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特區十年史 - 1.13 逆水行舟 (連載中)

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1.13 逆水行舟

隨著中國經濟抬頭,不單止香港,連帶附近的地區,無一不受這個「黑洞」影響。為此台灣厲行「戒急用忍」和拖延「大三通」,人為地跟市場力量對抗,以免資金和工廠大量「西進」後,把經濟掏空,失去跟中國周旋的本錢。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更直言中國搶走東盟(東南亞)的外資,因此部份經濟領域需要放棄與中國競爭。奈何趕著搭上中國順風車的新加坡,卻在蘇州工業園栽了跟頭,被地方官員戲弄。相比之下,香港得天獨厚,對經濟融合可以少點政治顧忌,背後也有中央撐腰和溺愛,只是董建華治下的香港仍是扶不起的阿斗,今非昔比。

其時中國也從葡萄牙手中,接收了澳門的主權(九九年十二月)。不久人們便拿董建華跟當地首任特首何厚鏵作比較,因為澳門的情形跟香港剛好截然相反。葡萄牙人離去前夕,澳門治安惡劣,黑幫子彈橫飛,失業率也高,找不到工作的工人曾小規模騷亂。但是何厚鏵沒有董建華式的假大空口號,默默為澳門摸索到新方向,藉中國大陸因共產黨教條所限而禁賭,便全力催谷澳門為全中國唯一的合法賭場,並朝美國拉斯維加斯(Las Vegas)的模式發展,搖身一變成為集賭博業、旅遊業、文化創意工業、國際展覽業於一身的地方。O二年初,何厚鏵趁著賭場的獨家牌照期滿,打破壟斷,多發幾個賭牌,邀請美國人競逐。一優一劣,何厚鏵面對本地土豪的手段明顯比董建華高明得多,叫香港人既羨慕彼邦的瑰麗前景,又惱恨董建華的無能。畢竟香港政府談了多年仍未找到經濟火車頭(競爭優勢),還老早就否決藉興建賭場而刺激旅遊業的提議,眼白白讓何厚鏵在數年後撿了個便宜,替澳門找到振興經濟的門路。有人笑言董建華治下的香港比何厚鏵統治的澳門差勁,全因何厚鏵的「華」字旁邊多了一個「金」字,所以能不斷撈金,咱們香港的董建華欠金,於是經濟老是無法復甦,轉不了型。

到了O二年中,也就是香港失業率再創新高的惡劣時刻,人們親眼目睹受金融風暴摧殘的南韓也終於捱到翻身的一天,在合辦的世界盃足球賽上大放異彩,成為史上首支打進四強的亞洲球隊,震驚全球,另一個主辦國日本也要瞠乎其後。連同冒起中的一股「韓流」,好像韓劇《藍色生死戀》(Endless Love)、電影《我的野蠻女友》(My Sassy Girl),以及數首流行的韓語歌,香港人莫不感受到南韓不止克服了衰退,還更上一層樓。事實上,南韓在金融風暴裡莊敬自強,危難中國民團結地齊齊賣黃金來救韓圜匯價,劫後政府亦能敢於向現代(Hyundai)等大財閥(chaebol)開刀,給中小企業開拓生存空間(部份改革其實是怯於國基會的壓力)。就算是國家足球隊,南韓在九八年世界盃慘敗荷蘭零比五之後,亦能不恥下問地向荷蘭人請教,請來當年大勝他們的神奇教練軒迪克(Guus Hiddink)帶領球隊,成功在四年後創出神話。相比之下,香港在金融風暴過後卻是漸走下坡,娛樂事業日漸衰落(詳見第七章);「官鱷大戰」其間則有本地財經界人士做「內奸」,站在特區政府的對面;董建華亦遭批評給被大地產商牽著鼻子走,貧富更加懸殊,中小企業亦越來越難做生意。眼見南韓人火鳳凰重生,在球場內外創造了奇蹟,普遍香港人佩服之餘,也孤影自憐,哀嘆香港成為唯一一個仍未擺脫金融風暴的地方(一、兩年後世人才發覺南韓的復甦只是虛火),一些本地傳媒更在世界盃後追訪南韓成功翻身的故事。

到了最後,連香港人不大看得起的泰國,也擺脫了金融風暴的打擊,教人無地自容。事緣九七年金管局為了阻止金融風暴掀起旋渦,曾參與國基會牽頭的多國援助行動,向泰國借出十億美元。沒多久行動失敗,香港也自身難保。事後差不多人人都在揶揄任志剛後知後覺、不自量力,並質疑泰國還款的能力,總是自大地說這十億美元根本是「丟到鹹水海」(拿不回來)。可是最終人家沒有賴掉香港借出的貸款(泰國實際只拿了其中的八億多美元),其時更準備提早還清債務,教得悉這宗被低調報導的香港人,羞愧不已。

總括而言,金融風暴劫後的五年,精英們拋出無數振興經濟的方案,卻莫衷一是,始終找不到清晰的方向,令香港只能原地踏步。面對周邊地區的翻身、進步,群眾更覺得香港如逆水行舟,不進而退,被競爭對手甩到後頭,連國際社會也在看扁香港。O二年五月,《財富》雜誌便以「誰要香港?」(Who Needs Hong Kong?)為題,嘲諷香港做不了亞洲的紐約,或許能當得上中國的芝加哥。特區政府既無力帶領經濟走出黑洞,它所能做到的,只有推出一系列的治標紓困措施,嘗試減輕市民的痛苦。

(其他篇章見於本人的部落格 http://hk9707.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_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