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09七一遊行小記 (中. 訪中醫師)

離開維園,步過電車路,便要轉入禮頓道與伊榮街。若是平日,這樣的距離不過走十分鐘,可遊行日子,走走停停的,竟花上半小時以上才走上 (正好用來攀談吧)。身旁的是中醫師隊伍,幾位四、五十歲的先生在把一瓶瓶小小的藥油連單張派發給遊行人士。藥油名字是「怡興百花油」,紙盒跟另一牌子相若,只是內裡瓶子蓋是紅色的。拿來聞一聞,很強薄荷、樟腦味。大概中醫師已預期天氣酷熱,派藥油好給大家提神醒腦,亦算體貼。跟當中一位五十來歲,身穿卡其服,頭戴卡其鴨舌帽的先生閒聊 (後來得知是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

先生講解今回遊行的目的,是為了抗議政府的中醫政策在不斷扼殺中醫業。事緣99年時,凡中醫連續行醫15年,便可成為註冊中醫 (可發病假紙) 。然後的政策,便是一步步提高門檻,逐步加上審核、考試等各種關卡。初聞這樣的門檻,我心想你們還是硬著頭皮考上吧。可醫師隨即解釋,他們這些醫師,很多都是專職於某些科的,如跌打專科,而考試可需要考近廿科 (兒、婦、骨、內…),他們很多已是五十多歲了,本應把他們所學傳授給下一代,而不是把時間花在應付這些考試上。確實,他們一把年紀,離退休不遠,被迫學上一些用不上的知識,何苦呢?政府要做的,應是把他們各家所長匯聚合攏,好為香港的中醫發展建立鞏固基礎吧!

談到傳承問題,醫師對香港政府的政策也是極為不滿的。因為香港現有三間學府提供中醫課程 (港大、中大和浸大) ,然而香港卻是沒有一間中醫學院的。我提出香港的中醫生是不是會到國內的中醫學院投考,像中山醫學院。醫師回答近年國內中醫科畢業生也飽和,內地的醫學院也只能吸納內地醫科生,基本是不吸納香港的。對醫師的答覆,我感到吃驚。因為醫科生最重要的學習過程是實踐,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必須有段長時間浸淫,並有一位經驗老到的「師傅」帶著,才可以學有所成。

醫師也指出,中醫是很重視經驗的,望聞問切,在他那種水平,基本上透過看看臉色身體,聽聽說話聲音,便能判斷身體狀況之七八。這種經驗,是要經過長時間積累而成的。

那麼,中醫科生完成學業後可以做甚麼呢?醫師回答小數找到人帶的,像父親也是醫師的,便可繼續學習。而其他找不到醫師帶的,部份便去了涼茶鋪。我心中一突,花十多萬學中醫,最後竟是去了涼茶鋪?這個政府真是太過份,糟蹋人才。

我問政府不是曾經提倡中藥港,要發展中醫業,要培養中醫人才的嗎?兼且整個西醫理念也在發生轉向,越來越重視從宏觀角度看疾病問題,中醫不是早著先鞭,更應把握現有優勢嗎?醫師也指出中醫在處理疾病上是優於西醫,西醫就是強把問題細胞除去,結果卻是病患往別處逃,對病人不好;而中醫著重固本,培養正氣,再慢慢把疾病逐點削走排出。西醫現在才開始重視的療法,中醫已有很豐富的傳統。只是對於政策的落差?醫師也只能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