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湯家驊:拿出勇氣 面對歷史

廣東省汕頭市最近打破歷史禁忌,興建了全國第一座「文革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共有十三個景點、一千一百幅圖片、雕刻及二十四萬文字,內容全以「反思文革」為主題。

報載,這座博物館共籌劃了九年,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亦捐出了港幣三十萬元資助興建。策劃興建博物館的,是一名退休老幹部。他解釋,博物館的目的是要為「中華民族留下一塊警醒之地」,要後世人反思文革這段悲痛歷史。

「文革」不但是中國歷史的一段悲痛回憶,一直以來亦是內地言論的禁區。今天我們可以豁然及坦誠的態度去面對這場悲劇,是國家的進步。同樣,在面對日本篡寫侵華史實,逃避南京大屠殺事件上,中央政府亦要求日本政府以誠實的態度面對歷史。總理溫家寶早前在回應內地反日浪潮時說:「只有一個尊重歷史的國家,為過去歷史負責,並贏得大部份亞洲及世界人民的信賴,才能在國際社會承擔更大責任。」而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與日本首相小泉會晤時,亦提出了「要切實堅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反省要落實到行動上」的主張。這些說話是指控日本篡改侵華史實,指控逃避南京大屠殺等歷史事件,要求日本政府正確面對歷史,這種面對歷史的態度,亦應該同樣應用於我們國家的歷史。

十六年來,八九民運的歷史,在中國的現代史中替代了過往「文化大革命」的地位,成為了內地人民談論的忌諱。假若以「六四」及「八九」兩組關鍵字,在內地流行的搜尋網站進行搜索的話,所得出的結果往往只是「對不起,沒有結果」。八九年春夏間發生過的那場轟轟烈烈的民主運動,在中國的歷史記載上只是一片空白。

同樣被埋沒在歷史空白中的,更有無數六四受難者的血淚悲歌,天安門母親的淚痕、流亡海外民運人士的懷鄉之情、追求民主人士的呼喊及面對打壓的折磨,趙紫陽風高亮節的孤影,及堅持推動民主的精神;這些都需要國家去正視,去還他們一個公道,給予他們一個公正的評價。

歷史不會慢慢如煙消逝。六四事件在香港人心中,永遠是中國歷史令人悲痛的一章。這一章逃避不了。十六年了,昨天的不幸,今天還不能面對?任何政府都應有足夠的勇氣和器量去面對歷史批判,更莫論中國是泱泱大國,更何況接受批評是國家憲法強調的基本責任。

今天國家的進步、開放,已今非昔比。國家領導人亦一再提醒我們,國家民主化是當前重任。六四是中國民主運動的一個過程,民運人士對國家亦是愛之深、責之切。他們都是對國家有承擔的知識分子。我深信他們對國家仍有一定的貢獻,他們都渴望能早日回到祖國懷抱。前中國社科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嚴家祺最近就說:「我不需要笑着回去或抬着頭回去,我只要不低頭回去。」容許民運人士早日回國,是面對史實的第一步,亦是展示國家氣量的表現。這是我今天對國家的心願。

我另一個心願,是香港可效法汕頭市,設立一所「六四紀念館」,體現香港人對六四的追思。紀念館內應掛上一幅與汕頭「文革博物館」相同的碑文,內容是這樣:「歷史的最高權威是人民,並不是任何一個地位崇高的『權威人物』。任何不符合歷史真實的權威,都站不住,不是由權威決定如何寫歷史,而是由歷史來為權威定『位置』。」國家可以正視史實,認真面對人民是我的希望、是香港人的希望、亦是所有中國人的希望。

湯家驊
蘋果日報     200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