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內容空泛的「八十後」標籤 (歡迎轉載)

本來並無意參與傳媒低水平的「八十後」炒作,但眼見太多人對這空洞名詞上綱上線,心中為這日趨嚴重的世代分化有感不安,故提筆寫此一文以解內裡煩擾,也望有耳者能一聽、一想。

在高位的第二代人

早陣子跟數位年紀屬「第二代香港人」的「五十後」午聚,不知怎的討論到工時的問題,其實我純粹只是提出香港普遍的工作文化不太理想,僱員很多時也受到不公義的欺壓,如「無償加班」等。可惜,這群身在「高位」的所謂各大公司高層,只懂條件反射式的謂他們當年也是這個樣子,簡直一派胡言!首先,這說法違反了「兩錯相加不等於正確的原則」(Two wrongs do not make a right)。若小芳被強暴,於是她殘暴地殺害強暴者,她的殘暴殺害就算是對嗎?你對被施虐者的反抗之打壓行為又被正當化了嗎?

承上,這群年紀「五十後的」之工時的確可能和我們相若 (不是相當),但他們自身的高薪厚祿已為此作出了補償;再者,位高權重的人責任原來就更重,工時比低層員工長根本正常不過。於是,我問了他們一個問題:「你們中間有誰剛投身社會的第一份工作要像我一樣每天零晨才下班呢 (即使別的行業,當年的工時也比今天短吧) ?」高層們閉口了。緊接著,我指出了他們這「大家都一樣」的說法是不公義的。此時,有一位「五十後的」回應道,「常把公義掛在嘴旁,真不傀是八十後的」。說實在,我差點笑了出來。

不存在的因果關係

身為哲學人,絕少理會言者的背景與態度,我們更著重的是他們的慨念是否清晰,推論是否對確;簡而言之,「真」和「理」才是我們的所求。我真想一問這位「五十後」,剛才的話是甚麼意思。是說凡「八十後」都常存公義?還是暗示只有「八十後」才看重公義呢?你心中難道沒有對公義的追求嗎?字理上,「八十後」是指八十年代或以後出生的人;而追求公義,是一價值取向,我實在不能明白何以一個人出生的年代會跟對公義的追求扯上關係。價值取向,豈會受根本不存在的因果關係所限呢?

在今日的香港,「八十後」一群被某些主流媒體強制地跟「激進」、「憤青」等詞鎖在一起,仿佛所有「八十後」都是蠻不講理的暴民。正如我在 << 鐵路風雲 – 公義之戰 >> 一文中指出,由於個別傳媒不公正的報導手法,加上讀者們那「主流傳媒錯不了」的不思考態度,形成了上一輩的人和所謂「第四代香港人」的對立局面,而這對立情況在「八十後」一詞被廣泛亂用後更為緊張了。

本應屬於同一籠統群體的「第四代」,被媒體分化為「七十後」、「八十後」的,但是除了出生年日之別,雙方真的在意識型態上有重要分歧?七九年 12 月 31 日出生的,跟八零年 1 月 1 日出生的,可真有重大的文化、歷史背景不同?既然沒有,何解要如斯強調「八十後」?要形容這充滿活力的一群,「青少年」不是一個更準確但較有彈性的用詞?

空洞的標籤

其實,你我也會承認,在某個年紀群中根本很難抓到一個整個群體都認同的獨特理念;找到了,又會發現這大多是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所以,說「六十後」、「七十後」、「八十後」怎樣怎樣的,除了能指出他們屬同一年紀以外,根本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與這些年紀群有關的知識。在政治之上,人們都是以政治取向來把人分門別類的,你何曾聽過有其他地方會以年齢來劃分人們的政治光譜?難道「八十後」一定是泛民主派的嗎?君不見陳一諤、呂志偉之流?「五十後」就必是親建制的嗎?君一定也不認同吧!所以,「八十後」等於激進根本是毫毛根據的陳規 (stereotype),政治不正確的用法該停了吧。

總結

可惜,本應該為社會真實之鏡的傳媒,今天也因種種原由,「循序漸進」的成了分化社會之中堅。由高鐵事件到近期的五區公投,個別傳媒更不經意的變成了政府的打手。資深傳媒人謝志鋒講得好:「甘於貧,筆才會硬!」貧字,意味深長,與君共思考之。

Jeremy KC Chu
二零一零年二月四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