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馬家輝: 強政勵治尚待實踐 鏹政吏治先引疑心

明報   馬家輝
2005-08-23

--------------------------------------------------------------------------------
 
筆陣
強政勵治尚待實踐 鏹政吏治先引疑心

--------------------------------------------------------------------------------
 
曾特首最近說了一句「兩年時間太短,很難施政」,乍聽只屬一時憂懷感觸之言,細想卻亦不無耐人尋味之處。

兩年時間是否太短,當然視乎執政者所欲施的是什麼政,以及在什麼環境下施政,若能掌握精準,700多個日子已可做到不少建樹,而更重要的是,執政者於上台之前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的任期到底有多長有短,然後以此時間坐標為基礎,盤籌策劃,展步前行。這是民主政治的最起碼遊戲規則,特區首長雖非經由民主產生,但在任期時限上,終究有個清晰的起始,曾蔭權爵士在6月競選時對經由人大釋法所定的兩年之任從未有過半句抱怨,反而積極奮發、許立宏願、廣訂目標,可見他早已明白並接受這遊戲規則,如今,忽起慨喟,或許只應被解讀為一句政治語言,潛文本就是說,必須再給我5年,我手上的工作才可做得完、做得好。

這樣的政治言語在民主世界絕不罕見,英美領袖以至台灣的總統選舉在爭取連任時,便經常以「施政需要時間」之類理由來表達一任之期並不足夠,呼籲選民把票投給他,讓其有以為繼、可竟其功。這陣子特區媒體不斷猜度分析誰會或不會出馬競爭特首寶座,曾爵士聽在耳裏,未必不會酸在心底,從而吐出一句接近日劇《神啊,請多給我一點時間!》的吁嘆,這可能不算是正式的連任競選宣言,卻極可能是在日忙夜忙之餘的心情宣泄,唯望港人聽到,更祈求北京聽見。

曾爵士於兩年任期內應該做些什麼?先撇開坊間輾轉盛傳的「三大任務」(收拾港台、控制廉署、制服民主黨)不談,且就特區內部的發展脈動而論,不管誰人坐上特首之位皆須面對一條頗為清晰的工作主線,那就是,應該盡快在建華八年的頹垣廢墟上推動「社會和解」,讓香港市民在過去的愁怨與憤慨裏站起、走出,共同迎接2007年及其後的激變化。具體析之,曾特首有充分理由率先細心處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制發展,二是西九工程,三是經濟復蘇。這三者既是董治時代的殘留物,卻亦是最足影響「社會和解」的大平台,因為政制發展直接關係到左中右政治勢力的合縱連橫,步伐是快是慢,政治精英在這平台上寸土必爭;因為西九工程屢被標籤為繼數碼港之後的另一場官商勾結,建設是成是敗,文化精英在這平台上火眼金睛;因為經濟復蘇涉及特區市民的生活福祉,結局是吉是凶,近700萬人在這平台上日思夜想。這三項工作像保齡球上的三個黑洞,誰能把它們牢牢抓穩並把球準準拋出,誰便是讓人擊節鼓掌的政治家。

自詡為政治家的曾爵士想必亦明此理,也必在10月的施政報告有以回應,但問題是,正像打保齡球,如果球手尚未有機會把手指插進球洞以展示精湛球技,反先經常裝腔作勢地伸伸腿、彎彎腰、揮揮拳,在球道旁邊露出愈來愈多的突兀姿勢,那便不能不讓觀眾替球手感到難堪與憂慮。這陣子以行政長官命令形式批准的所謂秘密監察即為壞動作的好例子,這項命令已被兩個律師公會批評為越規之舉,特區政府卻仍空言「有足夠的法理依據」,難免令人聯想到第23條推動立法之初,以至人大為特首任期釋法之際的雷同情,建華之亂餘悸猶存,蔭權之治一旦草率,豈不容易令期待中的「強政」變成現實中的「鏹政」,有如把一樽硫酸鏹水朝香港市民的臉上潑去,再次令人痛不欲生?此外,曾蔭權治下的特區政府經常出現被批評為「繞過立法會監督」的各式小動作,諸如修建官邸,又如任命愛將,統統顯現了幹吏急於求成而慣鑽空子的心態取向,豈不令人擔心幹吏最終變成酷吏、「勵治」最後變成「吏治」?至於周一嶽局長在毒豬、毒鰻、毒魚等事件上進退失據,「『鱷』豬大戰」和「魚『鱷』大戰」皆反應遲鈍,亦足令人恐懼他所輕輕提出的醫療保險制度將因處理不慎而演變成一場打劫中產的重重災難,屆時,「社會和解」未成,「社會分化」先至,恐必成為政府施政的負資產,豈容曾爵士不飛身撲出喝止?

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把不該做的事情放下,香港市民肯定不會只支持你出任特首兩年。曾有人問美國棒球明星楊貝拉的贏球之道,他謙虛地回答:「我只是不犯不該犯的錯誤。」與其感嘆任期太短,曾蔭權爵士不如認真想想,如何避免自己打敗自己。

馬家輝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