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南韓總統大選察系列 (二):北韓政策比較

南韓總統大選察系列 (二):北韓政策比較

在不同國家的民主選舉中,內政一直都是選民主要關心的選舉議題,當中包括民生條件、社會發展和經濟模式等等,都是政黨一往主打吸引選民注視的政綱方向。相對而言,較與一般民眾生活有一定距離的外交議題,就如雙邊貿易與參戰等對外政策,都不太受選民所關心。當然,在美國和台灣等總統大選中,對華貿易、兩岸關係和東亞局勢,都會在選舉中成為左右選舉結果的一定核心議題。

同等地,在南韓總統大選中,兩韓關係雖然不至於可以取代經濟民生等常態議題,能夠主宰最終誰會入主青瓦台的決定。然而,每屆大選中,回顧上任政府的「對北政策」和期望下五年南北韓關係的走向,都會在總統大選中扮演著一定角色,就正如北韓政府在每一次南韓總統大選前後,都會向南韓使出動作 (既可是軍方挑釁或是伸出合作之手),一方面顯示北韓政府都十分關注非軍事區對岸的政局發展,另一方面更向國際社會彰顯縱然今天北韓的國力已大不如前,但仍有左右別國總統選舉結果的實力。

無獨有偶,今年年底舉行的南韓總統大選,有關南北韓關係等議題都成為媒體爭相訪問多位候選人立場的焦點報導。南韓在經歷兩任「陽光政策」(金大中和盧武鉉) 和一任「強硬對北」(李明博) 政策後,國民在今屆大選中對北韓政策的討論均集中於一個問題:下五年的南北韓關係,南韓政府該走回昔日的陽光政策,抑或是延續今天的強硬政策?

回顧上五年李明博的對北政策

筆者在南韓剛出席完一個有關回顧李明博任內南北韓關係的學術會議,席間學者對李明博處理南北韓關係的理念大多認同,但指出手法上大致仍有可修改的空間。五年前當李明博以高民望姿態上任總統一位時,被歸邊為務實保守派的他先批評陽光政策只是一味尋求「單邊緩和」與平壤的關係,一方面給南韓人民造成了沉重負擔,另一方面又招來盟國 - 美國和日本的不滿。所以他推出「三千理念」政策 (Vision 3000),其主要內容是有條件地向北韓提供經濟援助,使其在未來10年內實現全國人均收入達到3000美元的目標,而且為北韓培訓30萬名技術工人和投入400億美元的發展基金等等。所以,起初時,李明博在政策理念上大概揉合了昔日的溫和與保守派的務實,以有條件地向北韓提出合作。

然而,2010年間的兩件事,根本地改變了李明博本來期望實現的政治圖像。發生在2010年3月時,南韓天安號護衛艦涉嫌被北韓軍方刻意炸沉,和2010年11月底發生的北韓邊防軍向南韓的延坪島進行炮轟,都徹底地令李明博政策放棄一貫的務實考慮,改為中斷與北韓對話,並以北韓先向南韓道歉為前提放棄對北韓的經濟援助和其他合作計劃。因而自2011年起,兩韓關係走進近十多年來的谷底:北韓一方面把經濟合作和索取援助的對象轉向中國,把依賴傾斜至另一方,並集中加強其導彈和核技術的發展;南韓則強化美韓的軍方聯盟。一切直至金正日逝世和金正恩接任後也未有明顯起色。近來,北韓國內也加強對南韓李明博政權的敵對宣導工作,以李明博為人民公敵教育下一代。因而不少南韓國民對新一任政府抱有一定期許,希望新總統能夠把南北韓關係帶回可對話、可重建互信的起點。

所以,朴槿惠、文在寅和安哲秀三位大選候選人,都在自己的大選陣營中,安排了南韓前總統金大中和盧武鉉時期,對北韓包容政策的外交安保系統的有關人士。可見對北政策上的改變,屬指日可待之事。

朴槿惠的北韓政策

與現任李明博同屬執政「新世界黨」的總統候選人朴槿惠,是較其他兩位總統候選人早公開其對北韓政策的理念。早於2011年的10月時,朴槿惠就已經在國際關係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撰文講述其對北韓政策的思維。文章題目為 (A New Kind Of Korea),內文中,她把她的政策分為三大部份,包括:「信任政治」(Trustpolitik)、邀請平壤加入合作聯盟和定下正確決定。

建立互信屬全文中最具分析價值的一部份。朴槿惠認為,自從2010年炸毀天安號和炮轟延坪島後,南北韓之間的互信已經蕩然無存。然而,單單一方面依賴軍事震懾對方絕對不是解除雙方不滿的最有效方法。因而她提出了「信任政治」(Trustpolitik) 這一概念,表示不會再走單純無條件向北韓提供援助的路的同時,也不會完全封鎖與北韓對話的機會。實質上,她希望北韓可以履行和信守與南韓和國際社會簽訂的條約,建立基本的互信;其後南韓會按照各不同事件的特性向北韓提供合作或協助,但必須是互動性。另外,她亦援引了當年中美建交、以埃簽訂和約和歐盟建立的例子,證明與敵對國建立互信並不是虛無縹緲的空想概念。

另外,她提出了南韓應該聯同國際社會,協同地向北韓發出兩面信息:一方面若北韓向南韓主動作出軍事挑釁時,南韓不但要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更要向北韓表達要為此行動付出沉重代價的訊號 (同時亦會加強美韓的軍事合作);此外,當北韓釋出善意主動與南韓示好合作,南韓政府也應該配合凝聚和好氣氛。當中包括加強與北韓經濟合作計劃和各北韓擴大人道救援物資等等。朴槿惠也建議可參考早前曾經蘊釀過,有關重建南北韓互通鐵路,貫通朝鮮半島與歐亞 (俄羅斯和中國)的鐵路網,強化中國、俄羅斯和朝鮮半島的交通與經合能力,因為對中國而言,北韓長期單方面依賴中國的經濟援助,也不是解決今天朝鮮半島問題的良方,且更會影響中美之間的關係因而她表明希望國際社會從旁協助,以維護朝鮮半島長期利益為前提,推動「信任政治」的發展。

然而,北韓官方卻對朴槿惠的北韓政策同樣不具好感,例如早前北韓便主動攻擊朴槿惠的北韓政策,包括表示會公開2002年5月時朴槿惠曾向北韓前領袖金正日會面時提出的「親北」言論。近日北韓更有以南韓著名歌曲「江南風格」,在經過修圖變造出來的朴槿惠大跳騎馬舞,以這部影片嘲諷朴槿惠仰慕當年朴正熙的維新體制 (「我是維新style!」)。種種跡象顯示出,縱然朴槿惠有比現時李明博的北韓政策有具彈性和務實的一面,但由於出於其政黨背景關係,相信北韓不會在短期內放棄其建設核武的動機及野心,互信政治看來只是口號性質而已。

文在寅的北韓政策

作為前任總統盧武鉉秘書室室長的文在寅,他的北韓政策有著不少昔日盧武鉉總統的影子,又承襲了進步力量民主統合黨較「親北」的傾向,因此他早前向傳媒公開有關他的北韓政策時,整體圖像都是衝著向現任李明博總統的「保守」政策而來,當中他提出的建立「南北韓經濟聯盟」,屬整個政策中的焦點。

首先,他提出了對當下選舉形勢的評估,指出現時朝鮮半島的局勢正處於一個歷史上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它或會步進一場「新冷戰」對抗局面,抑或是朝鮮半島將會成為亞洲的和平、合作和發展的新核心,這將會是主宰著將來五年兩韓關係的重心。而且,他亦評估了近月有關北韓改革的傾向,認為南韓必須配合北韓有關改革開放的變化,建立一套與北韓的新合作關係。

在他提出的五大點建議中,首先是建立一個「南北韓經濟聯盟」。這個經濟聯盟概念是源襲自2000和2007年兩韓高峰會簽訂的「615」與「104」宣言中的內容。他建議恢復有關南北韓經濟合作會議,並為聯盟爭取國際社會認可其零關稅地位。另外,就2007年盧武鉉與金正日簽訂的合作協議中,他會建立一個五年的計劃,啟動那48項不同的經濟合作項目,包括在東海 (從釜山起到北韓的羅先港) 建立工業地帶、西海 (自濟州起到北韓的新義州) 建立一個龐大的自由貿易區,並且推動重開金剛山旅遊區,為北韓帶來經濟收益。

此外,解除現有南北韓分界線上的軍事部隊數量與軍備,把非軍事區建設成一個世界級的生態與和平公園,推動兩韓和平共處,是文在寅在整個兩韓關係政策上的遠景。其後,由於北韓在基礎建設落後,未能充分發展,因而他更提出設立「朝鮮半島基建組織」(Korean Peninsula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KIDO)),協助北韓解決發展條件滯後其他國家的問題,並且透過引入國際和私人資金投資,解決融資等難題。最後,他表明一旦當選,會秉承黨內兩位前總統,金大中與盧武鉉的政策,重建與北韓的外交關係。他指出,在盧武鉉任期內,南韓完全沒有與北韓起軍事衝突。但李明博上任後,無辜的年輕民眾卻因天安艦與延坪島事件送命。因而當下的兩韓問題,都是出自於李明博本人的敵視政策。所以,為表願意與北韓改變外交氛圍,他會邀請北韓特使出席就職典禮,並會在任內推動南北韓峰會。

然而,近日公開有關當年盧武鉉在平壤舉行的兩韓首腦會談上曾對金正日提「今後不會再強調西海北方界線 (Northern Limit Line)」的對話內容風波,直接影響到文在寅的選情。作為當時團長的文在寅,新國家黨就以此作為攻擊他對國家安全保護的能力,並質疑他是否過份「親北」的傾向,相信此事將會繼續不斷發酵,對文在寅的競選工作帶來隱憂。

安哲秀的北韓政策

以無黨派身份參選的獨立總統候選人安哲秀,他高舉的政治、經濟和民生理念雖然都有著「左傾」或進步的傾向,但國民對他的崇尚的北韓政策一直未有太大了解。早於前幾天他公開他的政綱藍圖以前,他就曾經在早前出版的「安哲秀思想」的自傳中,大概談論過他對北韓政策的觀點。

首先,書中他先談論了對當下兩韓關係的觀察,包括他肯定了北韓對南韓未來經濟發展有著潛在的推動力。他認為現時由於南北分裂的局面,阻礙了朝鮮半島與歐洲地區的商品貿易渠道。因而如果能夠解除部份封鎖,將對南北韓經濟帶來極大動力,從而拉近雙方的經濟差距,對未來要付上的統一成本也大大降低。另外,他也對兩任的「陽光政策」和現時的保守敵對政策有極大保留,因為不論是那種方法,也未能有效解決現時北韓對南韓的軍事威脅,因而他期望新任政府會以「彈性政策」為核心,以合作為誘因吸引南北韓之間有更多的良性互動,包括擴大開城工業園 (Kaesong Complex) 的合作,建大更大的互信,並為將來的統一進程作好準備 (與李明博認為統一是突發出現的思維不同)。

具體政策上,他認為應盡快重開南北韓間的對話與經濟合作,就以開城工業區為藍本,在北韓國內不斷作出複製,建立更多的經濟合作區,這將會有助兩韓之間的互信基礎和依存性。此外,就北韓核問題方面,他建議應要有耐心處理此問題,並繼續利用六方會談等國際合作平台,以對話釋除分歧。同時,他對有國民提出北韓建核成功,是因為前兩任政府向北韓提供無條件的資金與援助所致說法並不贊同。他認為,北韓建核的基本原因在於對國家安全問題的不安感,例如美韓每天的例行軍事演集,北韓都視之為國家安全威脅。所以,他理解南韓應該加強與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外交合作,要以平衡的角色在中美關係間發揮其影響力,不能單單傾向某一方,因為這個使北韓的危機感擴大。因此,南韓應該繼續深化與美國的聯盟關係,同時,也應該擴大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並增加與中國在北韓核問題上的溝通與互補,這才是長遠南韓應該走的北韓政策方向。

因而,他表明期望南韓的對北韓政策要有一定的延續性,不能因為政權易轉便把昔日簽署的合作計劃推倒重來。所以,最後,他表示希望2010年的天安號事件和炮轟延坪島問題,不再會是阻礙南北對話的前提。他建議可先建立對話機制,再要向北韓要求道歉和承諾不會再發生類似事件,其後才擴大雙邊的經濟合作等等事宜。

民眾期望新政策

無論誰會當上新一任的南韓總統,南韓國民都期望新一位的總統能夠改變現有的北韓政策,以介入(Engagement)為基調,增加南北韓之間的對話空間和合作。當然,南韓對北韓的印象經常出現突發性的轉變,尤其在每當北韓對南韓作出挑釁後,民眾的一下子反彈將會推倒現時種種的緩和氣氛。

而且,回顧過往十多年的兩韓關係,一直有一種說法指每當「進步」勢力上台,南韓政府的「金錢外交」政策傾向將會為北韓帶來經濟上的收益,因而北韓會為期望「進步」派人士擔任南韓總統;然而,有另一說法則指出,其實北韓方面也不太介意「保守」派別上台執政,因為保守政權將會傾盡全力與北韓在軍事上較量,封鎖對話和合作背後,將會有助北韓國內建立更大的凝聚力,強化敵對南韓的民眾思想教育,更能確保北韓政權的合法性。當然,與過往多屆選舉不同,今屆總統大選中,北韓「主動」介入的跡象比往多屆都要少,這或許與近月日韓之間關係變差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