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集思:期望一份公義的財政預算案

集思:期望一份公義的財政預算案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單從近幾個月來的新聞可見,裁員、減薪、公司倒閉結業的消息接二連三,令社會各階層人士均被波及。其中申領失業及低收入綜援數字在過去三個月持續上升,反映金融海嘯已令不少基層人士失業或遭到減薪,經濟陷入困境,極需社會援助。部份人士亦因金融海嘯淪為負資產,以致生活質素每況愈下。政府預期金融海嘯影響將會進一步惡化,並預期失業率及負資產數字會持續上升。因此,為基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更形重要。

財政司司長將於二零零九年二月廿五日公佈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我們期望政府在巨額財政盈餘及儲備下,可有具體的方案,以紓解民困,讓基層市民及其家庭在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下,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以面對未來更嚴峻的經濟挑戰。

金融海嘯充分揭示香港不能單單依賴金融業務的發展,政府應發展社會多元化的工種,使弱勢社群的生計可得到保障。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務是要發展本土經濟產業,為本地工友提供更多職位,創造就業機會,並以此帶動社區發展及就業增長,以避免失業率大幅上升。

為緩和市民的生活壓力,渡過未來數個月的艱難日子,政府有必要實施退稅、削減薪俸稅、寬減地租差餉、增建公屋、發展本土社區經濟等措施。此外,近年本港公共事業,如九巴、兩間電力公司、鐵路公司等,在巨額盈餘下,年年加價,有的甚至取消票價優惠,這變相令市民雪上加霜。為此,政府應對公共事業加價和市場壟斷作出合理的監管,以免小市民苦上加苦。

事實上,去年平安夜,陳日君樞機向教友所發出牧函中指出,金融海嘯的原因,亦源於有不負責任的官員,沒有監管好金融市場,金融運作已經變成不是支持真正的經濟,而是無良的操作者,製造有毒的產品。因此,面對如此「殘局」,政府實有責任為社會提供最後的安全網,以負責任的態度作補救措施。然而香港政府近年不斷削減綜援金額及收緊領取的資格,令綜援的安全網功能日益減少。使有需要之人士得不到適時的援助。為了解基層市民生活的實際需要,政府應儘快進行「基本生活需要」調查,並檢討調整綜援的基數,以實際措施協助成年失業人士重返就業,重過有尊嚴的基本生活,是普羅大眾市民所希望見到的。單靠幾位司長在電視機和記者鏡頭前消費,鼓勵市民購物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而且看在貧窮的市民眼中,既「風涼」亦諷刺。

回看去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所提的建議只有利於商界,直接降低公司利得稅稅率、寬減或免收各類商業稅項等措施便佔了216億1,000萬。而用於支援弱勢社群的預算只有56億7,700萬。我們不願再見到政府在經濟困境時,仍只口號式地提出「維護弱勢社群」的口號,卻只提供小恩小惠,並拒絕從制度、結構層次等改善弱勢社群的處境。

作為基督徒,我們深信社會資源分配應以分配公義、公平作為指導原則,尤其在困難的時刻,我們更應該對邊緣弱勢群體提供額外的支援。期望市民在港府的帶動下,能以團結而非分化的態度共渡時艱。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指出:「國家有職責去監視督導經濟方面人權的執行情況……(但不需)直接控制一切經濟活動又限制個人的自發精神……理應創造合適的 條件去推動商業、保證就業;刺激那些有所欠缺的經濟活動並在需要時加以扶持。再者,某些壟斷集團的行為,一旦構成發展的延誤與障礙,即應受到國家的干預……國家在遇到社會或商業過弱、或不足以應付當前任務時,可暫時取代其功能……惟應盡可能短暫。」(《百年》通諭:48)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