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激氣過激氣——藝發局民間選舉論壇報導

L1250031

〔獨媒特約記者報導〕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範疇代表推選活動已正式進入拉票階段,藝發局除了資助藝術活動外,其主要功能其實還包括制定文化藝術政策,它不單止需要向藝術界問責,而是更應該向全港市民問責。 為此,香港獨立媒體、《明報》世紀版、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課程,及《瞄》(Muse) 雜誌現合辦選舉論壇,就本港文化藝術政策之熱門話題,不分界別,各抒已見。當日有過百人出席,網上直播平均有二十餘人收看。場面火爆,出席嘉賓及與會者不分輩分,齊齊大吐苦水。

論壇成牢騷大會

當日是星期天下午,九龍城下起滂沱大雨。風塵僕僕的工作人員半身溼透,來到論壇舉辦的地點兆基創意書院做準備,聞悉剛掛起的雷暴警告,又想起上星期只有小貓三四只的選舉論壇,大家也恐怕今天也只會有十個八個朋友出席。誰不知剛開場不過十五分鐘,整個會議廳就已經坐無虛席,更要搬來人家學校操場的長凳來添加座位。高朋滿座的場面一直維持到論壇完結,不少活躍藝術界的有心人都特意出席,如策展人梁展峰,藝術家老師楊秀卓等等,與會途中也不斷有人加入。撇除了簡介和自由問答的時間,論壇本來分三個議題討論,分別是有多位候選人參選的藝術教育,沒有人參選的藝術評論和西九。事實上請來的嘉賓,尤其是在藝發局打滾多年的「老鬼」,往往說著說著都會超出了原來的議題,演變成對藝發局整體缺失的牢騷。坦白的傾訴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台上台下都紛紛分享了自己遭遇,追討香港藝壇的各種不平。前輩一個一個的娓娓道來香港藝術不堪回首的過去,主持人馬家輝怎會放過如夢初醒的新人,在要求及被要求回應的候選人當中,又以年輕一輩的看法比較積極。

「窮光蛋」藝發局

作為現任藝發局藝術評論範疇代表陳清僑先簡介了藝發局的架構。藝發局是唯一一個有民選代表的法定機構,是香港藝術發展的唯一官方代表,為結合民間、局方及政府各方的意見 。藝發局本身有推動藝術發展的使命,應從最大層面為香港政府及民間藝術發展倡議政策方向,但由於資源非常有限,很多行政都無法作決定。他是上屆的民選的委員,今年則沒有競選連任。

余少華博士接著發言,回應說自己出席其他政府的場合比較多,曾經提出過要平衡一下藝發局和康文署的資源分配,讓資金不要傾斜到康文署。但他發現政府的諮詢會都是假諮詢,一句「謝謝你的意見」就一直沒有理會。余少華愈說愈勞氣,馬家輝馬上笑說 「看不出你外表文質彬彬,原來咁燥底」。他負責的中國音樂教育於回歸後毫無改進,想推動教育局改革課程可謂滴水不入,也沒人敢碰音樂中中國的定位為何,中國音樂史也全空白。 以致現在大多的音樂學生只願意教琴賺取豐厚的收入,沒人幫忙其他的音樂發展,包括研究及評論,也沒有很好的音樂教材。

藝評哪裡刊?誰來看?

對於無人參選藝評的現象,馬國明先生講了一個巴爾扎克Lost illusion的故事,反諷香港的年輕人寫了藝評沒地方發表,發表了也沒人去看。無人參選反映了藝術評論在香港沒有地位。即使藝發局不支持辦雜誌,起碼要有網上的評論平台,因為評論是有連繫支持其他藝術範疇的功能。

余少華也表示,比起八十年代,現在評論的編輯的水平下降了很多。現在的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推廣藝術評論其實是在推廣批判性思考的風氣。

鄭政恆提出了一個問題:香港缺乏交流機制,以致發表的作品都是孤立的,缺乏跟進的。香港文學研究評論沒有發展過。藝發局連撥款都做唔好。

靳埭強:「制度僵化,好彩我都識玩小小政治」

藝發局的委員間存在着意見分歧,開會時意見不一。因此往往浪費很多時間。藝術教育範疇委員黃素蘭博士面對的是藝術教育和普及教育的爭議。 局裡其他小組只集中發展專業藝術教育,認為普及藝術教育應由教育局負責,藝發局不需要理會 。另外藝發局制度僵化, 中層委員會和大會都可以凌駕藝術範疇小組的專業決定,即使經過了多重會議通過的計劃,只要有一位委員在大會反對,就能推倒,讓藝發局只淪為作文書工作的機構。

整個論壇的高潮要歸功於靳叔( 靳埭强)。靳叔是藝壇的老前輩,之前也參選過委員,今屆是委任成員,與陳清僑同在藝術評論組。靳叔姍姍來遲,手裡拿著樂富地鐵站的地圖,他說看到報紙說藝評界杯葛選舉,所以無論如何,也一定要來講兩句,他是在中場休息時特意向馬家輝要求發言, 一邊講一邊說 「我得罪晒D委員架!」 ,越說越激動,更表明又直播也不怕,他指:

1. 開會要玩政治:當年靳叔擔任的藝評範疇決定繼續撥款給「文化現場」,但其他的委員不同意,不止是「文化現場」,有成員連其他民間藝評雜誌都不想支持。他笑說:“好彩我都識玩小小政治,先可以令那次表決流會。” 至於怎麼玩,靳叔說在大會表決時離場,讓會議流會。又一次大會投票結果是平手要再投一次,靳叔就趁上廁所的時候說票,才勉強夠票通過民間可以辦藝評雜誌的政策。

2. 選舉制度的問題:他很支持選舉,但表示不會參選及登記。因為他覺得藝發局的選舉制度很有問題:怎樣才能當選民,怎樣去界定選民的界別,選民可以投那個界別的票,這些問題他都在藝發局退修會上提出過要檢討,但每到編排討論的先後次序時,都被編作最後討論的問題,委員們都專挑牽涉資源少而容易做的議題討論,最後當然討論不到。

3.審批員的問題:靳叔分享當年又做審批員的經驗,直指審批員的工作太繁瑣,浪費太多時間,而且審批完意見又不一定被接納,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意當審批員,包括他自己。

最後,很慶幸視覺藝術多人候選,但要懂得玩策略玩政治,發動群眾投票和學會票源分配。他呼籲藝評界要參選,只要關心的,勢孤力弱都要去選。 年輕人要告訴政府該怎麼做,主動的藝發局才能發展藝術。

對於各位前輩的發言,台上台下的朋友又帶出了更加多的問題,例如:JCCAC其中一間租戶的職員潘藹婷提出現行政策沒有照顧到教育體制以外的人,例如弱能人士和老人;西九淪為地產項目時,藝發局跑哪裡去了,現在又可以做些甚麼;如何利用三三四學制的其他學習經驗去支持社群藝術和支持藝發局委員等等,都為論壇留下更深入的討論話題。

候選人如何回應

論壇長達四各多小時,各個嘉賓的苦水總能引起起大家的認同,紛紛訴說自己遇到的各種困難。然而,牢騷不免囉唆,比較理想化的候選人偶爾積極的意見反而像一股清泉。當然,回應前輩的發言,各候選人都有自己的一套: 例如音樂範疇候選人方劉小梅坦白道出自己不清楚的地方:不知道委員的工作,沒參與過行政的工作,不知道費明儀是自己的對手;視覺藝術李錦賢看門見山表示自己只為聽取意見,不作回應。

視覺藝術界別候選人蔡芷筠回應各位前輩:她對藝發局沒有美麗的幻想,更戲稱不是好想當選 ,但想呼籲大家都關心 。藝發局是民間推出來,但其後被官僚制度打跨的機構。所有的安排都是想讓大家不關心不參與。 政府官僚制度影響了藝術發展, 八十後(她與鄧小樺及葉浩倫以八十後名義參選)响應起來了解其制度如何荒謬, 做不合作的運動,讓例如 一起旁聽藝發局的會議,向權力施壓。另外,她認為不是選了委員就了事, 不是為令群眾懶惰將所有責任推向委員,令其辛勞無法持續,是要求民間多參與,不再出現選出霍震霆作為藝術文化體育界功能組別議員。

電影及新媒體界別候選人崔允信回應:他本來對藝發局的情況也不了解,但這些天來接觸到的選民讓他知道很多事其實沒法改變。他的看法是民間行動取回藝術發展的主導權,自己訂立目標去跟局方討論及爭取資源。

而文學範疇鄧小樺覺得選舉可以聚積大家的能量,特別是這裡會當選的候選人。她認為西九是一個缺口,還沒有官僚架構,要把握這個機會辦文學館,致於可不可行就要辦過才知道。

小結

狂風大雨的星期天下午仍能聚集到過百個有心人討論如此嚴肅的議題,除了說明藝術圈的朋友真的十分關心香港藝術的狀況,藝術界毒瘤纍纍外,會不會反映了此等自由的討論場合其實十分難得,四個多小時寧願捱肚餓都坐定定細心聆聽?

節目重溫:網台聯盟:藝發局民間選舉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