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founded and Lost

編按:在網絡上找到這篇文章,感覺十分清新,可說是對近日文化藝術區熱潮的回應。我有一朋友也住大坑,曾到訪他家,的確領略到一點作者的感覺。

幾個月前,曾經每天都經過的街角開了一間 cafe ,我在想有誰會在這裡喝茶餐廳雙倍價錢的咖啡。直至理髮時看雜誌,得知原來大坑被標榜為潮人租住熱點,才恍然大悟有這樣一個咖啡的市場。我天真地以為有條夜龍,應可當作聖火令,防止大坑變成另一個跑馬地;但原來即使這世界無地產公司,仍有文化團體藝術族群為大坑帶來生活新一章。

大坑位處港島最繁華的銷售區銅鑼灣的邊緣,區內大都是一些低密度的唐樓租金相對較低,兼且保留了不少舊日香港的氣味:蓮花宮、虎豹別墅、聖瑪加利堂、舊式士多、大排擋、典型的社區影帶店、單車店、路邊的街士檔口...近年被不少文化藝術工作者甚至廣告製作公司的進駐,而因應文化藝術族群的生活模式,近日已開始出現了像 cafe 一類衍生的商業行為,因此初步已形成了一個小小文化社區的雛型。雖然隨著市道的復甦,大坑或早或遲無可避免地會遭到地產公司開發,但當這一天來臨之前,我們按照現時的軌跡去看看究竟大坑可以發展成怎樣的文化社區?

《茶杯》如是說。為什麼大坑要變成一個文化社區?為什麼要出現了 cafe 這類照顧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工具,一個文化社區才叫成形?這幾年眼見百樂和新都戲院這兩大門神都重新發展,也不是無預料過大坑的轉變會逐漸加速。但要數到使整個氣氛出現明顯改變,這間開在中心位置的 cafe 功不可沒。你可以說,因為有很多文化人住在這裡,店舖類型因應轉變實屬平常事,這並非我等小市民可控制的供求。但如果說開了間 cafe 有助建立一個文化社區,我就很懷疑為什麼要選中大坑。

大坑人即使搬走了都惦記於心的,是兩條巷的車仔麵檔與民聲的咖啡奶茶。要喝雙倍價錢的咖啡,我們會記得有個近鄰叫應有盡有銅鑼灣。我們去銅鑼灣,會自動自覺裝身;在街口飲杯熱鴦,踢對拖鞋便算;但你會否踢對拖鞋去一間偽歐陸情調的 cafe?還是會因為見到鄰桌 15 度都著件 North Face 又揹了個的骰 LV 或 Porter 袋,而不甘示弱,連落樓買個外賣都來個全副武裝?

大坑人草根,因為真正很有錢的住在大坑道而不是大坑。你看見大坑車房多得離譜,就應該嗅得到有錢人的氣味應在不遠處;他們會光顧車房,但不會與車房同住。住在大坑又花得起錢的,很大部分是對旺中帶靜趨之若騖、而又崇拜消費與銅鑼灣所以遷入的新生代。你說為了他們開一間 cafe 很有文化;我就不明白如此開發一個新的消費市場,與唯利是圖的地產商有什麼分別,甚至還值得打著文化社區的旗號去提倡。

同期《茶杯》訪問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他說他認為香港的精英太國際化、太西化,忽略了普羅大眾的本土文化。大坑作為一個比銅鑼灣為舊而又封閉的社區,我們有什麼屬於自己的文化?我答不上來,但我相信我們的文化不會是要如茶杯所提議:加些 gallery 設計公司廣告公司總之係做 creative 既,便可以變成舊宗主國首都的 East End 或東京的南青山。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坑不可以是一個安靜的住宅區?為什麼香港的多元化,不可以是銅鑼灣國際、北角福建、跑馬地富貴人家,各區分工合作;而是要提議把中西日老香港在大坑 mix and match 成一個半桶水的四不像,賜其名文化社區,磨滅這小區本來就有情調的氣氛?

如果下個月又有一間唐樓閣樓變成了咖啡室,再下個月又有另一間新開張...請告訴我為什麼我要捨棄原汁原味的老式豬肉店和車房,去換這種量產而造作的人工化詩情畫意。這裡不是土瓜灣空置的牛棚,這裡每橦唐樓都有人住上了三四十年,文化社區的提議又有沒有照顧這班人,避免影響他們的生活?如果大坑文化人這樣多,當中有幾多人知道為什麼這裡叫大坑?填海的界線從何處開始?未上樓前大坑人住什麼房子?大街的店舖有什麼轉變?為什麼大坑一部提款機也沒有?這些文化人會幫襯華林洗染抑或恆隆白洋舍?幫襯民聲嗎?幫襯民聲是因為它新舖有搶眼的招牌,因為 milk 話 wyman 都好鐘意,還是因為夠潮?

如果大坑文化人這樣多,他們搞的是什麼文化?與大坑關係何在?如果平租的是天后,他們會留守大坑嗎?大坑除了製造住得好近銅鑼灣的虛榮感之外,對這樣多的文化人來說其他意義是什麼?市中心難得有一處無論建築與民生皆相對地完整保留舊貌的舊區,為什麼不讓它做它的老香港,而要讓各國不同文化人進駐,要它變成文化創意的實驗室?

其實都沒有如果,這一切皆由市場決定,而且已準備就緒,我大概只會嘆句可惜;但當文化界報導這件事都顯得興緻勃勃地支持,我便有點意外。我並不是常看《茶杯》,也無意踩台(但我估編輯應該要細心一點:我就覺得台北市文化局長的立場與大坑一篇南轅北轍;還有,上面所引無經刪改的一段文法錯處多得離奇)。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一個大坑人怎樣看這一切。愛悠閒地去 cafe 的文化人,怎麼你讓我覺得你們在我家殖民?

文/解放北路
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

《文化起義》讀書會/阿丙
拒絕三揀一 西九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