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什麼還要討論香港(後)殖民?——《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 The Making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新書發佈

為什麼還要討論香港(後)殖民?——《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 The Making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新書發佈

艺鵠主辦

日期﹕2009年於9月27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三時至五時
地點﹕獨立媒體(香港)會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9字樓)

講者﹕羅永生(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本書作者)
主持/ 評論﹕張少強(香港樹仁大學質性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查詢:
2893 4808|[email protected]http://aco.hk
廣東話主講,費用全免,歡迎捐助;座位有限,請先訂座

活動簡介
跟很多二戰後獲取了獨立地位的前殖民地不同,作為英國的前殖民地,香港並沒有經歷過漫長的解殖民過程。吊詭的是,香港的解殖是在香港回歸中國的「一秒」之間完成的,期間既無血流成河的反殖運動,亦無痛苦而漫長的文化解殖(洗底)過程。但香港的解殖工程真的早已功德完滿,成為了歷史上的蓋棺定案嗎?還是,香港回歸後所浮現的種種問題,不過是香港百年殖民遺產的延續?回歸十二年了,同時趁著國慶六十周年前夕,《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 The Making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一書作者羅永生帶領我們回到歷史的深淵,為當下香港的後殖民狀況,尋找殖民的根源。

有關《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 The Making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有別於慣常的、對香港歷史的殖民主義或民族主義式的詮釋,作者羅永生在其新著中指出,在早期的殖民時代,殖民權力曾廣泛地為英國殖民者與跟殖民者合作的當地華人所共享。

本書從教育、語言、政治意識形態等各種文化與建制的層面入手,探討香港殖民的權力型構。這些探討讓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對於複雜而具有爭議性的香港人身份問題有新的啟發。本書橫跨歷史與文化研究的領域,在批判地使用後殖民研究的進路之餘,本書對香港研究作出了具原創性的貢獻。

有關羅永生
羅永生,現任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主要著作包括本書以及文集《殖民無間道》(牛津,2007年)。他的研究興趣包括﹕有關殖民主義的歷史文化研究、社會思想比較研究、香港文化的構成、公民理論以及文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