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陶君行:反日運動不堪一擊

近幾個星期,席捲全國的反日浪潮終於湧到香港,令沉寂一時的反日運動,再次掀起港人久違了的民族情意結。現成的活生生教材,相比電視台不停播放的「心繫家國」片段,反日運動更具潛移默化的愛國教育作用。

由過去到現在,反日運動的意義是甚麼?是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復辟?是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抑或反對日本當權者無視史實,篡改教科書,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罪行不知悔改?無疑,這些運動訴求都是主體方向,即不少參與者的所謂「主題」。

然而,「主題」的背後是甚麼價值及信念呢?一句話,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而已。我們要求日本政府以史為鑑,不再重蹈戰爭的罪行,目的不外乎防止戰爭濫殺無辜,大規模地踐踏人權。

因此,從尊重人權的基礎上,「反戰」或「反日」才有道德價值及現實意義,否則打着民族主義旗幟的愛國運動,便是漫無目的的空喊口號和情緒發洩,不但潮流一過便拋諸腦後,更會導致「以暴易暴」的報復行徑。

對現今的中國人而言,反日運動的深層意義更值得反思。當我們要求日本右翼分子尊重史實,以史為鑑的時候,我們又如何看待自身民族的歷史?這不是甚麼「外侮當前,中國人本應一致反日」,更不是將「反日」轉移為「反中央」的離題,別有政治居心。若果中國跟日本當權者一樣,扭曲及隱瞞歷史的真相,我們有何資格向日本說三道四,要求人家尊重歷史?這種五十步笑一百步的舉動,令我們無法站在道德高地,批判及譴責日本人篡改歷史,反日運動不堪一擊。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及四名前學聯成員,因重申提出中央要正視「六四真相」,而被辱罵及攻擊,便是今次反日運動的最佳反面教材,令人不寒而慄。中央政府可以將鐵證如山的「六四大屠殺」稱為「六四風波」,對比日本右翼人士將「南京大屠殺」改為「南京事件」;又或將「命令解放軍入城濫殺示威者及平民」辯為「廣場沒有死一個人」、「平息反革命暴亂」,即與日本人將「入侵」改為「進入」如出一轍。

由此反映,史實從來都由當權者肆意詮釋,轉化為統治工具,為政治需要服務,今日日本右翼如是,中國當權者亦然!

陶君行
蘋果日報     200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