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韋小寶的格說起

從韋小寶的格說起

想像一位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武俠小說迷,初看《鹿鼎記》在《明報》連載,讀到韋小寶出場(第二回),然後是韋小寶跟着茅十八,還在茅十八對敵時出手相助(第三回),這位讀者會估到故事裏這十二三歲的小孩就是主角嗎?相信不會,因為韋小寶一開始便是徹頭徹尾的無賴格,而武俠小說的主角,必然是俠客豪傑,有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格。到目前為止,像韋小寶這樣的武俠小說主角,仍然是獨一無二。

韋小寶「生於妓院,長於妓院,從沒讀過書」,到十二三歲時,他的無賴格已定型。所謂「格」,是指心胸、氣質、舉止、和思想及行為習慣綜合而成的一個自然流露的形象,例如韋小寶打架時以石灰撒人眼睛,手段低下還沾沾自喜,這就是他的無賴格之自然流露。

雖然韋小寶用這手段是為了救茅十八的性命,茅十八仍忍不住罵他:「你用石灰撒人眼睛,這等下三爛的行徑,江湖上最給人瞧不起,比之下蒙藥,燒悶香,品格還低三等。我寧可給那黑龍鞭史松殺了,也不願你用這等卑鄙無恥的下流手段來救了性命。他媽的,你這小鬼,我越瞧越生氣。」韋小寶聽明白了,知道自己犯了武林大忌,但給人一罵,便惱羞成怒,不但沒認錯,還反駁說:「用刀殺人是殺,用石灰殺人也是殺,又有什麼上流下流了?要不是我這小鬼用這下流手段救你,你這老鬼早就做了上流鬼啦。」這也是他的無賴格之自然流露。

一個人的格一旦形成,便很難徹底改變,就像一個已硬了的泥塑,形態已定,最多是加些彩繪,令它好看一點。韋小寶日後機緣奇遇一個接一個,還封官進爵,飛黃騰達,但始終脫不了無賴格,只是外表亮麗百倍而已。就算韋小寶後來勤練武功,成為一代宗師,還行俠仗義,相信那亦只能減輕他的無賴格,而不會令他脫胎換骨,有陳近南那樣的格。

格,雖不能徹底改變,卻可以盡量遮掩,像替泥塑穿上服裝,戴上帽子,驟眼看來似是另一個形象。有些人一生著力於遮掩自己真正的格,有點像是努力扮演一個角色,可能絕少會讓人看出他的「真身」,不過,總難免會偶然流露,讓人吃驚。骨子裏是無賴的「俠士」,露出無賴格時,特別肉酸;韋小寶的真無賴,相較起來,便簡直是可愛了。

原文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