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蔡子強,你站在甚麼位置說話?

看蔡子強在五月廿七明報論壇版的文章《曾蔭權選舉工程祕笈》,心中滿不是味兒。文中論點的大意,是曾雖然必然當選,但也應顧及認受性問題,故建議曾應在選舉過程中 (必然當選前的幾個星期),面向群眾,不要只顧小圈子。

這樣的建議還可接受吧!可是蔡子強所言的面向群眾是甚麼意思呢?卻原來是 ‘洗洗樓’ 、派派傳單、跟巿民握握手、 ‘出席一下選舉論壇’ 等選舉公關策略,而這就是標題所言的選舉工程祕笈。

可是,這就是香港政治評論應有的態度與方向嗎?尤其本人實在不認為曾是一位理想的政治領袖,如看曾處理西九的手法,那只願躲在冷氣間,拒絕面對群眾的臭官僚架子,顯示曾的眼中根本不重視香港巿民的看法,如今蔡竟倡議一系列門面式的 ‘面對群眾’ ,只著重於獲取政治資本的技法而將認受性背後的理念與精神抽空,實本未倒置。

再者,在曾被 ‘投閒置散’ ,充當 ‘清潔大隊長’ 期間,其政治策略亦不無商榷處。其中亂拋垃圾定額罰款的提出,正面言是在 Sars 這非常時期,起警醒作用 (過後也應取消吧),讓大家更關注公眾衛生。可是這策略的一再擴大 (由罰六百變為千五,又加上針對公屋居民的措施) ,其政治動機卻教人憂慮。

英國文化研究宗師 Stuart Hall 便曾就戴卓爾的新右政策提出嚴正批判,指戴卓爾在面對國內社會與經濟困境時 (尤其越加嚴重的貧窮問題),並未提出解決新方案,卻誘導媒體聚焦於低下階層,將社會問題歸咎於諸如新移民、貧窮人口、失業青年等 (他們本是社會與政策問題的受害者) 身上,結果是將問題轉移,更帶來英國社會嚴重的社會分化。

而曾蔭權,似乎亦深諳新右的這套政治技倆。而蔡子強,又曾作出怎樣的政治評論呢?記得蔡的一篇政論文章,大意是讚譽曾這段時間的政治策略,在低谷時能韜光養晦,不斷賺取政治資本,結果以弱勝強。

看到這樣的政治評論,教筆者想到的,是葛蘭西對傳統知識份子與有機知識份子的分類。簡單而言,傳統知識份子是為當權者服務,維護現有體制,而有機知識份子卻立足人民與草根,擔當連結者角色。

可惜的是蔡子強這類政治評論,側重政治技巧與策略,權術的運用與政治角力的謀算;失卻的會是政治政策的深入分析,政治理念的闡述,及社會可以如何就政策作出回應與反饋的探討。

撰寫此文,不單為批判,更望蔡子強這類政治評論兼學者,在呼喚當政者 ‘面對群眾’ 之餘也要躬身自問,拿了公帤 (作為大學教授) 該向誰負責?在公共媒體發言的權力基礎是甚麼?政治評論的意義何在?希望蔡子強向有機知識份子的方向走,而不是步劉兆佳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