkinwah.com/news.htm
註10: URL: http://www.chinasquareny.com/exhibitions/download/PR_Echoes.pdf
註11: URL: http://www.para-site.org.hk/events/20070103weiner2.htm
註12: URL: http://www.para-site.org.hk/events/20071214oppenheim2.htm
註13: URL: http://www.pixelbread.com/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3144
註14: 鄧達智:「草間彌生萬點迷南瓜」蘋果副刊,2007年10月17日。URL: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cfm?&iss_id=200...
註15: 蕭曉華:「藝術介入 救救天星」香港經濟日報,越界,2006年11月22日。URL: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4tL1Bv6PZnAJ:beyondthestars.wordpres...
馮敏兒:「特約藝術游擊隊 腳板底保人肉鐘樓」蘋果日報 副刊2006年9月20日。URL: http://www.pbase.com/cykbertha/old_centralstar
註16: 梁寶山:「未能激進的香港藝術」,獨立媒體,藝文誌,2007年7月28日。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247037&group_id=59
註17: 程展緯:「越境犯罪」,2007年3月6日。URL: http://lukeching.blogspot.com/2007_03_01_archive.html
註18: 程展緯:「床單『升旗禮』」,2007年9月2日。URL:http://lukeching.blogspot.com/2007_09_01_archive.html
註19: URL: http://www.soco.org.hk/117/ ;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3/19/BK0703190002.htm
註20: URL: http://cds.sev227.001at.com/WLM/about.html ; http://hku.hk/osa/whatshot/others/stjames.html
註21: URL: http://www.streetmarketconcern.net/festival/chi/location2.html ;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4/07/FC0704070003.htm
註22: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Contempoary Art Fair 及 ART HK 08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rt Fair, URL: http://www.hongkongartfair.com/home/index.php
註23: 信和集團、香港傷殘青年協會 合辦:「融─雕塑展暨慈善義賣」,2007年1月10至2月2日。URL: http://www.artinhk.com/eventDetail/IntegrationSculptureExhibitioneng.html; http://www.sino-land.com/cht/default.asp?xid=media_press_detail&name=000...
1A Space, IPSA 合辦:「The Art of I Exhibition: Communication Art and Exhibition & Charity Art Sale」,2007年3月13至25日。
註24: URL: http://net3.hkbu.edu.hk/~jccac/pagedata/pressrelease-t-070628.pdf
註25: 「文藝表演場地」,港政府新聞網,2005年6月15日。URL:http://news.gov.hk/tc/category/healthandcommunity/050615/html/050615tc05... ;
「長春社斥亞洲協會以港人錢壞港古蹟」,2004年6月17日。URL: www.conservancy.org.hk/preleases/20040617.pdf
註26:
URL:http://www.lcsd.gov.hk/CE/Museum/Arts/textmode/chinese/exhibitions/cex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