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分析7500則Facebook促銷貼文,揭秘為甚麼你常忍不住手購物?

分析7500則Facebook促銷貼文,揭秘為甚麼你常忍不住手購物?

文:綠色和平

一名面相慈祥的醫藥廣告「表演藝術家」劉洪斌,早前被踢爆在三年內飾演九個「專家」,包括苗醫傳人等,在多個電視台代言醫藥產品,其中一款產品更在兩個月獲利200萬元,令人難以置信。但事實上,專家名人代言、植入式廣告等營銷手法行之有效,而且在社交媒體上更是無孔不入,綠色和平早前分析7500則促銷貼文,發現這些貼文在節日期間搶佔高互動率的貼文,而且網絡紅人更成為有力的促銷渠道,我們一直以為自己不受廣告影響,但實際卻是潛移默化被影響,直覺送禮是慶節主要方法,陷入「愈買愈寂寞」的永劫漩渦。

購物可謂港人主要的消閒娛樂,瀏覽IG、Facebook看到華麗的廣告照就忍不住衝動購物更成常態,逾半港人就曾因促銷手法而買下不需要的東西。自詡「精打細算」的港人為甚麼會輕易「上當」?綠色和平日前發佈《節日商品化 — Facebook促銷廣告大數據調查》(下稱調查),發現促銷貼文泛濫,在節日期間尤甚,更成搶佔高互動率,平均每2則高互動率貼文就有1則屬促銷貼文,意味很多人其實不自覺地與其互動。

促銷貼文之所以成功引起注目和熱議,正正是將價值觀,如愛、孝順等與風馬牛不相及的商品聯繫,例如情人節時向單身人士促銷熊仔攬枕享受浪漫、父子裝滑鼠度溫馨節日等,當你以為這些都是無稽無聊的貼文時,卻引來很多人留言詢問價錢、甚至tag朋友購買;網絡紅人亦紛紛在節日期間分享送禮的故事,例如在母親節購物某牌子頸鍊送禮等。

香港是物質豐裕的社會,綠色和平在五月發佈的《狂歡之後:國際時尚消費調查報告》,發現港人比中國大陸、台灣、意大利及德國更沉迷購物,逾半人家中有未剪牌的新衣。然而,當大家以為購物能減壓,獲得快樂之際,逾半人認為購物的刺激感在一日內消失,而且愈三成人在興奮感消退後感到更空虛。我們都曾經歷過買下一堆不需要的東西棄置在蝸居,但又苦於處理時,就會明白減法生活的好處--省下時間、金錢在重要的人事物上,秉持精挑細選長留的態度,過上輕盈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