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巫端] 藍屋上城規——規劃署偷換概念惹民憤

巫端民間報導

上星期五(8/12),是灣仔其中一個重建區──藍屋群──的大日子。

這天,房協將其對藍屋的規劃放上城規會,要求許多;而城規會亦破天荒收到五十三份來自民間的反對申述書,當日亦有數十名市民參與做反對陳述。

規劃署變魔術:「保留社區網絡」變成「重署與補償」

是次反對申述,似乎令到反對的市民上了一課,對於官府玩弄文字和概念的能耐大開眼戒。

事源,規劃署中,負責該規劃項目的規劃專員,須對每份反對書作出回應,並就每份反對書的內容,為城規會委員會預備一份撮要,最後,規劃署還須給予一份整體的回應書。而規劃署如何處理這些事呢?

今次,九成的反對書中,都陳述了有關「保留社區網絡」的問題,講述到藍屋群和整條石水渠街的社區,當中的社區網絡,當中的社區經濟,當中低下階層依存社區網絡生存的情況。九成的反對書中,都指出,是次的規劃項目,是因應市區重建局條例而展開,其規劃意向應符合市區重建局自己定下的市區重建策略,即「保存地區特色」、「保存社區網絡」、「以人為本」、「改善原區居民生活」等等口號。

然而,各反對申述人仔細一看,規劃署在回應書中、在規劃署對自己的申述書作寫的「撮要」中,竟然將所有與「社區網絡」的問題,都改頭換面,變成了「重置」(rehousing)及「補償」(compensation)的問題,進而就指出「重置和補償安排屬於收購事宜,因此是在條例的範圍和城規會的權限以外。」!!簡單來說,即是,社區網絡不關城規會事,城規會無須考慮各反對者在這方面的意見。當然,對於相關的保育社群理念,更是不怎樣去回應了。

就此偷換概念以達趕走居民的目的,有反對申述人表示強烈不滿,並於申述時,指出「很震驚…不知這是規劃署的理解能力問題還是不誠實的問題…勸喻各城規委員,應仔細考慮是否可以信任規劃署對我們申述書所作的撮要,以及提上來的各種資料…最好城規委員要落區,實地了解將被你們決定命運的人和地方,而不是盡信政府提出的資料。」

如果各位讀者好記性,不難忘記,就在藍屋附近的利東街街坊,就曾爭取得城規會在他們那一區的規劃大綱上,加上「盡可能保留社區網絡及地區特色」,雖然,街坊要求城規會要求市建局「採取切實而可行的措施」一句,被變成了「盡可能」,但是,到底城規會當時認為「社區網絡和地區特色」確是與城規會的職責有關,那麼,是否規劃署認為城規會當時做錯了事呢?

派糖仔:加上「分層樓宇」作為「回應」

收到五十三分反對書,九成是要求保留社區網絡,房協、市建局和規劃署的回應是:在「其他指定用途」的第二欄中加入一種叫「分層樓宇」的東西。這種東西,不等於住宅,更不等於居民可原址居留,而且,放在第二欄的意思,就是日後要房協主動要求城規會通過才會做這個「分層樓宇」。那麼派糖仔的意思就是很明顯了,有反對申述者指出,真的驚奇:「那麼多人反對,他們竟可就加一個字入去,就以為可以應付。」

規劃不只是硬件

席上亦有多位反對申述者重覆以不同方法,指出現時香港的規劃只注重硬件,與人的生活切割開,是極不健康的做法。

有反對申述者指出台灣經驗:台灣有專業規劃師驚聞香港的社工要「了解居民需要、組織居民表達對社區規劃的意向」,他驚奇地問:「為什麼香港的社工會做了規劃師的工作?那麼你們香港的規劃師平時做什麼的?」該名反對申述人又指出,現場規劃署出品的mouse pat,正正寫著規劃署的「理想」,是令香港成為一個「安居樂業」的地方,更要「鼓勵和支持市民參與規劃」,因此,很明顯,城規會不可能只關心硬件的設施問題。事後,該名申述人表示,要這樣講,乃是因為知道,以前在利東街街坊多次與城規會打交道的經驗中,尤其是要求城規會將「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保留社區網絡及地區特色」一句寫入有約束力的規劃大綱之中那一次,城規會的主席(同時亦是規劃署的常務秘書)劉吳惠蘭,多番干預會議,表示城規會只該關心硬件問題。

社會影響評估經驗──到底所謂諮詢/調查是否可靠?

席間,有藍屋群的街坊表達希望有清楚的安置方案,主席劉太又干預,指出重置與補償不關城規會的事,直至另一名反對申述人忍不住插咀指出:「要在這裡講,正正是反映了,房協所做的社會影響評估,根本不可信。」

為何如此說呢?

這是因為,無論房協還是市建局還是其他部份,如果要改變一個地方土地用途,或要做規劃,都要交上城規會,交上城規會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做一份「社會影響評估」。而據數位反對申述人指出,這份社會影響調查,當時是與市區重建的「人口凍結調查」同時進行,房協人員入屋同時做兩份調查,街坊根本不知道可以反對,更有甚者,社會影響調查應為一份意向調查書,但裡面卻沒有提供「留在原址」或「留在原區」的選擇,換言之,只有「走」的選擇,許多街坊不知就裡,結果,調查報告當然是說,七成街坊說「想搬」。幾位申述者都指出,起碼都應要求房協重做一份社會影響評估,有真正的選擇,城規會再考慮房協的申請也不遲。

除了這份調查,規劃專員在介紹方案時,不斷強調市建局和房協都會多番做諮詢做調查,城規會不必擔心將來會不符合民意。對此,又有反對申述人指出,這些是否可信,根本成疑,舉個簡單的例,上星期灣仔區議會討論市建局將會清拆利東街的問題時,雖然大多數議員投票贊成盡快落實,但即使贊成落實的議員鄭其健,在議程最後都要在擴音器中對市建局的執行總監林中麟表示,希望市建局「不要再欺騙區議會」。

橙屋應予保留

藍屋群除了藍屋還有灰屋、黃屋和橙屋。

橙屋,亦即是文件中的「景星街8號」,是房協計劃中將要被拆除的房屋,也是多份反對申述書中,要求保留的一楝樓房,以保存藍屋群的小區風貌。同時,多位要求保留的人士中有兩位是建築師,各人均指出基於環保、美學和歷史的理由,應保留現今香港少有的針型、一梯一伙建築物、清晰的共用牆,以保存香港過往歷史見證,而清拆橙屋會導致休憩地方面向鄰近建築物的後巷,而興建另一堵裝飾牆既不美觀亦不環保,而既有的一楝結構,亦保留再利用,才符合環保原則。

回應笨拙反映胸有成竹

就著多個反對申述者的意見,城規會委員分別向房協、市建局和規劃署問了一些問題,三個部門回答問題的方式,可謂完全不回應反對申述者的問題,而只是重覆他們的立場和文件中的數據,可謂相當笨拙。這故然可笑,但亦可悲,隨便不思考的回答方式,不正表示了胸有成竹,隨便應付即可了嗎?

到底是規劃署的「場」

再者,這兒到底都是規劃署的「場」,反對了四小時,主席問委員有沒有問題問反對人,委員卻只問房協、市建局和規劃專員,而且大部份問題都是問「技術上是否可行」?反對申述人要爭取才可以回應三個部門的人所作的誤導性答案。到了城規委員真正討論時,是閉門會議,黑箱作業。有趣的是,閉門會議期間,市建局、房協和反對申述人都要離場,好似好公平,但兩位規劃專員卻要留在裡面做「資料提供」。

規劃署的「資料提供」,相信大家都領教過了……

事後,便有反對申述者問道:「為何大家不干脆留在裡面,不讓他們黑箱作業呢?」其後亦有反對申述人及其他關心的人士問道:就著重建問題,常常與那些人在會議室糾纏,是否一個好的作法呢?有沒有其他方式呢?

後註:

1)當日在場有人提出了一個民間方案,不過巫端當日太早起床,一方面英語又不靈,所以沒有聽真,不知獨立媒體中沒有有人知道那個方案?或者可以放上來給大家討論。

2)其實,不論房協的規劃書,或反對人的申述信書,或反對反對人的申述書,都是公開文件,但所謂公開,要民間用很大力氣去城規會發掘才會找得到,不知道獨立媒體是否可以擔任這樣一個平台,將這些文件放在網上,讓關心人士做到簡單查閱呢?

(編按:阿本的圖片。承之前天星的討論,編輯翻遍了flickr都找不甚幾張不是懷藍屋的舊,不當藍屋是浪漫的古董來拍的圖片。所以只能抱歉配了張比較騎呢的圖。進步的攝影朋友,推廣一種進步的攝影觀點,原來絕對是迫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