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細看房委會的營運模式

細看房委會的營運模式

財政預算案剛公布,最熱門的討論話題自然是派糖派了多少和個人所能得到的利益,而更重要的,如何撥款支持政府對未來的長遠計劃卻往往被忽視。本年度財爺宣佈為剛成立的房屋儲備金注資二百七十五億元以支持未來十年公營房屋的供應計劃。以今天香港樓價越發高漲,置業在年輕人的心中由理想變成夢想的情況下,這個決定不失為一個相對長遠的方案去解決住屋(而並非投資)需求,畢竟在可見的將來房屋短缺的問題依然會存在。

剛過去的週末無線的新聞透視1,就有對此次注資作出討論。節目內指出二百七十五億這個數字,其實只足夠大約一年的興建公屋開支,而房委會的財政狀況,更是足襟見肘,姑勿論新建公屋的開支,即使是現成的屋邨,公屋租金也不足夠支付維修保養公屋的開支。有趣的是,這個財政問題竟然和停售居屋有關。房委會負責興建居屋,而每興建並出售一幢居屋均會帶來大量盈餘,據新聞透視估計,這足以抵消兩幢公屋的建屋成本。

驟眼看來,這好像代表房委會在興建居屋上應該多多益善。居屋大都以市價六至七成售賣,在現時市況下,細價樓叫價高企,居屋價錢同樣水漲船高之餘亦不愁沒有人購買。只要大量興建居屋,房委會隨時會和政府庫房一樣水浸,變相亦能資助更多公屋的落成以幫助低下階層,甚至導致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副教授姚松炎在節目內指出,這樣的做法是用居屋收入補貼公屋,等於要求購買居屋的市民補貼公屋住戶而有違公平原則。

但只要細心想想,這種說法其實毫不合理。雖然地產霸權在香港盛名已久,也不足以帶來成本兩倍的純利,這等於是百分之六十七的利潤率(而且已經算上了居屋折扣),如果事實真的如此,即使政府不大興土木,也會引來無數商賈加入覓地建屋的生意,即使售價下跌一半或是成半上升一倍還是有利可圖,而當中忽略了的就是最重要的土地因素。

房委會為市民處理房屋問題,想當然爾,建屋的土地是由政府覓得並批出,房委會要承擔的開支則只是建屋部分,而日後出售居屋所得則成為房委會收入。在毫無地價成本下,房委會自然會錄得巨額收入。二零零五年房委會分拆旗下公屋商場,街市及停車場予領匯上市的計劃,部分原因就是當年房委會的財政陷入困境,而這困境是由八萬五內的公屋目標,及之後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的孫九招勒令停售居屋做成。

即使這裏所謂的財政問題也只是把房委會看成是獨立機構才會發生。事實上,房委會一直獲得政府以地皮支付的巨額補貼,當計及地價與及所給予的三至四成折扣,居屋其實只有在住宅價格偏離合理水平時才可以有利可圖。如此這般,再加上興建公屋所需要的地價開支,才是房委會真正的財務報告,在香港的高地價政策下,赤字問題根本就無從解決。而且,如果房委會的成立目的是解決貧窮人口的住屋問題,赤字本來就實屬正常。如果提供明顯低於市價的房屋也能圖利,除非壟斷情況嚴重,否則市場早已自行調節解決。

故此,整個房委會的營運模式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居屋戶補貼公屋戶之說。兩者在地價上面都透過房委會受到政府高額補貼,公屋住戶固然受惠於遠低於市價的租金水平,居屋的折扣也不是能在私人市場所能獲得的。即使往後賣出需要補地價,居屋買家也享受了自住時那三至四成的租金回報(或是利息收入)作為補貼。假設兩人合資各五成投資物業,那當然往後的租金收入應該五五分帳,而若最後賣出得到利潤,亦應以同樣比例分配。如果有一方只能得到賣出時價錢的五成(就如房委會所獲取的補地價)而沒有中間的租金收入,就明顯地是一個補貼項目了。

這種通過地皮補貼營運的做法往往會令到市民不易理解機構的帳目而誤以為房委會能透過興建居屋大賺特賺,但比起這種誤會,更嚴重的是以此做法掩飾交易的實際成本,甚至輸送利益。而香港的各大公共交通營運商正是此種交易的獲利者之一,港鐵更是其中的表表者。只需想想,為何同樣是營運地下鐵路,只有香港的鐵路硬件能頻密更新,而同樣繁忙的紐約卻有著殘舊不堪的月台與車廂,就可以想像當中不止是營運效率高低的問題(難度香港人的營運能力會比紐約高出如此之多?),而更是港鐵受到政府大量補貼的結果。最為人詬病的,更是這種以地皮輸送利益的極低透明度。對此問題,日後有機會再談。

Note:
1. 「派糖」預算案, 新聞透視, 2015年2月28日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