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曾迦慧: 迎接世貿會議香港能做什麼

明報   曾迦慧
2005-07-30

--------------------------------------------------------------------------------
 
世貿會議
迎接世貿會議香港能做什麼

--------------------------------------------------------------------------------
 
港府正密鑼緊鼓準備將這個耗資逾2億元的世界級會議搞得「有聲有色」,藉以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但對於香港市民來說,除了出錢外,世貿組織究竟與香港人有什麼關係?

世貿部長級會議每兩年召開一次,是世界貿易組織最高的決策機制,亦是148個成員國的代表共同制定及決議多邊貿易協定的場合。自2003年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第5次部長級會議,成員國就農業補貼問題意見分歧而破裂後,今次在香港舉辦的會議特別重要,因為會議將決定以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及利益為先的承諾會否得到落實,直接影響全球數以億計貧窮人口的生計。

●香港角色舉足輕重

香港作為會議的東道主,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工商及科技局長將擔任會議主席。發展中國家的議題是否受到應有的重視、公民社會裏各種聲音能否被聽見、貿易條例能否惠及貧窮人,都有賴於香港的行動。

可惜,現時輿論的焦點只集中在會場外的示威活動有多激烈,警方又如何高度戒備。希望特區政府及傳媒各界在帶動政策討論及報道方面,可起牽頭的作用,加深市民對國際貿易問題的認識。特區政府亦要以實際行動,創造一個讓公民社會表達意見及討論的空間,例如政府應設立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包括在政府網頁內提供充足的資訊、舉行定期簡布會及諮詢會等,讓公眾發表意見及監察。

●全球農業危機

在發展中地區,農業關乎生死存亡。在全球最貧窮地區中,近12億人每日只靠不足1美元購買力生活,他們大部分是農民或從事農業相關的工作。

世貿在1995年訂立的農業協定,令全球農業貿易更不平等,貧農生活更惡劣,加劇全球農業危機。這些規則容許富裕國家繼續補貼國內大農戶,鼓勵生產過剩及把多餘的農作物以僅生產成本三分一價錢傾銷到國際市場,令貧國小農難以競爭,涉及的農產品包括米、玉米、糖、棉花等。

●終止傾銷

成千上萬的貧農每年依靠少於400美元的收入掙扎求存,但美國農民每年卻得到平均2.1萬美元的補貼,歐洲的農民則有每年1.6萬美元補貼。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機構計算出經合組織國每年的補貼接近3300億美元,金額超過全球12億窮人的總收入。

農業補貼嚴重扭曲貿易原則,儘管世界領袖曾承諾會取消農業補貼,但十年來,承諾並未兌現,有些補貼甚至還增加了。為了讓今次部長級會議取得實質成果,富裕國家應盡早落實終止傾銷及所有形式的出口補貼的實施日期。

●富國雙重標準

富裕國家持雙重標準,一方面高喊自由貿易的口號,迫使發展中國家過快開放市場,另一方面卻實行單邊保護主義,設立高關稅和進口限制,重重保護自己免受到貧窮國家的競爭,因而令貧窮國家難以出口。這些貿易壁壘,令發展中國家損失大量貿易機會。

真正有利貧窮國家持續發展的,是讓發展中國家有權決定國內的農業貿易政策,以符合其發展需要及保障農村生計。

●2005年成敗攸關

2005年的世貿談判將是成敗攸關的一年,亦是全球檢核聯合國「千禧發展目標」進展的一年,除非各國政府能下定決心,首先處理全球農業危機,並修訂這個與農民為敵的協定,改變不公平的貿易規則,否則相信這個旨在減少一半貧窮人口的目標是注定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