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鍾炳霖、林瑞琪:抗毒有責,但學校應從關愛著手

鍾炳霖、林瑞琪:抗毒有責,但學校應從關愛著手

「強制」「自願」驗毒計劃令到學校處於極困難的位置。學校常常提倡關愛校園,但勢將因這項計劃而被迫加入偵訊懲治行列,結果是乖離學校本身原來的目標。學校必須洞悉挽救與輔導,及舉証與懲治乃屬殊途,而學校應堅守其專業任務。

在此必須為教師進言,教改三反五反早已令教師體無完膚,面對突如其來儼似地氈式掃盪的捉人驗毒,簡直是駱駝峰上最後一根稻草。很自然地,直接找尋成藥,就算療效成疑,也當作妙藥靈丹,亦似是理所當然。故此,有聞在給數百老師的簡報會中全體贊成效法國際學校強制驗毒,但查實不同國際學校驗毒運作多樣化;有以憑所謂「合理懷疑」而舉証,有自保地在入學前強制家長簽驗毒同意書,亦有如英皇喬治五世學校先輔導懷疑濫藥學生,然後進行驗毒,來讓學生證明已經戒毒成功,驗毒已成輔導一部份,而非為舉証學生犯錯。輿論常引用的國際學校強制驗毒,究竟知不知道講的是什麼?

醫管局轄下各區有物質濫用診所,為減低標籤及正視問題,將濫用藥物介定為未經醫生處方而服用與病情無關的危險藥物。在一些論壇分享中,發覺很多人不清楚何謂毒、藥物、危險藥物、濫用藥物,以至濫藥成因、緩減濫藥的大環境小手段等,現在這些概念一併被「勵精圖治大龍鳳」的「驗 『毒』」 概括了,矇混了。

濫用危險藥物的學童,背後往往都有許多不愉快的經歷,才驅使他們在這些危險物品之間尋求慰藉。他們的錯拆感多來自青少年重要的生活系統諸如學校、家庭及社群生活。要體會青少年錯拆感,我們檢視我們的社會所給予他們的是什麼就可知道,不用再贅言。消除青少年在成長期的不必要壓力,讓他們能享有快樂的成長過程,才是真正解決濫藥問題之道。

一個關心年輕一代成長的社會,除了能展現《兒童權利公約》的條款涵意外,在制定任何社會政策時,首先就不應忽視政策是否會對青少年重要的生活系統帶來更負面的衝擊。

現在政府試圖以行政手腕去處理牽涉社會人倫,心理創傷及成長訴求的問題,將青少年推到家長、學校以至社會的對立面,徒然使他們更感孤立及無助,而產生更大的不安感,結果是適得其反地迫使他們更容易徘徊於用危險藥物自我麻醉的惡途。相對於政府的校園自願驗毒計劃,目前由社工跟進的輔導模式,對不幸染上吸食危險藥物的學童公平得多。但如強制執行校園驗毒,可預見社工所重視的與受輔導案主之間的專業關係也將被危及。

天主教教區已表達有關意見;社會上對有關計劃的了解並不夠透徹;在這關鍵時刻,我們強烈希望民間組織或有關機構,有必要舉辦公開論壇及其他分享場合。

在社會腦筋熱爆,資訊不全,概念混淆,策略未清,與及尚未能回歸至關愛青少年及兒童,俾能為他們疏解挫折及成長障礙的社會環境下,正委會認為我們應嚴守少判斷,重關懷,以愛心觸動迷途羊兒知返的牧者心情,叫停這無端而匆匆上馬的粗疏計劃。

原文刊於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公教報9月13日專欄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