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不是青年的青年高峯會  

不是青年的青年高峯會  

峯會原意

一個健全的公民社會,每一個團體都有權表達自己的意見。而青年作為社會上的未來棟樑,理應在公共事務上有更多的發言空間。而且在現今資訊發達的日子下,年青人就更去接觸社會不同的資訊,從而就有更多機會去發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在世界上已經成為了趨勢;而近年來香港的社會運動,如反高鐵,以及是五區公投爭取普選等,有更多的年青人擔當起主導的角色,在這些公共事務上則更為有影響力。

作為政府,若要進行更有效的管治,就理應花更多時間在面對青年人身上。不少國家地區,都會有更多的渠道讓年青人與政府溝通,除了透過網上,如youtube或facebook外,更有不少正面交流的機會。而香港的青年高峯會,經過三年的停辨,現得以重辨,表面看來,似乎是一個良性的交流機會;但實際上,真正交流的成分又有多少呢?

森嚴的守衛.封閉的會議

這次青年高峯會,是由香港政府民政事務局與青年事務委員會主辨,而與會者則需要預先登記,他們則來自不同的社福機構或十數個被認可的制服團隊,當然也(貌似)有一些早前在網上報名的學生。上星期六會議開始時,在場守衞已經頗為森嚴,表面原因是當時在會場外有相當數量的示威者,為了保護高官入場以及分辨有持票的與會者而設,但這也正正就令人預見論壇由上而下的權威性本質。我在會前一週才收到有關活動的通知,故當然無法在網上預先報名,而這也顯示到這活動的廣泛性並不足夠。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故我使用了記者的身份進入了會場。

剛進會場之中,當然就是一連串的演說;而在唐英年上台的時後,有一名年青人意欲擲鞋,這事已有太多的評論,故在此不贅。在唐英年正式與被選中的八位年青人對話之時,場內有一群與會的年人舉起「不要欽點要對話」的標語並叫喊口號示威,引起全場嘩然;細看之下,當中更有不少是熟悉的面孔;在場的人士大多都會拍攝這場面,有些人則報以噓聲,青年事務委員會的主席陳振彬說及有這樣的局面(場內示威),代表與會者報左名就入得,是寬容的表現;而台上更有一名青年說出自己並不是由長官欽點出來,是經過報名的,並斥他們毫不尊重場合,這番話後台下的與會者更報以獎聲。而那些示威者不久便經在場的保安「護送」下自動離去,而保安們更不客氣地著他們到偏門離開,並不尊重他們正門出,正門入的意願。這些方式,總令人質疑大會的誠意。

獲選的青年.樣版的對話

在跟隨了示威者出會場觀察一會之後,立刻返回會場繼續觀察。至於那八位「被選中」的青年又怎樣呢?情況反而令人有所驚喜。雖然那八個青年,在發言前,皆強調自己是主動自薦,並經過選拔才能在這兒對話(但當中是否由衷,就只有當事人知曉);唐英年左邊,討論人口政策以的兩位女生,則談及生兒育女的難(也即是新一代收入欠穩),以及是學生貸款利息的問題;至於在多元文化及科技融合的一組,兩位更不是省油的燈,其中有一個是我的朋友,他引述昨晚一位「反政府」青年(其實即是我)所想的問題-版權法桎梏創意的本質,藝術政策的失焦以及是強拍政策的問題,而這也正正反映了社會上關注藝術發展的八十後之心聲。而另外一個,更是勇氣可嘉,提出要鼓勵多元文化,尊重青年人的意見,就得從舉辨更為受認受性的交流會,從側面指了出峯會在開放性上的缺失,更向司長提出關於地區高峯會停辨的疑問。而另外分別代表「環境」及「心理質素」這兩大議題的四位代表,則只提出了「主流」社會所關注的問題,如吸毒,心理健康及空氣污染等等一般依從主流論調的區議員式的發問及意見,視野欠奉。

說過問題,我們關注的,當然就是主持們的態度回應。唐司長的意見,根本就只是一般的政府論述,不值一提,但其實也是難怪的事;可是他在盜版及壓力的問題上,言辭頗為強硬:他先指出自己從不會使用盜版,並指出有版權才是保護創意的不二法門,但完全忽視現行版權法下暗藏的問題,更否定了網路對社會改變的可能性;至於關於壓力,其回應就更為凉薄,認為壓力只是主觀的事,去做自己想做的東西便可以解決了,完全無視社會深層次問題的成因。

至於陳振彬當天的表現更是可笑; 他一聽到反對的意見,就說這個會的人是沒有被篩選的,而且在針對青年會議的問題,更提出了邀請更多的團隊已經足夠的話語;而聽到有些青年們去罵示威者,或指出自己接受選拔的過程時,就讚他們說出真相。這樣不就是有如網上一些五毛黨(或曰打手)的作為嗎?而且,他的回應,也都只是流於建制論調,觸不及問題重心,甚至主導討論過程-在多個發言後才一次過回應,旨在迴避某些代表的「爭議性」問題,如強拍及文化產業等。

其後當然有台下及網上發問的環節(其實是與會者寫過問題,再由台上主持抽出)。其中有些問題直指八十後現象,但主持卻偏向接受內地人的反問,指出香港人太關注自己以及是忽視內地的問題,更指出年青人為了上位才做出示威等行為的所謂「理由」;而網上被接受發問的問題,也當然就是要符合所謂的主流,例如是自殺嚴重的問題。那八名青年代表中,鑑於上述主持人的表現,當然有人對自己的問題作出追問,但主持們也糊過去,沒有正視該等問題。可是這次討論,卻在一片的鼓掌聲中作結。

交流過後

在這一節完了之後,我找找台上代表的朋友,並與大家談論是次「交流」的不足之處;而他們也指出了台上的主持嘉賓,並無誠意為問題作出回應。在記者訪命各與會者時,那名罵示威者的青年代表更主動地回應他不是欽點,並重提要尊重場合,更盛讚陳振彬及唐英年的表現。

聽過這些,當然要走出去看看那群民間青年峯會的情況,他們坐在地上,無分彼此,討論的大多都是基層青年關注的事,如驗毒計劃,以及是公屋問題等,至於地上的慘字,更代表了他們對現況的控訴;我到場的時後,其實民間的峰會也差不多完結了;而唐英年步出會場時,大批示威者則要求唐接收他們的請願信;至於後來怎樣,相信大家在新聞也看得清楚了。我在看過這衝突後,就趁會議空檔的時候返回大堂與那些青年代表(其實又是左邊那四個)及嘉賓交流,有些嘉賓其實也對剛才討論的內容感到不滿,而且有些與會者更說到自己有多重社福機構的身份,但不少卻不被承認,要無可奈何地以學生的身份才能入場。不過,到了差不多十二時,我因為有私事,要先行離去,不過會議下半部怎麼樣子,相信也沒有驚喜可言。

後記.反思

作為一個有感覺的年青人,看到這樣子暮氣沉沉,又亳不到題的會議,確實會令人失望;而在我個人而言,最令人失望的,就是峯會本身由上而下的結構,以及是建制/主流論述自欺欺人,無法發現真相的問題。當然,傳媒對這次峯會的編採角度也有甚為值得斟酌的地方。

由上而下.不合時宜

青年高峯會,無論在 會議的參與程度,討論問題的方向,以及是代表的人選方面;都完全是由當局去預設的。比如是題目方面,就好明顯的是經過當局的預設才推出,比如是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討論方向只聚焦在政府的措施,完全沒有提及過多元生活的可能性;而健康與心理質素這點,其實本身已經是見樹不見林,尤其是吸毒方面,只從管制、禁毒入手,從沒有指出深層次的原因。更深入的去想,會場的地點-青年中心(Y Square)的建立也堪反思;它造價數億元,但位置偏遠,設施也不切合現今所需,這只是一個大白象而矣;若有那麼多的錢,倒不如投放更多在切實的青年服務及交流更為實際,而這個問題,也就是場外示威者-青年聯社在四年前已經察覺到的問題。

其實,這樣政府由上而下,設立框架的行為,根本就已經是撇除了深入討論的可能性,若政府仍認為這樣的方式能促成青年與政府間有效的對話,更與現今社會脫節。現代資訊發達,講求互動,不少年青人會經常使用互聯網,而互聯網更成為大家互發消息的平台,其中每位參與者更是無分軒輊;而這樣的平等,則更有利去締造百花齊放的局面,使討論更多元化,從而有更多新的思維去解決問題。

此外,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互聯網不但集合一些志同道合的網民之外,而他們當中更有不少會走出網路,互相見面交流討論,甚至有所作為,成為社會上一股不能忽視的力量。請記住,為何自六十週年國慶開始,到反高鐵以及現在的社會運動為何沒有一個明確的組織,但會動員到前所未有的人數去參與? 那好大程度上是靠互聯網由下而上,一人一句的推動(俗曰:吹雞)所促成。換句話來說,每一位年青人,只要有了互聯網,只要他想,就可以在網上表達他的訴求。若香港仍抱著大家長主義,迷信所謂的青年中心能解決青年所需,而且在交流中由上而下去為青年們設立議題,只會令討論變得沒有意義,絕對不能解決深層次矛盾。

欽點問題.雖不中亦不遠

此會議的與會者,大多是來自與政府關係良好的制服團隊,或是合作的社會組織;會中六百名本地參加者中,大約四百多名是由這個途經而來的。認真來說,若你所屬的社福機構或團隊不在他們的名冊上,想參加會議的就變得困難了。大會雖然開放會議席予公眾,但所佔的比例太少,使這會議成為那些被認何團隊的俱樂部,而那兒的成員,大多都不知就裏,思想立場偏向建制也是事實。其實,這無疑也是由上而下思維所造成的問題;更顯示了政府的偽善-政府曾說過希望與社會上持不同意見的人作交流,那政府有意邀請八十後反高鐵青年、網路電台等人到高峯會嗎?結果一個也沒有。 

此外,關於八位代表「欽點」的問題,無錯,那些代表都是自薦成為代表的,但我們必須留意,那些自薦是要透過所屬組織去提交,並要得到大會審批才可以擔任代表。而作為代表,其講辭也得事先經過審核才能在當天發問;而有代表更聲稱受到大會的壓力,無法暢所欲言,故才會「爆肚」提出尖銳的問題。這代表了甚麼?代表們即使不是欽點也好,但經過重重審核才過關,欽點的成份也相當高。不過,可笑亦可喜的地方卻是,被欽點者其實好多也在心中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而我自己個人也欣賞他們其中部份人的創見。這其實說明了欽點制的無力,更使我們明白到在所謂建制之內亦有不少身不由己的同志,放諸社會上亦然。

拒絕現實.繼續自慰

高峯會出現了欽點等程序正義的問題,固然令人已經痛心疾首;但最大的問題卻出於其漠視香港社會問題的心態之上;青年高峯會除了在議題上是由官方預設;官方預設的討論角度最大的問題就是只討論一些政府想討論,抑或是主流社會的問題,視線上已經和青年所思所想有一相當的距離。例如有更多的青年人希望改革政制,以及是追求更能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模式等等,但大會卻一概忽視。

此外,在青年與唐英年的對話當中,更看到了官方對持不同意見的態度-充耳不聞,只選擇聽取符合自己利益的意見,如加強禁毒及推動中港融合等論調,而其他意見則只用兩三句廢話就想蒙混過關,甚至在版權的問題上用相反的例子去駁斥發問者,並重申建制的意思;這是合理的交流嗎?這顯然就是不敢面對現實的問題。也許有人會對社運抗爭者,有著同樣所謂「不接受意見」的看法,但在批評前必須想到一點,我們作為抗爭者,真的有能力去像建制一般推行政策嗎?請大家必須去設身處地去想想,若大家作為官員的話,會怎樣推行青年政策,而作為官員的,也應該要想想若身為青年,會否滿意這種方式的討論。而陳振彬的表現,更令人感到其不知所謂;作為交流會的主持,理應要促成一個良好的交流氣氛,但他在聽到不符合所謂「正路」的意見時,會不斷地轉移視線,正如他提議把幾個問題問畢才一次過回答等,甚至意欲中斷某些發言;此外,他更多次為司長的答案護航,亳不尊重參與者的訴求。

至於大會的保安安排,以及是參與者的名單方面更不用說了;因為大會只會從認可的團隊去找人參與峯會,本質上與人大無異。試問若果峯會開放予大眾參加,仍會聽到那麼多為政權塗脂抹粉的聲音,那麼多的掌聲嗎?

傳媒扭曲.漠視真相

不少傳媒都對這事輕描淡寫,只突出擲鞋及示威的情況,這使大眾會有兩種想法- 主流大眾會傾向認為又有一些搞事的八十後破壞會議,而且也不分青紅皂白的認為會議討論良好,年青人的問題都只是出於他們自己的不濟事,從而進一步看輕年青人。而不少同情示威者的人,則認為會議內的青年全部都是被利用的,並無意與政府更多的對話空間,這雖然是情有可原,甚至是合理的事,但其中所增加的矛盾,我們也必須去考慮清楚。不過,怎樣也好,傳媒在這次峯會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深究反對者的理由,因為他們對於場外民間高峯會的描述,的確是少之有少,大家看後,也只會錯誤地認為他們只懂去搞事;而少有報導會內的事,也對場內青年代表稍欠公道,因為他們當中,的確有相當一部份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建制;也許你們有人會認為他們這樣參加已經是墮入建制派的圈套,但我們也必須尊重每個人的自由意志,只要他在位內仍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就已經是一樁好事了。

若政府在日後真的有誠意舉辨類似活動,如青年高峯會的時後,我有數個建議:

  • 必須要開放公開報名,並不應該擁有團隊的頭銜
  • 作為台上的代表,更應該自己在網上自薦,然後經各大眾以一人一票的方法選出
  • 議題應該開放予公眾參與
  • 若場地許可,更應開放傍聽席
  • 運用互聯網,除直播外,更應促進場外即時討論
  • 在正式峰會前,必須有公開參與(連報名也不用的那一種)的地區會議,讓大眾也能方便的參與及討論,而討論的內容也會帶到正式峯會之中

最後,我必須鄭重告訴這個社會,要相信大眾,尤其是青年,只有真心付出誠意,才能促成真正的交流,不然只能繼續不被信任。更不應整天向青年說有甚麼義務而漠視其權利,因為我相信絕大部份其實在各自的崗位默默耕耘,而所謂不思進取的只佔少數,故年青人利用激進的手段希望得到更多權利是無可厚非。

當天對話錄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