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舊區重建評論】安置大廈早非空置 市建公關騷扮良心惹人嫌 

【舊區重建評論】安置大廈早非空置 市建公關騷扮良心惹人嫌 

文: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
​​
市區豪宅化元凶之一 竟被認作良心業主?

政府長期無力解決基層房屋問題,現時輪候公屋的人數已超過27萬,過往關注房屋問題的民間團體為了幫助基層租戶解決燃眉之急,嘗試尋求良心業主,將劏房改建為「過渡性房屋」,做法本來無可厚非。但是,隨著新政府班子上場,特首林鄭月娥及房屋及運輸局局長陳帆力推「劏房合法化」,將民間自救的嘗試吹噓為政府房屋「新良策」,但對房屋問題的根源-公、私營土地長期分配不均-卻避而不談,在坊間已引起眾多熱論。

近日,傳媒更報導,指市建局將原先用作安置重建戶的安置大廈單位,給社福團體作「過渡性房屋」,本組甚為質疑,安置大廈單位用作安置重建戶已是杯水車薪,我們亦已多年要求市建局理應再建安置大廈,先建後拆,確保街坊住屋權。市建局此舉明顯只為滿足政府「公關秀」工程,卻漠視未來土瓜灣將近千戶重建戶無家可歸的嚴峻情況。而市建局成為「良心業主」一說在坊間更甚囂塵上,令人啼笑皆非,無視多年來市建局乃惡化房屋問題元凶之一。

本組過去一直關注市建局安置大廈政策的發展,亦就重建土地的用途多有倡議,實有責任向公眾澄清現時安置大廈的原有用途,及剖析市建局近日做法的種種荒誕。

民間團體爭取多年 安置大廈早非空置

市建局的前身-土地發展公司(下稱土發),於80、90年代興建了四棟大廈,用作安置當時受重建影響的住戶,分別位於德輔道西466 號的順成大廈、荔枝角道163-165 號的麗珠大廈、大角咀必發道68-72 號的必發臺,以及旺角豉油街12 號樓宇。

巿建局於 2001 年成立,取代土發,亦同時接管該四幢安置大廈。市建局聲稱,由於已經和房委會及房協達成協議,會主要透過房委會和房協的公屋單位,去安置受重建影響的住宅租戶(註:重建戶須符合公屋資格方有公屋安置),而該四幢安置樓宇,則由「原來的安置用途,改為臨時住所用途,讓受巿建局重建項目影響並有特殊情況逼切需要住屋的租戶,在遷出受影響單位但輪候入住公屋單位前租用。」(見資料一)根據本組街坊及義工過去多年在不同重建區的支援經驗,「特殊情況」往往是重建街坊尚未得到合適安置,市建局就已經以「收回土地條例」強收土地及以法律行動進行暴力迫遷,街坊被迫遷無家可歸時,市建局就以安置大廈的單位,提供作臨時居所,具體例子包括海壇街劉女士(見資料二)及衙前圍邨村民。

直至2015年初,民間團體如本土研究社及傳媒揭露該四幢安置大廈的空置率超過六成,反映「有人無屋住、有屋無人住」的問題,引來公眾譁然,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亦特此討論安置大廈的用途(見資料一)。其後,市建局前行政總監林濬於7月召開記者會,表示將開放四幢安置樓宇的單位出租予受市建局重建項目影響、而又不符合上公屋資格(例如超過入息上限)的住戶。

自市建局於2015年中宣佈開放安置大廈作重建戶的安置用途後,本組及各區重建關注組過去兩年一直密切監察有關政策的發展,如在2015年12月深水埗東青重建關注組兩區租戶前往市建局上環的總部抗議,批評「安置大廈政策」宣佈將近5個月,仍未落實詳情,質疑市建局是否走數,要求盡快公開交待,而市建局在2016年1月回覆關注組指安置大廈政策已經正式落實,將適用於現正進行及未來所有重建項目,並交待安置大廈的入住資格及租務安排。(關於工作紀錄跟進,見資料三索引)

近日,坊間謠傳安置大廈仍然是「空置大廈」,本組必須澄清有關說法只適用於兩年前,與現今事實不符,亦沒有留意市建局安置大廈政策的最新發展。據本組成員過去一年在各區重建項目的跟進,最少有五區重建項目租戶已成功爭取入住市建局安置大廈,包括深水埗青山道/元州街項目、東京街/福榮街項目、土瓜灣春田街/崇志街發展計劃、旺角新填地街/山東街項目、觀塘恒安街需求主導項目。

安置大廈淪為政治公關秀 數百重建戶將被迫遷欠安置

過去一年,市建局在土瓜灣接連開展了六個重建項目,局方數字顯示受影響基層租戶約1750戶,行政總監韋志成更在網誌稱受影響租戶人數超過歷來最大型的觀塘市中心計劃(見資料四)。現時土瓜灣多個重建項目已進入收購階段,估計未來一至兩年將會是安置土瓜灣重建戶的高峰期。

本組過去一直質疑,市建局是否已有完善的規劃,能夠安置如此龐大數目的重建戶。事實上,根據市建局於2015年8月提交立法會的資料(見資料一),四棟安置大廈總共只有約 157 個空置的家庭單位及 170 個 1/2 人空置的共用間格,這是由於當時尚未正式開放安置重建戶。現今事隔兩年,估計現時的空置單位數量將會更少,連安置四分之一的土瓜灣重建戶也不夠。此外,四棟安置大廈不僅要用作安置土瓜灣的重建項目,亦是作為今後所有重建項目被迫遷戶的安置用途,如市建局最近於中西區宣佈的崇慶里/桂香街發展項目。

四棟安置大廈單位杯水車薪,用作安置重建戶已見緊拙,故此本組過去多次去信、及與市建局收購及遷置總監黃偉權會面時,已提出市建局應該在重建地盤覓地興建更多安置大廈,以應付重建戶長遠的安置需求,遺憾的是市建局對有關建議充耳不聞。最諷刺的是,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上月初才於網誌承認現時安置大廈單位根本不足以應付重建戶的需求,更表示計劃將現有安置大廈單位「改建拆細」為更多有獨立廁所,但卻需共用廚房的「板房」單位,以應付需求(見資料四)。

事隔不過一月,市建局卻突然表示會將旺角豉油街的安置大廈其中十四個單位租給社福團體作「過渡性房屋」,有關做法除了欺騙政治掌聲外,實質毫無意義,因為這些單位本來就是將會用作安置受土瓜灣重建影響而無家可歸的劏房戶,本身就是「過渡性房屋」,又何須再多此一舉?本組實在有理由相信,市建局今次妄顧重建安置的長遠需要,加劇土瓜灣重建戶將無家可歸的困境,全是為了配合新政府意圖將「劏房」問題合理化的政治工程。

稱市建「良心業主」實可笑 視土地「分配不均」如無物

有傳媒報導時,稱市建局為「有心人」、「良心業主」,原因是將旺角豉油街的安置大廈其中十四個單位租給社福團體作「過渡性房屋」,如此妄顧事實,亦無視市建局多年之惡,本組實不敢苛同。

須知道,現時四棟安置大廈均是在20年前,由市建局前身土地發展公司所興建,而市建局成立十多年來,收回的所有重建地皮卻興建私人豪宅,從沒有起過一棟樓宇去安置重建戶。那麼,過去被市建局重建的居民去了哪兒?其實,市建局做重建,是單方面地用房委會或者房協的公屋做安置(須先合乎公屋資格方有安置)。可是,市建局使用公屋資源,卻無須交還任何一處的重建地皮給房委會或者房協興建出租房屋,所有地盤都是拿去和私人發展商合作起豪宅,「公私土地」分配嚴重不均,惡化基層房屋問題。

況且,舊區重建是在拆一些基層租戶可以租得起的劏房、板房或套房等等,雖然有關住屋環境甚為惡劣,但市建局重建並不一定是改善了整體基層租戶的住屋環境。一邊廂,當舊樓減少,市場上基層租戶可負擔的租盤同時減少,另一邊廂市建局重建後的新建樓宇卻是與地產商合作發展的豪宅,根本不是基層租戶可負擔租住的樓宇。現時或未來在輪候公屋人士或稍微超過公屋入息要求的夾心人只會愈住愈差,皆因當舊樓買少見少,重建後又不會興建一些基層可負擔的租住房屋,「劏房」現象只會更加惡化,或一些「違例」建築如工廈劏房等只會繼續湧現,去滿足市場上的龐大需求。

本組過去一直倡議,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構,除了有責任解決重建戶的安置需要外,亦應對舒緩基層房屋問題有所貢獻。對此,市建局應從重建地盤的土地分配著手,例如預留部份重建地皮興建更多安置大廈或過渡性房屋,或讓房委會興建公屋,除了填補安置所動用的公屋資源,其他單位亦可貢獻舒緩香港基層房屋問題的嚴峻,如此方為「治本」(見資料五)。現時市建局盡做假扮「良心業主」的表面工夫,將原本已用作安置基層租戶的單位重新「分拆」給民間團體,這只是掩耳盜鈴之舉,實屬可笑,亦十分可惡!

參考資料

資料一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 - 巿區重建局的安置樓宇(2015.8)

資料二
太陽報報導:海壇街清場報導(2014.9.24)

資料三、本組及各區重建關注組過往就安置大廈政策的跟進紀錄:
東青居民聯署遞信行動聲明:要求市建局「以人為本」,保障街坊合理安置(2015.12.11)

市建局回覆東青居民就四棟安置大廈的安排及政策細節料文件(2015.12.2)

就市建局安置大廈部份單位面積過小及數量不足問題之查詢及訴求(2016.11.25)

香港01報導:安置大廈人均僅30呎共用廚廁?市建局:以後不派共廁單位 (2016.11.30)

資料四
市建局行政總監 - 摯誠志成網誌(2017.7.9)

資料五、本組就過去市建局重建用地的倡議工作
拆解市建局語言偽術懶人包:【原區安置不可行 居民訴求大想頭?】(2017.4.3)

【舊區重建短評】市建局:重建拆私樓,理應起私樓,合理嗎?(20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