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詢眾要求:宇宙和生命的誕生:是否只有一個兩極化的世界觀? By 黃國棟


By: 黃國棟

引言

  前幾星期《時代論壇》網站海尼夫先生的〈懸疑未消:牧師?傻子?騙子?〉一文,又一次的將科學與
宗教之間的矛盾展示出來。在生命怎樣誕生這個問題上,「創造」和「進化」好像水火不容似的。保守派的基督徒認為,如果不接受傳統的創造論(宇宙是六日內做
成的),就必須接受無神的進化論,這種教義在華人教會中特別普遍。很多讀科學的基督徒,就好像父母吵架時要他們捲入一樣,要在科學與信仰中作一個選擇。

  但是,我們根本無需用這樣兩極化的宇宙觀來處理這個問題。「創造」與「進化」不是兩個非黑即白的
「極」,而是一個不斷延續的「面」。只要我們清楚地的對一些名詞下定義,「創造」和「進化」未必一定有衝突。其實,在開放的基督徒,特別是基督徒科學家
中,這是個早已經解決了的議題。非常可惜的,是這些既符合基督教教義,又符合科學的觀點,在華人教會中並不太為信徒認識。本文就是希望將這些觀點再介紹一
次。我們可以將關於生命來源的理論整理為五大類,這樣,我們會發現到,創造與進化不一定是衝突的。

無神進化論

  第一類,是最傳統或極端無神論者的立場。他們認為,生命的誕生,只是物質世界偶然的結果。他們會
用自然定律,加上或然率(probability)來解釋一切的現像。其實,這一派的理論,有兩個「死穴」。第一,是他們不能回答物質和自然定律來源的問
題。即使將現在科學的宇宙論推到極端,說基於量子力學的理論,可以有無數的宇宙在「無」中出現,每一個可以有自己的自然定律(所以我們現在所觀察到的自然
定律,例如地心吸力,也只是偶然的),我們還是需要解釋量子力學這定律的來源。科學最終的真理基礎是數學,而數學的永恆性和完美性是科學永遠不能解釋的。
第二個這一派不能處理的問題,是如果他們真的要用或然率來解釋生命怎樣誕生的話,他們至少需要考慮神存在的機會。但是,無神論者一開始就否認神存在的可
能,他們的思想實際上比有神論的人更封閉。

自然神論

  關於生命起源的第二派理論,可以稱為「自然神論」。這一派的人士,相信宇宙開始時是由一個造物主
創造出來的。但是,這個造物主在開始的時候,就將整個宇宙運動的定律,和以後發展的過程,都設計好了。然後,祂就不再和世界或宇宙有任何關係。宇宙只是自
然地運行。這樣,生命的誕生,是「必然」而不是「偶然」的結果,進化只不過是神預定好會發生的現象。用現代的概念,這個造物主就好像一個電腦程式的編寫
員,寫好了程式,然後開動電腦,讓它自動運作。

  在生命起源這問題上面,「自然神論」解決了「無神進化論」的死結,就是物質和宇宙定律來源的問題。它也不用依靠接近零的或然率來解釋進化的現像。

  不過,「自然神論」雖然相信造物主的存在,但它和基督教其他的一些教義是可能有衝突的。相信「加
爾文主義」預定論的基督徒可能比較容易接受「自然神論」。因為大家都相信世界的一切都已經被預定了。不接受「加爾文主義」的基督徒,特別是那些傾向接受人
和神之間互雙影響的,則可能未能夠接受「自然神論」。

神導進化論

  「神導進化論」是生命起源的第三個理論,這個理論的支持者認為,進化論「形容」生命發展的方法,
基本上是準確的。也就是說,「人」的發展,是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人猿到人類。但是,進化論是靠或然率來支持的,而或然率本身是不足夠來解釋任何現像的出
現。舉一個例子﹕讀過統計學的人都知道,拋四個硬幣而得到四個「字」面的機會是十六分之一。但是如果有人拋四個硬幣而真的得到四個「字」,我們不能說,因
為出現四個「字」的機會存在,所以就有四個「字」出現了。(如果是這樣,任何人都應去買六合彩了!)我們永遠不能否定出現四個「字」是由於神的意思。

  「神導進化論」於是認為,生命的誕生和發展,在人看來可只是巧合,但其實背後是神在指導。他們將
科學和神學的界限分得很清楚。科學處理的是「怎樣」(how)的問題。而神學處理的是「為什麼」(why)的問題。進化論能回答「生命怎樣出現」,但不能
回答「生命為什會出現」。值得注意的是「神導進化論」是現在羅馬天主教的正統教義。

  雖然「神導進化論」在邏輯上是很合理的,但是它也有一些困難。有一些保守派基督徒對「神導進化
論」非常拒抗,因為要接受「神導進化論」就不能照字面的意思來解釋聖經。「神導進化論」很有可能是現在在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中,最被接受的理論。我們或
者未必需要完全接受它的科學觀和神學觀,但是它將科學與神學的界線畫分得很合理。神學要處理的是終極和解釋的問題(why)。科學要處理的,則是過程和怎
樣的問題(how)。科學與宗教很多的衝突,就是因為其中一方希望侵佔另外一方的陣地而引起的。

漸進創造論

  生命誕生的第四個理論,通常被稱為「漸進創造論」(Progressive
Creation)。這一派的支持者認為,每一類型物都是神直接,獨立地創造的。但創造的過程是經過很長的時間,而不是字面上的六天。他們也接受宇宙和地
球有很長的年齡,和有史前動物(例如恐龍,人猿等)的存在。和進化論不同的,是這一派不相信生物可以由一類型「進化」到另一類型。

  有相信神存在的科學家甚至提出假設,說神可以在創造「人」以前,先做了很多肉體和人相似,但是沒有靈魂的生物。這樣,亞當在六千到一萬年前被造,和考古學發現幾十萬年前的猿人化石,是沒有衝突的。Gerald Schroeder 是一位猶太人有神論科學家,在他寫的The Science Of God(Broadway
Books,
1997)一書中,他就引用希伯來文聖經,來辯論說肉體的被造和「人」的被造是不同的過程,因為原文聖經使用了兩個不同的字來描寫上帝怎樣造人。他的理論
當然不一定是正確的,但卻對那些堅持要照字面解經的人帶來一個很強烈的挑戰。我特別向對這方面有興趣或問題的朋友推薦這本書。

  只要我們不堅持創世記的一日就是現在的二十四小時,我們就會發現,科學上關於生命怎樣誕生的理論和聖經所描寫的完全沒有衝突。關於「六日」這個問題,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討論。

科學創造論

  在創造的問題上,最後的一派,也是最被人華人基督徒認識的一派,就是堅持宇宙是在六日內被造成,
和地球的年齡只有六千到一萬年的一群。這一派的人士通常稱他們的理論為「科學創造論」。他們最著名的代表,應該是 Henry
Morris。他所創立的「創造研究學院」(Institute for Creation
Research),從七十年代開始,大力宣傳「科學創造論」。海尼夫先生一文所提到的論點,就是他們的論點。

  因為他們的高知名度,使很多非基督徒以為所有的基督徒都持著和他們一樣的立場。不幸的,是他們的
理論和數據,很多是通不過嚴謹的科學要求。結果是令到人們以為基督徒都是反科學和無知的。他們常犯的錯誤,是拿著一些未經證實,或者已經被否定的科學報
告,甚至只是傳說,來大做文章,支持他們的「年輕地球」理論。以下是兩個海尼夫先生文中所提到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在七十年代,有基督徒拍電影,宣稱在美國西南部發現了人和恐龍的足印共同在一起。這
「證明」了人和恐龍是同一時間在地球上生存的。但是進化論卻說人和恐龍生活在兩個非常不同的年代。於是,這發現「推翻」了進化論。這個「發現」,被基督徒
廣範地引用來支持創造論。甚至我非常尊敬的梁燕城博士,也在他的書和講座中也引用過這個例子來反對進化論。

  事實上,從來沒有證據顯示出,和恐龍足印在一起的其他「印」是人的足印。到了八十年代中,有幾個
科學家深入的研究,完全否定了這個「發現」,「創造研究學院」自己也被逼收回這個「證據」。但是,他們廣範地引用一個未經證實的「發現」來支持自己的理
論,到後來卻要改口,這種態度令人以為基督徒就是這樣「兒戲」的。關於這個故事,可以參考李志航博士《科學對基督教的挑戰》(雅歌出版社,1993)一
書。李博士是一位基督徒科學家,他的文筆非常容易明白,很適合科學背景不強的讀者。

  第二個例子,是他關於利用海洋中不同金屬的含量,來計算海洋和地球的年齡。這個方法的理論是樣的
﹕海洋中所有的金屬,都是由河流沖入來的。只要量度河流將金屬沖入海的速度,然後和海洋中金屬的含量比較,就可以得出海洋的年齡。在百多年前,就有人用這
個方法,計出海洋的年紀大約有八到九千萬年。當時也假設地球的年齡和海洋的年齡差不多。「科學創造論」的支持者,就捉著這一點,來否定現在主流科界所相信
的,地球年齡在五十億年左右。當然,「科學創造論」者並不是相信地球是八到九千萬年老,他們只是希望能夠打倒主流的科學理論,然後再建立自己的權威。

  其實,海洋中的金屬含量,根本不能用來計算海洋的年齡。更和地球的年齡完全沒有關係。金屬流入海
洋之後,會通過不同的方法被移離。例如沉澱,化學作用,生物的吸收等。上面所描寫的方程式,只能計算到在平衡狀況下(equilibrium
condition),不同金屬在海洋中的「停留時間」(residence time)。這個例子可以參考 Van Till 等所寫的Science Held Hostage(Intervarsity Press, 1988)一書。

  更令人反感的,是到現在還有基督徒,不知是無知還故意,在沒有或者不能提出反駁的情況下,繼續引用這些資料。就如我在網上回應海尼夫一文時問,他們要「護教」還是「滅教」?

結論

  在極端的「無神論」和「創造論」中,其實有一大段空間,可以讓基督徒同時接受有神論和目前的主流
科學理論。希望每一個基督徒都能夠自己去研究和思考這個重要的問題,不要被人牽著鼻子走。(也包括我在內,我最高興的就是如果你在深入研究後,能找到確實
的數據來推翻我的論點。)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講場,二○○四年八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