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落區詳講解 廢物徵費關鍵

筆者最近與從事物業管理的朋友談及廢物按量收費,他知道政策勢在必行,亦肯定收費有助推動減廢,但非常擔心將來出亂子,給他和同行增添麻煩。

他說:「如果居民不用專用袋丟垃圾是犯法,難道我給政府打電話揭發我的客人?」事實上,筆者及同事在過去1年與政黨、區議員、業主立案法團、食環署工會、普通市民等接觸,發現很多人對廢物按量收費充滿可怕的聯想,例如:「公屋居民會胡亂丟垃圾,很難搞!」、「住新界鄉村的人犯法你捉不到!」、「路邊一定會更多『糯米雞』,做死我們清潔工人!」(筆者註:「糯米雞」是清潔工人對食肆非法棄置街上的黑色大垃圾袋的稱呼)……彷彿一旦政策落實,香港會像打仗般混亂。

推垃圾徵費 多溝通支援

筆者認為恐懼的成因,是大家想像不到推行垃圾收費後,個人的行為習慣是怎樣轉變的。將來市民要到便利店購買垃圾袋和分類回收物,如果住所沒有物業管理,需自行將垃圾拿到附近的垃圾收集站棄置……聽起來好像很複雜,那麼如何確保每一個人做相同的事?

法律條文和個人之間距離遙遠,垃圾收費能否成功,根本不能單單依靠立法。要動員所有市民改變行為,便必須展開深度的公眾參與和教育工作(public engagement and education)。

筆者指的,並非政府現時慣常大賣宣傳廣告那一套,而是派人落到社區直接與市民溝通,給予切實的支援。

人們想像難與公屋居民合作,但從我們過往的經驗中卻有不同的體驗。香港地球之友曾在多個公共屋推行廚餘回收計劃,參與的居民十分樂意將廚餘分類好,在指定時段送到收集點,過程清潔有序。

此外,本會在去年底至今年初,於大角咀一座單幢私人住宅推行垃圾收費試驗計劃,要求住戶在每晚7時至9時,將以專用袋包好的垃圾放在家門口(居民慣常放垃圾在後樓梯)。結果9成住戶參與,不遵守規定的只是零星個案,減廢成效亦顯著。

在這些計劃中,我們派大使經常接觸居民,面對面向他們宣傳環保信息,細心講解棄置垃圾的流程和分類回收物的方法,居民有問題大使可以即時回應。除此之外,我們提供適當配套,例如向住戶分發盛廚餘的桶子、增加回收設施等。

非法棄置必現 加強執法

當然,我們可以預見在政策落實後,非法棄置必定會出現,當局需執法予以阻嚇。不過,公眾參與和教育工作有助減輕問題,假以時日市民培養減廢習慣,我們相信情況不會持續地嚴重。南韓在95年推行垃圾按量收費,全國非法棄置個案達100萬多宗,翌年下跌一半,5年後下跌近7成。

負責廢物按量徵費諮詢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最近表示,可能建議政府採納「混合方案」,即由居民因應自己的條件,與物管協商以按戶隨袋抑或按幢攤分的方式收費,但最終目標是全港實施按戶隨袋方式,以達到最大的減廢效果。

我們理解市民需要時間適應轉變,在指定過渡期裏推行混合方案未嘗不可。不過,光是讓市民自己揀然後甚麼都不做,社會不會自動過渡到終極目標。事實上,各界過往不斷重複政策執行有多困難多負面,令人們的恐懼持續不散。我們希望委員會和政府能夠提出如上文提所述的積極對策,為政策注入正量,讓大家相信香港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