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卡.波蘭爾的<<大變革>>: 重新審視經濟學

什麼是經濟學? 對所有修讀過高考經濟科的學生, 這問題尤如ABC般, 隨口便能回答. 教科書開宗明義便告訴你, 經濟學是關於人類如何爭取最大利益的學問, 而且根據假設, 人是自私的. 基於一系列的假設, 經濟學不難得出一個結論: 市場是最佳的制度, 因為只有市場能讓所有人自由地爭取最大利益, 達致最佳效果. 任何政府干擾都是罪惡, 它只會導致貪污, 資源錯配. 政府唯一應該做的, 是令市場更有效的運作, 即所謂降低交易成本也. 所以, 經濟學不需, 亦不應有政治的存在. 政治的角色只為次要.

現時香港所有的精英, 政商界管治階層, 大學內的商科尖子, 無不視此為金科玉律. 他們都是張五常的門生, 高考大學時把這套經濟學背誦如流. 香港社會普遍反對最低工資, 擔心福利主義, 商界抗拒政府規管立法, 視資本主義為絕對價值, 主流傳媒歌頌自由市場, 未必無因.

但這是否真理? 又或者, 政府應該讓市場自我運行不受干預嗎? 社會要承受的後果是什麼?

卡波蘭爾(Karl Polanyi, 1886-1964)的著作<<大變革>>(The Great Transformation)定能要我們重新審視經濟和政治的關係. <<大>>的研究背景為一次大戰前後. 一次大戰前, 自由市場主義踏入光輝時代, 歐洲各國奉行"小政府", "無為而治"的政策, 社會各領域皆以市場原則運行, 人民毫無福利保障. 金本位制遍及全球, 國際貿易總額巨大. 當時, 歐洲乃至全球經濟繁榮增長. 身處於當時的人民, 理應生活安穩, 享受經濟成果. 但事實是, 自由市場給社會帶來的壞衝擊十分巨大. 人民當時飽受失業, 工資低工時長之苦, 生活無有保障. 自由貿易和金本位制令貨幣急速流走於各國, 國內物價大幅波動, 更多的是嚴重通縮. 自由市場帶來的經濟不穩和社會動盪史無前例.

一次大戰後, 因自由市場操作過度, 導致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 自始, 社會力量開始反彈, 要求各國政府實施各項保護主義政策, 保障人民生活, 廢除金本位制, 築起貿易壁壘. 奉行大國家主義, 控制市場的政府紛紛上台, 如德國納粹黨和意大利的法西斯. 英國工黨勢力亦於始時日益擴大. 各國政府經濟上的競爭加深彼此仇恨, 連同其他政治因素, 二戰爆發.

<<大>>一書告訴我們, 經濟學的假設 - 人是自私的, 所以自由市場是好的, 其實不能成立. 因為經濟學的研究把社會及政治因素拒諸門外 將所有問題過份簡化. 正如卡波蘭爾說, "Laissez Faire was planned". 沒有政府的肯首, 社會及政治的相應條件, 自由市場必定崩潰, 引至大災難. 古典經濟學其實正正視經濟活動只為整個社會的一小部分, 而非Economy runs its own course. 這亦帶給我們令一問題, 政府的責任是什麼? 經濟學者會告訴你, 政府不應做些什麼. 但事實上, 人民會告訴你, 政府要保障人民生活, 社會穩定, 要好好控制市場, 否則會對社會帶來極壞影響.

各國政府面對全球金融海嘯, 正全面審視橫行30年的新自由主義經濟. 制定緊急經濟救亡措施時, 都十分重視社會的需要, 不得不放棄以往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如"Buy American", "British jobs for Brits". 新自由主義的龍頭大哥英美已如是, 作為過剩資本散貨場的香港, 還抱殘守缺, 死守以往一套所謂的"積極不干預", 儉財如奴, 不敢大刀闊斧推行福利改革, 打破寡頭壟斷, 大開財源支援低下層生活和中小企, 乃自取滅亡, 不可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