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美國狙擊手》:以暴制暴的偽正義觀

《美國狙擊手》:以暴制暴的偽正義觀

生活於香港的我們,或許在一生之中也不會經歷到戰爭。我們亦不需要從軍,或許難以想像,究竟為了保護國家而準備獻上自己的生命,是怎樣的一回事。電影《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利用一個「英雄」人物的生平,折射出整場伊拉克戰爭,讓觀眾(特別是美國人)反思那場戰爭的意義。並非美國人的我們,也可從中反思「戰爭」這種以暴制暴的偽正義觀。

這部以美軍歷史上最致命的狙擊手Chris Kyle為題材的傳記式電影,講述他(Bradley Cooper飾)出身在保守和傳統的德州,本來夢想成為一名競技牛仔,但有一天(1998年),他在電視機上看到美國大使館爆炸事件,驅使他決定參軍,保護國家。由海豹突擊隊隊員艱苦的訓練開始,Kyle四次遠赴伊拉克服役,一步步成為了美軍歷史上最傳奇的狙擊手……

(劇透慎入)

在2003至2011年的伊拉克戰爭,美軍打著正義的旗幟入侵伊拉克,進行殺戮,造成了無數軍人與平民傷亡。電影《美國狙擊手》主要有兩條劇情線,分別講述軍人在戰場上的生活以及對其家人的影響。除了Chris在戰場上的劇情有意思之外,他每次服役後無法適應原來的生活,也是故事的重心。

Chris的價值觀或許代表著不少美國人的想法,這正正是電影想要批判的地方。Chris從小就被父親和國家洗腦,在童年的時候,Chris為了保護弟弟而出手打人,並得到了父親的讚賞,漸漸鞏固了一種「以暴制暴」的正義觀。到了長大成人之後,就毫不留情打情敵。這種想法,更上升至參軍保衛國家和消滅外敵的層次。

在電影的上半部份,Chris的言行舉止都散發著愛國主義的色彩,甚至有點邪教的感覺。當他看見美國受到襲擊,便立志要去當兵,更加入最精銳的海豹突擊隊。他更說過要保護地球上最偉大的國家(“America is the greatest country on Earth, and I’ll do whatever I can to protect it” ),聽得筆者起雞皮。

在戰場上沒有道德可言,Chris在十年內總共成功狙擊了255人,成爲了美國歷史上狙殺敵人最多的狙擊手,這位傳奇人物更可以被稱為伊拉克戰爭的代表人物。Chris象徵著美國,兩者都當自己是世上唯一的正義判官。自己打人就一定是正確,自己出兵入侵別人的國家,為了消滅恐怖份子,不惜傷害了無數平民,就一定是正義。在觀看電影的時候,觀眾不得不反思,美軍在伊拉克擅闖民居、興建圍牆、街頭開戰、炸毀民居……究竟有甚麼道德正當性呢?

有趣的是,雖然Chris殺人無數,但他給觀眾一種性格善良的感覺。觀眾可能會覺得他只是為了保護妻兒和國家,而真心相信自己的行為是正義,難免對他有點同情。軍人只聽從命令,沒有批判性思考,而最恐怖的地方是自己洗自己腦。在戲中,其實多次有人質疑Chris的想法,包括他的妻子、弟弟和軍中的朋友,都質疑伊拉克是否有意義,但Chris都仍然深信自己和國家是正確的,甚至準備犧牲性命。

在電影後半部分,Chris的內心開始出現掙扎,例如在狙擊小孩的時候會祈求小孩放低武器,希望能救他一命。但由於有陸續有隊友被敵方狙擊手殺害,憤怒的情緒驅使Chris繼續參與這場無意義的戰爭,最終更走火入魔,連累整個軍隊……人生有時候比戲劇更具戲劇性,用「報應」這兩個字來形容Chris人生的結局,最適合不過。

電影的反戰訊息很明顯,希望美國觀眾反思伊拉克戰爭和大美國主義,而對於其他的海外觀眾,也是一套反思戰爭和愛國主義的電影。觀眾很自然會問:究竟這場戰爭是為了報仇發洩,抑或是了保衛國家呢?這場戰爭究竟有甚麼意義呢?那些美軍在戰場上(特別是後期),是否已經忘記了初衷呢?

電影告訴我們,以暴制暴,表面上看似是有力量的回應,但這種帶著無奈的行動,只會換來更多的暴力,讓更多的人無辜地犧牲,帶來更多的憤怒和悲痛,走進了一個惡性遞環。要解開這個惡性循環,還是要靠戰爭以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