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專訪Sony Chan─從小眾到與眾不同(上集)

專訪Sony Chan─從小眾到與眾不同(上集)

採訪及撰文:Lillian Liu(女同學社 x G點電視義工)

Sony Chan於去年底在法國France 2電視台新推出的晚間娛樂節目« Folie Passagère »中,帶領一班法國演藝人員及名人用廣東話夾雜法文唱出她以八十年代同名法國經典流行曲改編、諷刺香港時弊的 “On va s’aimer” (我們將會相愛)後,片段迅速在網絡上廣傳,亦令她開始受到香港媒體的注意。這次有幸代表G點電視與Sony進行專訪,除了彼此都非常關心的社會議題外,也和她談起小時候的經歷,以及她是如何愛上表演,等等。

出生於七十年代中的Sony Chan,於1997年隨家人從香港移民到位於法國東部、與德國接鄰的阿爾薩斯區(Alsace)。完成建築學位後,當過時裝買手和模特兒。現居巴黎的Sony,曾於2009年推出個人大碟 « Be a Star »;從2011年起,在法國好幾個廣播電台及電視台擔任主持或固定班底,更由2013年開始,在巴黎的劇場中固定演出「棟篤笑」。

是她,還是他?

第一次見到Sony Chan,大概是一年半前,正值香港雨傘運動期間。而在法國各地的香港留學生,就在巴黎鐵塔前的戰神廣場辦了一場海外聲援活動。當日,Sony在發言環節中,以移居法國十多年的香港人的身份,談了一下自己的感受。

我當時還不知道原來有香港人活躍於法國演藝界,更不知道眼前的Sony「是她,也是他」;只覺得與當天眾多參加者一樣、穿着黑衣到場的她,談吐非常優雅、低調而又氣質出眾。直到接下來幾日在法國的時事節目中,看到她用法文講述雨傘運動的背景及最新動態,才發現「啊!原來她是『電視上的人』!」

後來,我開始在網上搜尋關於Sony的報導和訪問,亦曾慕名回到巴黎觀賞她的「棟篤笑」─ « Différent(e) comme vous et moi »(像你/妳我一樣不同)。那一晚,在一個小小的地下劇場中,我和大約二十多位不同膚色、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專注地看着着這位集時尚優雅和幽默詼諧於一身,卻沒有半點衝突感的居法香港人,在舞臺上說着以她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笑話,渡過了笑到肚痛的一個多小時。

愛唱歌、愛表演,也愛鄭裕玲

Sony從小就喜歡表演,問起哪些藝人是她小時候的模仿對象,或後來從事演藝工作中的靈感來源時,她表示,歌手的話,自己和許多香港人一樣,喜歡梅艷芳、張國榮,小時候還經常模仿徐小鳳唱歌。而「DoDo姐」鄭裕玲的表演方式和肢體語言則對她影響最深:「我從小時候、八十年代,就愛看鄭裕玲演出的電影、電視劇和她主持的節目。覺得她很有霸氣,又靚…現在很多網民看過我放在YouTube上的影片後,都說很像《男歡女愛》中的Miss Mo」。Sony又以兩部鄭裕玲於八、九零年代主演的電影《表姐,妳好野!》和《三人世界》為例向我解釋,節拍感及細節的拿捏和精準度在搞笑類型的演出中之重要性,而她覺得「鄭裕玲就是在這方面非常厲害!」

做好本份,輕鬆面對

不過,除了自小就發現自己喜歡表演外,Sony曾在一個法國電視訪問中說,其實由三、四歲開始,經已察覺到自己和其他同年齡的小朋友「不太一樣」;慶幸父母親在這方面持開放態度,「他們引用一些實例來告訴我,如果我選擇以這種『不符合常規 (hors-norme)』的方式過生活,有可能會遇到甚麼潛在的風險和困難 。」

這次談及這方面的經歷,Sony大方地回答:「其實真的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感覺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樣。比如說,有些男生不願意和我一齊玩,在班房裡特別孤單…但是,我也算運氣很好,有一些好同學;家人除了偶爾會說『你不要這麼女性化』、『你怎麼會這樣?』之外,也沒有特別大的反應。我自己一向學業成績不俗,覺得做好本份、讀書方面不要讓他們〔家人〕擔心、在家的時候待人有禮。做好本份之後,他們也沒有甚麼好說的吧?他們〔父母〕都算是思想開通的人,我想比較起來,或許很多同志或Queer的童年會比較辛苦一點…我常常對自己說,這不是一件有甚麼大不了的事,我自己本身抱着一個這樣的心態。那麼,外界的人就會覺得『當事人也不覺得這是多嚴重的事,我們也不需要太緊張。』反正就是輕鬆的態度吧!」

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社會上充滿着形形色色的人,當然也不是所有都像Sony的家人一樣開通。Sony補充道:「當然有些時候也會遇到硬是把妳拉住、對妳訓話的人。我通常還是禮貌性地聽完,然後回答『哦』,就算了。我個性真的很固執。而且,我從小就對自己想做的事非常清晰;怎樣我才會開心,在不影響其他人的情況下,讓自己開心、做自己想做的事。還有,甚麼是對、甚麼是錯,我小時候已經感覺得到。我覺得〔以這種方式生活〕不是一件不對的事,所以外界對我沒有影響。〔對於批評指教〕我都很有禮貌、很平靜地聆聽,結束之後又繼續做自己的事-『我唔理人㗎!』」

攝影:Alexandre Eustache

活着的方式不止一種

生長在七、八零年代的香港,Sony自言童年過得非常快樂,而這大概和她的家裡環境有着重要的關係。當我提及社會上很多擁有類似經歷的小眾(尤其是在那個資訊不及現在發達的時代),可能會在青少年時期覺得自己是異類和感到格外孤單,Sony說:「這倒是真的…不過,八零年代有一位很紅的英國男歌手─Boy George─他留着長髮,初出道時又瘦又漂亮。我很記得在我八、九歲的時候,家人買了Boy George和Michael Jackson的黑膠唱片。看見唱片封套,發現『原來這樣也是很OK的!』也許正是因為父母喜歡聽英文歌,我小時候常接觸這些〔流行文化〕,又例如David Bowie也是一樣,便覺得『原來生活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

延伸閱讀:
專訪Sony Chan─從小眾到與眾不同(下集)|Lillian
【多圖】法國同性戀題材攝影展遭破壞
法國首次認可雙性人“中性”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