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精選:另類2005 年泛福音派基督教大事回顧

思潮發展角度下的另類2005年泛福音派基督教大事回顧。無意取代《時代論壇》十大的。

一.
知識型信徒或教內知識分子再一次引起討論,其角色亦有新的演繹。首先,他們在輿論空間裡變得(更)邊緣化。
他們不少人在SODO事件裡基於不同理由不願意鮮明地反對,但也不想支持,有些找出了「第三條路」。可惜S
ODO事件甚具(教內)政治意味。由於要總動員,人們便被逼表態支持或反對,而不想支持又不想反對的人,很
多時都被打造成為支持SODO,無故被反SODO人士視為異己。(這沒暗示任何立場或處事手法一定是對。)

另外,社會通識教育之風令人們對所謂文化和批判思考有多點興趣,但這興趣會帶來甚麼則是未知素。教新胡志偉 牧師在某文中就提到教牧要在牧養裡注入通識批判思考(雖然我懷疑「批判思考」並不能像別的東西那樣作為一種 成份可以用不同份量注入現有教會文化思維)。

(不好意思,說到這裡是與我做的事有關的,有點利益衝突 

但按我在〈憂教內知識份子的命途〉的分析,與教內知識份子的批判思考和關注最容易發生衝突的,是堂會文化的
種種特徵,如權威管治模式、不多鼓勵思考、和把堂會教導絕對化的傾向等。隨著近年超級大教會的興起,堂會力
量和堂會文化注入某些活躍的基督教社關機構,教內知識份子的跨堂會基督教活動空間便會不斷收窄,他們若不以
某種專家形像示人,讓堂會文化裡的實用心態看為「用得著」,就只能被排於建制以外。而近年文化界和學術界人
士愛以霸權或宰制來分析,或多或少亦加速了這個邊緣化的過程,因他們中間不少人會認為,先知和知識份子必須
或經常是要主動擺脫建制的,批判主流漸成他們的指定基本動作。

在這年九月,有基督教人文學會的成立,鼓勵信徒中對學問和人文有關懷的人士走在一起,交流反省。這會帶來甚 麼影響,現在仍言之尚早。

二. 與此相關的是神學界的角色和地位。在這多事之秋,信徒期望神學院的學者多表達意見是十分自然的,然而神學界
似乎仍傾向沉默。雖然神學博士在《時代論壇》等媒體撰文次數多了,但所談的都不是頭條的題目,很多影響甚鉅
的事件,包括《時代論壇》的十大,幾乎都沒有神學界的聲音。這本身已不是甚麼不尋常,但今年最特別之處,是
教新胡志偉牧師撰寫多篇文章表達對神學院要改革的訴求,同時,漸漸多超級大教會自行訓練和委任神職人員。而
《時代論壇》在梁家麟博士出任建道神學院院長的訪問裡亦顯示,堂會與神學院之間存在著張力。

雖然神學界人士與一般被稱為教內知識份子的人有很多不同之處,通常不會被歸為一類(這裡沒有暗示誰是或不是
知識份子),但是在他們與堂會的關係上,兩者有越來越明顯的相似之處,例如被指為不切實際、不適切堂會需要
,即使未算得上「反建制」,至少對建制和日常運作沒有甚麼幫助。

三. 社關神學的急切需求。這之所以為大事之一,絕不是因為有長足發展,而是因為有嚴重缺乏。可用s in
of commission 與sin of
omission作比擬,這之所以為大事之一,是omission意義下的大事。今年在社關方面,一言蔽之
,行動大過天。不論是關心海嘯災民、反SODO、反世貿,人們最關注的是實際行動和果效,即使背後有很多神
學思想問題是未搞清楚,也會作出一次又一次的呼籲,要信徒和堂會支持。如此,有人不滿某些支持主流行動背後
的思想,是合情理的。因為那些思想有很多地方是未經討論和消化,但卻已拿來作為行動的指導性基礎,要發揮很
大的影響。期望未來半年,人們會對這些行動和相關思想作出深層的反思。要強調,行動與思想是不同的東西,有
充足理由支持一個思想,並不等於有充足理由支持一個表達該思想的行動。

四. 若把網上活動也視為值得關注的部份,帶有基要主義背景的人士在《時代論壇》大展拳腳也可算是大事之一。《時
代論壇》在年初的網站更新後,比從前開展了更大的空間讓不同人士表達意見,意見不用經編輯過目已可刊登出來
,而表達意見者亦不須是《時代論壇》訂戶。這本來是可發展的好事。但正值有海嘯的神學問題、同性戀的神學和
社關問題、天主教是否異端的問題等,惹來很多意見立場迴異的人士來這裡,他們中間有些人,堅持立場的毅力有
餘,理性表達的能力不足,甚至,即使要演變成街頭式潑辣謾罵也在所不惜!其中有些立場十分接近基要主義的人
士的表現可用「強悍橫蠻」來形容(這沒暗示他們的立場一定是不對,對方的就一定是對,也不是說別的人士就沒
有橫蠻)。幾個月後,《時代論壇》收緊發言自由度,只容訂戶表達意見,熾熱的言舌意氣衝突才告 一段落。

我無意在此責難基要主義,畢竟說話辛辣的人不全是基要主義者。只是,那些人士似乎特別強調單向宣講和訓示,
無意討論。在海嘯事件裡說災區人士罪惡滿盈、在SODO事件裡煽風點火、在所謂知識型信徒事件裡扭曲知識和
這類信徒在教會的經歷與角色、在政改事件上批評民主觀念,一切一切,都被稱為堅持真理,且是簡單不過的真理
(那麼,不同意見人豈不就是很墮落?),都被還原為自由神學與基要神學的衝突。最特別的是,他們不再說自己
反智,而要堅持一個理性的形象,這不單是形像設計的問題,他們有些人是自以為很理性的。然而,很多時他們的
言行卻又違反了一般人理解的理性態度和邏輯。說是提出證據,但提出來的卻不是證據,所引用的經文能否支持某
論點也成疑問;他們亦有強烈的偏聽,更突兀的是,他們每逢遇著立場相似的人士,就會立刻稱兄道弟,親切非常
,但對某些經常意見不合的人,就永遠視作敵人,同樣是一個禮貌的姿態,若出自立場接近的人,會讚賞和給予很
正面的宗教詮釋,若出自敵人,卻總猜疑別人口蜜腹劍。

話說回來,究竟他們能否把基要主義思想演繹得intellectually
respectable,然後堂煌地進駐泛福音派陣營?畢竟,泛福音派陣營在思想上有很多破口,只要說話像
是頭頭是道,總能吸引一群聽眾。(在這兩段多用了一些戰爭式詞彙,並不是因為我認為要視他們為敵人,而是他
們常視很多不同意見的人士為敵人,他們在這裡的任務是維護真理,甚至,所要攻擊的單位是人而不是立場。)這
問題暴露了泛福音派教會的思想工作的一個缺口:不論是早一代(或早幾代)那些只會引聖經和被視為很保守的信
徒抑或今天那些形像上較多講知識的信徒,其實都逃不過一個心魔──染指教會權力,要運用那裡的「教育」和「
宣傳」機制來推廣自己屬意的思想,在今年甚至藉此來達成某些社關目的。問題關鍵是,那個「教育」和「宣傳」
機制從來都不是很開明的,所以,以民主問題為例,即使今天信徒中不少人視民主為合乎基督教,實際能提出很有
力的理據並且能反駁別的論證的人卻未必多,某程度上是有點盲從的。同理,在基督徒對知識應有甚麼態度、對社
會問題應有甚麼態度等事上,那些很努力推動較流行立場的人士其實也未必能好好地回應很多質疑,有時只是乘形 勢來取得支持而已。

五. 因著教會對社會道德議題的高度關注,後現代的負面貶義形像繼續深入民心--否認絕對真理,因此 接受道德
相對主義(嚴格來說,道德相對主義這類普遍性判語不會是後現代提倡的)。但另一邊廂,越來越多人寫文章的時
候借用不少所謂屬於後現代的思想,帶出來的果效卻又頗受歡迎。

不論是平日不留意甚麼思潮的,抑或是或多或少地要討論各思潮的,香港的信徒似乎都需要漸漸整理他們對這類思 想的理解和態度。在這理解和態度的成形階段,或許有心人士宜多作一些和解和疏理的工夫。免得「罪名」已定, 無法上訴,那就大江東去不復還。

最後,贈君一言,總結上述分析和評論:不管立場偏向何方,學而不思則貽;無論情勢或急或緩,切勿拔苗助長。 成聖須用功夫,同理,思想和知識不可能未經痛苦批判和反省而灌注入人們心靈。

張國棟

寫於閱讀《時代論壇》十大評論之後
刊於基督教人文學會討論區(http://www.christianroundtable.org )
2005年12月23日

(第五點是成稿後添上的)

若有朋友認為這值得與別人分享,特別是伴隨著《時代論壇》十大那新聞一起看,請隨便轉載或張貼。我不主動這 樣做了,因為文中有不少提到自己的地方,無謂被一些人指責為宣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