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燈芹、Pat: 池旁路散行--鮮為人知的樹的故事

(編按:縱觀中大校方在各處提出,以支持為校園工程清除樹木的理據當中,都缺乏對施工地點的環境和樹木生長狀況的評估。有見及此,我們一群關心又疑惑的朋友—當中有學生有校友──在祟基校園走了一趟,探望一下校園內各處的樹木,並邀請了一位國際樹木學會註冊樹藝師,沿途提供有關的知識。當日下午有點初夏的氣氛,大家傍著樹走,隨行隨問,不時又有陣風,又有蚊。走了一個下午,初聞新知,在此與各位分享。)

以往校方經常以樹木不是原生品種,即生態價值不高為理由隨意砍伐, 但這個理由絕對不能用在池旁路斜坡上。註冊樹藝師表示,池旁路斜坡是一個保持得很好的本地生態系統,短短幾十米的斜坡就長了至少十餘個品種的樹,還不包括灌品和其他小植物。樹藝師估計,斜坡的生態系統早在崇基書院建校前已經存在,幾十年來都很少受干擾,所以連龍眼和土蜜樹等小樹也長得很高很大,提供了大量食物給飛鳥和其他生物。當然樹群中最惹人的注目的是一群至少有四、五十年的老樟樹。樟樹因為生長速度慢,所以壽命也相對較長,若果生態環境適合可以活幾百年。樹藝師表示,池旁路的樟樹有幾棵生出幾枝粗樹幹來,有可能是以前已經被斬了一次再重新長出來,若果屬實的話,那片山坡的生態史就可再推前幾十年。

當一棵樹經年累月的生長,便會與旁邊的生態建立起互動的關係,此為它的生態價值。當樹木被清除,從它所身處的的生態系統中抽離,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斷裂,這種生態價值的喪失不是移植或再種就可以彌補的。在這量度下,更可見「砍大樹種小樹補數」這種邏輯的荒謬。

樹木的生長形態每每反映旁邊的人工發展對它們做成的影響,也反映了人們有沒有愛惜樹。崇基池旁路以至中大很多地方的樹,看真點原來很多已經身受重傷。但樹不會喊痛,所以它們表達不滿的方式比較特別。現時的斜坡維修工程通常都會盡量保留工地中的樹木,但由地盤工人依據土法護樹,出來的效果通常都強差人意。譬如如果工人隨便將樹枝鋸斷,令樹受傷,樹的斷口處或其附近就會長出一些很幼的枝條。樹藝師說,樹一旦受傷了,便不會再復原,只能嘗試以最有效的方法製造額外營養,以維持生命及防止細菌從傷口處入侵。這些幼枝只是暫時性的「強迫發展」,不是正常的生長,而這些「強迫發展」出來的營養亦未必能夠抵償樹所受到的傷害。但很多對此一知半解的工人還以為樹長出幼枝是代表恢復生機,於是照斬可也。殊不知那其實是樹面對傷害的最後掙扎。

目前維修斜坡的方法,絕對不利樹木生長,因為原有的排水系統遭到破壞,這個時候在斜坡上種的樹一定不會生長得如以往的好。另外,從現時情況所見,斜坡維修後的泥土高度(soil level)通常都會升高了,覆蓋泥層的加厚,令樹根不能正常呼吸,樹木長遠的生長狀況也會受到影響。如情況持續,樹根便會逐漸腐爛,以至枯死,但此影響是長遠的,通常樹木在十至二十年的時間慢慢衰弱而死,這時承建商草已收錢走人,樹木死亡的真正原因往往便無人知曉,也難以追查。

如果樹木有一邊的枝幹比另一邊疏落,甚至完全沒有枝節,我們往往可以同時發現枝幹疏落的一邊是水泥地或是其他障礙物。箇中的原因在於,一個方向的樹根會把養份輸向植物的同一方向,假若該方向的根被阻而不能吸收足夠的養份,那處的枝節便不能充份生長,以致枝幹的生長不平均。而這情況在中大不少路旁樹木也可看到。

在工程中,樹木經常被工程人員以斬頂法(topping)處理。斬頂法簡單來說就是隨意在樹的任何一部份切除枝葉,工程人員常以為如果損壞了樹的根部,只要斬除部份枝葉就可以減低樹木水份的流失。然而,據樹藝師所講,其實斬除枝葉只會使樹木不能製造足夠的食物,而樹木以後往往不能恢復原有的茂盛,只能維持著修剪後的形態,甚至往往慢慢枯死。

樹木的樹冠至地面的直線,一般被稱為澆水線(drip line)。據樹藝師所述,樹木健康生長的最低要求是澆水線以內沒有人為障礙。澆水線(drip line)是樹冠垂直至地面的範圍,澆水線保護的不僅的是地面上的樹,更重要是保護地下的根。因為樹根的大小至少與樹相當,有樟樹的樹根範圍甚至達到樹冠直徑的兩至三倍。以澆水線作限是為了讓樹以自然狀態生長,而樹根也可有足夠的呼吸空間。可惜,現時池旁路旁的大部分樹木都不符合這個標準。

利黃瑤璧樓下面的斜坡經過維修後,被鋪上兩層鐵絲網和黑色網。黑色網是soil erosion mat,用以鞏固泥土;鐵絲網則是rock mat,防止石塊滾下斜坡。雖然現時的網洞也不算小,樹苗仍有機會在網洞冒出,但樹幹長粗便會被鐵絲網箍緊,致養分輸送不足而枯死,而斜坡上的枯樹亦容易斷裂,構成危險。

校外進修學院的看更亭旁,有一棵已經枯死的鳳凰木,出現樹皮脫落、損裂等情況。樹木枯死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建花糟的時候埋住了樹根,又或者被過度修剪。

火車站外數棵鳳凰木現時的生長情況尚算不俗,因為植樹之地仍留有一大片泥土,雖然樹下鋪設草皮只是純為美觀,但對樹木的生長影響應該不大,只要不以水泥和磚頭防礙樹根的呼吸和生長就成。

校園隨處可見樹木的主幹被加上尼龍繩或木板鐵枝,以作支撐。但原來樹木有自己的適應機制,以防被風吹倒。日常當被風吹至搖擺,樹幹的相應位置便會在生長時長得比其他地方特別厚,這樣便減低了當風時搖晃的幅度,避免折斷。樹藝師又稱,人工支撐應該在設置之後的一個生長季內拆除,否則反而會使樹木過份依賴人工的支撐,缺乏自身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