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特區十年史 - 1.7 南柯一夢 (連載中)

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1.7 南柯一夢

雖然政府推行了一些紓困措施,但這些措施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止痛劑,長遠來說還是要靠香港本身的實力,才能走出低谷。碰巧董建華是一個「大有為」的領袖,主意多多,目光「遠大」,決心改造香港以迎接廿一世紀的挑戰,於是他忙著替香港尋找「定位」,推動香港發展這樣那樣的新行業和新項目來振興經濟。只可惜與其說董建華努力為香港開創一片新天地,倒不如說他是病急亂投藥,各項大計根本沒有縝密的籌劃。他邀請了歐美日跨國企業高層為香港把脈,聽取專家精英的意見,然後便指點江山,拋出一個接一個的美麗「願景」,教下面的公務員不知所措,既不懂得如何達成目標(墨守成規的官員怎會懂得做生意?),心裡也質疑這些計劃不切實際,只好陽奉陰違。這樣下來,各項計劃的效果自然虎頭蛇尾,毀多於譽。人們不禁覺得董建華掌舵下的香港,在茫茫大海裡迷失了方向,只有乾著急。

眾多鴻圖大計裡,最為人熟悉,也是最為人詬病的,莫過於提倡發展資訊科技業。董建華九七年宣讀首份施政報告時,除了提出「八萬五」十年建屋大計,還花了不少篇幅提及資訊科技,好像為推動這門新興行業而設立新的政府部門,以及成立「創新科技委員會」。政府還為了提倡電腦教學,為學校搜購大批電腦。後來董建華更在九九年初宣佈在薄扶林興建「數碼港」(Cyberport),欲以低廉租金吸引微軟(Microsoft)等跨國資訊科技企業到香港投資。其時香港剛經歷了樓市崩潰,也正值全球科網熱方興未艾,董建華倡導的高科技工業,看來是黑夜裡的明燈,經濟轉型的寄望所在。一些人更狠批昔日靠炒賣賺快錢、所謂「high tech揩野,low tech撈野(高科技自找麻煩,低科技才可撈錢)」的心態,呼籲大家是時候幹實務、辦實業了。

可是有識之士已提出警告,香港缺乏科技人才,更沒有國防工業來支撐,未必適合發展高科技行業。不過相比之下,最糟糕的是新設立的「數碼港」,鬧出「官商勾結」的指控。事緣政府不經公開招標,私下把「數碼港」的經營權批予首富李嘉誠的次子李澤楷開設的新公司--盈科數碼動力(盈動),而李嘉誠跟董建華交情非淺,遂有私相授受之嫌,惹來其他富商暗暗不滿。

不管怎樣,政府提倡的資訊科技業,最後演變為地產富豪藉機撈錢的玩意,趁著全球湧現科網泡沫,成立掛名搞科技的子公司,然後分拆上市,從公眾的口袋刮去一大筆。結果科網泡沫在OO年爆破,不管是政府的鴻圖大計,還是上市公司的瑰麗遠景,通通幻滅。從此董建華不敢再提起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資訊科技)二字,香港經濟轉型到資訊科技業的宏圖也就「不存在」了。大地產商的IT子公司也紛紛轉型,另求賺錢門路,甚至脫離資訊科技本業。政府重點項目「數碼港」對刺激經濟起不了多大作用,裡頭的商業大廈出租率在落成後兩年仍達不到一半,遑論像美國矽谷或台灣新竹科技園那樣,替香港發展一門新的支柱行業。反而毗鄰「數碼港」的豪宅「貝沙灣」讓李澤楷賺個滿堂紅,還因此多了一家叫「盈大地產」的上市公司。從此以後,「數碼港」給公眾譏為「地產項目」,三年來的高科技夢,就這樣付諸東流。不久以後,連替董建華的科技夢出謀獻策的前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校長田長霖,亦黯然離世。

除了資訊科技業外,董建華尚有不少宏圖大計。他在最初幾份施政報告內,「欽點」了多個他認為具發展潛能的行業,著下屬多加推廣扶持,以催谷香港成為國際中醫中藥中心、世界一流的設計和時裝中心等,好使香港成為可以媲美紐約和倫敦的「亞洲國際都會」。不過「數碼港」的教訓歷歷在目,董建華夢想的「中藥港」、「時裝港」甚至「鮮花港」,也只是「大隻講」(胡扯一番)而已。這些項目既無效果,籌備功夫不是混亂不堪,便是敷衍了事。例如政府為了發展「中藥港」,便在大學開設中醫課程,培訓人才,但到頭來卻沒有就業出路配合,承諾五年內在公立醫院開辦的十八間中藥診所,因財赤所限而只是開設了三間。還有一些計劃一直只聞樓梯響,像硅港、郵輪碼頭、漁人碼頭、無煙新市鎮等,不是遙遙無期,便是胎死腹中。哪怕個別項目終能「上馬」,如新成立的「科學園」,對經濟貢獻極微,聊備一格而已。至於備受官員吹捧的迪士尼樂園,因董建華急於求成,政府在傾談條件時「賣大包」,簽下被指是「喪權辱國」的協定,便宜了對方,讓迪士尼不用投資太多便取得幾近一半的樂園股權。這還不止,樂園要花六年時間興建,遠水救不了近火,無法馬上刺激旅遊業,更別說樂園建成後出現虧蝕,損耗公帑。當金融風暴遠去五年,市面依舊一池死水,經濟轉型淪為海市蜃樓,人們不禁對特區政府徹底失望,不再相信董建華能有什麼作為。

(其他篇章見於本人的部落格 http://hk9707.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_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