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這一代實習生


2008年香港有大概15,000個大學生畢業,估計今年也差不多。剛公佈的財政預算案,撥款1.4億推行大學生實習計劃,希望讓大學生「擴闊視野,增加歷練,為工商界培育人才」,預計有4000名畢業生受惠,佔總數大概三成。我想寫的,就是這三成人,以及小弟的遭遇。

由吹風的那一天開始,不少大學生也不滿意這個措拖,覺得不能幫助他們就業。曾司長也不忘苦口婆心勸大學生「不要斤斤計較,即使沒有人工亦應去做」,希望學生在未找到工作前,先體驗一下工作情況,或者接觸內地企業,長遠來說也是好事。人事顧問也幫政府補一針,說大學生不要大賞頭,不要期望月薪過萬,七千至九千元才算實際。一唱一和,把人工和人心也唱淡了。

錯誤的假設
這幾天細想,其實這個計劃是基於一大堆假設:
1. 宏觀經濟會在一兩年內轉好,屆時勞動市場自然能吸納這批畢業生。
2. 不論依靠工作收入或者積蓄,父母或其他家人能在實習期內有能力繼續供養子女。或者自己有能力供養自己。
3. 實習職位能夠增加畢業生的工作經驗,有助日後找工。
這個構想還基於另一些假設:
4. 公司不會一邊請實習生,一邊裁走現職員工。這樣才不會推高失業率。
5. 公司不會把實習生報酬變成日後長工報酬。
6. 政府願意延遲借了學生貸款的學生還款。

除了第六點外,我相信所有假設也沒有效。剛剛才聽到新聞說金融海嘯有二部曲,發源地在歐洲。假如說兩年後才開始好轉,我們就要經歷三年低潮,一出閘就脫腳。再者,連有高學歷高知識高技能的白領也中招,連父母的事業也難以估計,供養子女還能說是理所當然嗎?遇著良好僱主,畢業生可能學有所成,還可以轉做長工,薪酬又不止四千元。如果僱主得過且過,甚至存心聘請廉價勞工,勞福局會處理嗎?政府會否 / 能否監察實習職位的質素?太多的不明白。

一代人的經歷
我這一代香港人,「我的志願」是用來應付老師或者面試,踏進大學,沒有甚麼理想可言,只希望乘著經濟好景,希望找一份不委屈自己又薪酬不錯的工,不算得上甚麼好高驁遠。今時今日呢個搵工態度唔係路。當聽到越來越多人的仕途不順遂,或者工作內容沒有想像的那麼好,自己就會調節預期職業。有工做已經要切酬謝神恩。與上一代人的畢業經歷的另一個差別是,我們大學畢業之際,父母漸漸接近退休年齡。我們很快就要供養父母,如果大學唸的科目不是跟香港大勢相合 (例如金融地產會計),或者「好talk得」,那麼我們就會變得實際。想當年,畢業生的父母大多都是四十多歲,加上子女數目多,父母生活擔子就可以攤分,那時便是家庭收入最豐盛的時光,畢業生也不趕急找工做。陳惜姿說得對,要浪漫,也要有條件。

這是我的處境,我也相信這是一代人的處境。未來幾年人工也不會高到哪裡,但衣食住行等開支卻難以再壓縮,儲的錢有限,又要償還學生貸款,就算用剛才的樂觀估計,也要等三年大概27歲才開始儲錢,何時才能足夠供首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未來十年大抵要住在父母家,又或者苦苦地等公屋。雖然自己擁有一層樓不是成為成人的唯一指標,但成為成人、獨立的過程會較以前漫長得多。

感恩,我此時此刻有工作,有個家,間或可以外出吃飯,參加與求職不相關的研討會。也感恩我的薪酬不高,又不是中產,我才會體會到我們這一代青年人的憂慮。

A Tale of Two $4000
2003年,政府為了應付大批中學畢業生,推出了一大堆短期就業計劃,其中一個叫青年大使,在社會服務機構任職,增加工作經驗,月薪四千元。小弟也有幸當了一段短時間,而且是等待讀進入大學的暑期工 (換句話說,是趕絕了一位真的想爭取經驗的中五畢業生的工作機會)。在市道好的2007年,這個職位的月薪加了,而且開創了「正式」的,月薪八千元的活動工作員,為期三年(!)。2009年,政府推出了實習計劃,無獨有偶,又是四千元,對象卻提升至大學生。想不到,大學生也要人家打救,那麼剛失業或長期失業的中老年人呢?

參考資料:
大學資助委員會 〈按修課程度及院校劃分的教資會資助課程的核准學生人數指標:2006/07 至 2007/08〉
http://www.ugc.edu.hk/big5/ugc/publication/report/figure2007/figures/18.pdf
星島日報 〈3000臨時職位救雙失 筍工薪八千副學士也心動〉 2007年10月12日
明報 〈畢業生的負擔〉 陳惜姿 2008年11月29日

圖片來源:http://www.arthur.hk/blog/uploaded_images/IMG_6025s-7189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