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編輯室周記:認清建制與現狀

編輯室周記:認清建制與現狀

繁嚣的香港也許不是一個很適合靜思冥想的地方,卻是愈來愈是能刺激思辯與行動的地方,因為,許多弔詭而難解的問題都在這裡迅速發生。當然,前題是不要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更不應簡單處理。

其中之一就是對「建制派」的理解,這也涉及反建制運動的策略。隨著梁振英上台,中聯辦高姿態介入,不少建制派陣地重新洗牌,這其實是DBC風波的最大背景。我贊成大班所說的「 DBC 為一粒受污染的種子」,不過,我對此話的詮釋可能跟他有點不同,所謂「污染」,是由它誕生之日開始。DBC的股東的確是建制派,是罪魁,但當年誰找他們來當股東?或者可以反過來問,他們找了誰出面經營DBC?哀嘆「污染」的大班不就是始作俑者嗎?

那些跟曾蔭權、唐英年等關係密切的建制派中人,如今不在廟堂,也沒有在野。模糊之間,我們竟可以忘記過去,幻想大班等是「自由」化身,正如黃津鈺所言:「爭取言論自由的運動,一不留神,已倒退為言論自由代言人的關愛運動」。但是,如此倒退終究無法維持幻想,當大班收工,飽受「欺凌」的民間電台阿牛等奮力撐起政總廣場之時,我們終究要搞清,卻也好像永遠搞不清:那些介於在野與當權之間的是人?還是鬼?

分得清又如何?這問題有可能導致簡化答案。人鬼不也是要活在現世?現世即現狀(status quo),它才是你我的孽障。香港廣播機構掌控在政府及當權者手裡,不是今年的事,也不只是回歸以來的事。殖民政府對廣播的「重視」,早已令香港成為最少電台及電視台的世界大都會。再想一下另一個問題:我常問學生,發揮最大和諧作用的廣播機構是哪一個?答案當然是收視永遠第一的TVB,難道是任人笑罵的ATV?DBC事件,以及那三個要發不發的電視牌照,不過是說明這個制度已爛得無法自圓其說。也許民間的衝擊力太大,把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搞得手足無措,狼狽非常,再加一個維穩經費與任務一樣重的中聯辦,醜態只能百出。

爭取大氣電波,人人有責。可是,若有人覺得,無謂跟這個政權要電視電台牌照及大氣電波,不如寫好自己的blog與facebook status,我亦無話可說。面對這只愈來愈笨拙的統治機器,你我雖不及阿牛般勇者無懼,公民抗命非法廣播,亦只好以快打慢。

在龍尾事件中,政府重複第N次的「已經諮詢多年」老調,加點語言偽術,又再可能過關,多毀一塊福地又如何。荒謬程度就如民建聯鍾樹根當藝發局委員還可以嫌人家「太政治化」一樣,太不入戲,劇情也牽強,妝也化得太濃,太重口味。這些事件也許沒有甚麼大陰謀,命名為「赤化」、「大陸化」也大可不必,因為它們早就是被人看穿的荒唐事,也是香港平庸不過的事。現在問題是,看穿了又如何?國王不穿衣,還是國王。

把敵人想得太大,想得太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並不是好事。梁振英、中聯辦、共產黨固然是關鍵角色,但用這三個關鍵詞把「建制派」想得太簡單,則是一種惰性。同時,也反過來令我們看不到進步運動的進展及機會。兩個星期前,早上看新聞報導報章社評摘要,才赫然發現不論蘋果還是文匯,都是批評那些反對新長者津貼入息審查的政黨,似乎要維持審查式扶貧式福利的,才是香港最大的建制派,或準確點說,是維持現狀派。這次由唐唐競選特首時有點意外地放出來的炸彈,交到梁振英手上,卻有點驚人地激起過去一直搞不起來的「扶貧/退保爭議」。我不敢確定,是否如李劍明所說,政府津貼方案一通過,便會殺死全民退保運動。不以成敗論英雄,我覺得無論結果如何,也是一次從根本上衝擊建制與現狀的嘗試。